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系統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制定的商務英語人才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寬闊的國際化視野、合理的國際商務知識與技能,掌握經濟、管理和法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與溝通能力,能在國際環境中用英語從事商貿、經貿、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掌握語言知識技能、商務知識與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人文素養,學習的課程除了英語課程之外,還涉及國際商務、國際金融、國際物流、國際商法等專業領域。他們需要加強英語基本技能在工作中的運用,用聽、說、讀、寫、譯的技能解決專業英語問題,通過實踐活動將所學的書本知識上升為實際應用能力。他們應當熟練掌握英語語言的技能、實用商務知識技能和跨文化交際技能,才能充分就業。因此,商務英語的教學格局應當確立“以英語為核心支柱、依托商務背景、以實踐為主線”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具有復合型商務知識結構,并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基礎。作為一種現代教育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鑒于我國高校在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將建構主義理論運用于商務英語教學中重構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格局,將有助于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環境包括“情境”“協作”“交流”“意義建構”幾個要素。它首先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所起的重要作用,認為學習與“情境”——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相聯系。學習者在實際情境中進行學習,能夠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去同化學到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意義;如果原有的知識經驗無法同化新知識,則對原來的認知結構進行改造重組,產生“順應”過程。這樣通過“同化”和“順應”過程建構新的知識。商務英語課程的特點決定了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為縮短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轉換為商務人員角色的時間,使他們盡快適應工作崗位,高校應當突出專業的實用性,在校內設置促使學生開口講英語和商務實踐能力強的實訓課程,在校外盡可能組織學生開展全面的第二課堂活動。
1“.情境”學習與校內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是對一些傳統課程進行改造,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使之適應實踐教學的需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第一,增設英語語言“綜合素質實踐課”。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在一、二年級增設學生在業余時間自選的英語語言“綜合素質實踐課”。可以包括英語辯論、英語戲劇、英文報紙雜志編輯、英語電視短劇、英文廣播節目制作、電影評論與配音、多媒體網頁制作等項目,按20%記入每學期的綜合英語成績。安排每人每學期只需選一項,不能與過去參加過的活動重復。這一課程既要求學生將課上所學的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也培養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初步的學術研究能力,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第二,增設商務實訓課程。商務英語的實訓課程可以開設商務現場口譯、國際貿易實務、電子商務、實用翻譯、進出口單證、外貿英語函電、報關實務等課程,在學校實驗室通過軟件進行模擬訓練和實踐操作,作為學生出校前的練習。第三,增設商務知識“綜合素質實踐課”。這是一門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必修模擬實踐課,旨在安排學生初步體驗商務工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涉及商務談判、合同虛擬商談和合同履行等內容。在三年級下學期,在學校的課程框架內,集中安排學生在四周的時間內從事對外貿易實踐模擬活動。要求每個學生在限定的商務調查、模擬操作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證券投資范圍內選擇一個專題,進行信息檢索,在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之后寫出專題報告。該課程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對外貿易的實際過程,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對外貿易領域的知識,將所學理論知識學以致用,應用于實際貿易操作中。
2.“協作學習”與校外實踐活動。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協作學習”,認為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影響對于其學習內容的理解起關鍵作用,學習者應當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交流、討論、協商。在這樣的協作學習環境中,整個學習者群體可以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與校內的實訓課程相呼應,組織學生在校外進行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建立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具體而言,可以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也可以成立以企業界人士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加強校內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和管理,促進課程的建設與發展。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參與實際商務活動的實踐機會。該環節可以起到協調學生從課堂學習商務英語知識到參與實際商務活動之間的銜接、過渡作用,幫助學生盡快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經驗。其主旨是幫助學生盡快適應、走向社會,能夠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學以致用。第一,在周末及假期安排學生到外企、涉外賓館、機場、旅行社、翻譯公司等地進行商務英語的語言實踐。學生與外國商人面對面地溝通,可以鍛煉他們的英語口語、商務意識和職業技能。這種第二課堂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交際能力、集體協調能力等,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這種學習模式突破了課堂教學時空的局限性,使學生獲得實際鍛煉機會,充分運用所長提高創新意識。第二,四年級下學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實習是學生參加工作前鍛煉實際業務能力的重要環節,能夠有效地檢驗學生所學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實際商業活動提高其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高校可出面與當地政府和企業聯系,有組織地安排、幫助學生到企業實習,保證他們能在大學的最后學習階段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為他們的求職打下良好的基礎。
3“.交流”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在建構主義理論中,“交流”意味著學習者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來商討怎樣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以達到建構意義的目的。第一,采用多種教學法。(1)情景交際法。在外語教學法中,情景交際法和作為第二外語的英語通常被認為相互關系密切而被普遍運用于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并且被認為是第二語言教學較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法。教師應當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內的各種練習,鍛煉其應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達到交際目的。(2)問答法。在課堂上,不僅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在聽課過程中打斷老師,向老師發問。這種相互提問的學習方式會進一步促進老師和同學對問題的思考和探討,可謂教學相長,得到有益的啟示。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語言的運用和專業知識的掌握也可以得到鍛煉提高。第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設計靈活性較強的思考題,要求學生探求不同答案,以培養學生多元化的創新思維模式。這類思考題應當促使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可以調動學生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的能力,也可以訓練他們從同一個問題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一旦學生對基于真實商務素材的討論性問題產生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第三,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教師應當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通過問題教學法創設具體商業場景,吸引每位學生參與進來。如指導學生熟悉并掌握商務接待中的常用用語和句型后,將學生進行分組,分配不同的商業角色,使他們輪流扮演企業職員和來訪客戶后再練習所學句型和用語。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商業心理素質,使學生在此過程中熟悉商業環節,提高創新實踐能力。第四,培養其創新自信心。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營造師生間平等、和諧、合作的關系,使課堂氣氛更加自由開放,以利于學生樹立信心、主動參與、各抒己見。
教育本身是一種探索與創造的過程。在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方面,如果教師能夠將建構主義理論所倡導的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統一起來,善于進行“情境”“協作”和“交流”的學習方式,不斷探索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就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為其提供廣闊的就業前景。(本文作者:楊建玫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