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義空缺視角下的商務英語翻譯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商務英語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翻譯過程。由于文化的差異性而導致的語義缺失現象在商務英語翻譯中并不少見。本文根據Dagut的語義空缺理論,從詞匯、句法、環境和文化四個方面探究商務英語翻譯中的語義缺失現象,以引起譯者對這一現象的關注,并在翻譯中做靈活變通處理,以實現有效的商務交際。
關鍵詞:語義空缺;商務英語;翻譯
一、引言
商務英語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的表層轉化,更涉及了國際商務各領域的理論知識、專業語言的特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的差異會導致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產生不同層面的語義空缺,給商務交流帶來障礙。實現信息有效傳遞和語用功能對等是商務英語翻譯的標準。譯者應清楚地認識到文化研究在跨文化商務英語翻譯中的重要作用,要把握語言和文化的內在聯系,關注影響商務交際效果的語義缺失問題,在翻譯中采取相應的策略,避免因語言帶來的歧義和誤解影響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語義空缺概述
語言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是文化的載體。王秉欽認為空缺就是“原語中存在某種為異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易于誤解的東西,造成異族文化的空白”。[1]文化和語言的差異是語義空缺產生的根源。由于地域環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的不同,一個民族所具有的語言文化現象在另一民族中會出現沒有完全對應或缺失的現象被稱為語義空缺現象。Dagut的語義空缺理論涉及到了四種類型的語義空缺:即詞匯、句法、環境和文化。[2]語義空缺是民族文化獨特性的表現,在翻譯過程中無法避免。
三、商務英語翻譯中的語義空缺現象及處理
(一)詞匯語義空缺
語言是民族文化發展的產物,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背景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由于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一種語言有的詞在另一種語言中也許沒有對等或契合的詞。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稱之為詞匯空缺”。[3]詞匯空缺可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是指兩種語言中都存在相同的詞匯,但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翻譯中不僅要理解詞的字面意義,而且要掌握文化語境所賦予的內涵意義,如此才能避免錯譯。在中西文化中,顏色詞black(黑色)都有“不好”“邪惡”的涵義,如blackart(巫術),blackwords(不吉利的話)。但英文中的black還可以指代黑人,如blacklaw(關于黑人的法律),blackpower(指美國黑人的權力)。受文化傳統的長期影響,不同民族的人們對同一事物會產生獨特的感受,由此又會造成語言審美心理感受的缺失。“龍”在中國人眼中是神物,是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則是噴火的怪物,是惡魔的象征。因此,當翻譯廣告“衣食住行,有‘龍’則靈”時,便要考慮文化信息和語言內涵的吻合,同時還要考慮消費者的心理適應性。譯文Youreverydayissobusy,butLongcardcanmakeiteasy.避免了“龍”在西方文化中產生負面心理感受,諧音翻譯又有效傳達了商品的信息。隨著世界經濟與貿易的迅猛發展,許多反映社會變革和發展,經濟貿易新方式,新概念的商務新詞層出不窮,如:cleanware(指如電動汽車、充電電池和燃料電池之類的環保型產品),owner-manager(業主經理,指同時擁有且經營自己公司的人),Pricediscrimination(價格差異化),MacdolnadeJob(低薪職業),經濟適用房(affordablehousing),先逛店后網購(Showrooming)。對于詞匯空缺的翻譯,應根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對事物認知的異同來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對于認知相似的事物,可采用直譯法,但對認知相異的詞匯,形式上的直譯可能會產生心理聯想的誤解,那么應充分掌握詞匯的引申涵義以正確反映原文所傳遞的信息。如譯語文化中沒有對應詞,可采取套譯法和釋義法,以便讓譯語讀者理解該詞的具體內涵,有利于商務溝通和交流。
(二)句法語義空缺
英漢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兩種語言在句法的形式結構存在差異,英語句子的語義實現依賴于嚴密的語法形式,各種連接手段呈現的邏輯關系顯而易見;而漢語句子的語義則偏重語境賦予的邏輯意義,沒有嚴格的句法限制。若采取直譯,則會因兩種語言邏輯關系對應的損失而出現句子的語義缺失。對于句法產生的語義空缺,翻譯時要準確理解商務文本中的語言信息,對比原語與目的語句子邏輯思維的差異,調整句法結構或加以注釋,盡量做到兩種語言的形式對稱,語義對等。正如奈達先生所言:“要在譯語獨特的結構形式中再現原語的信息,一個靈活的譯者通常會對原語形式進行部分或全部的改動而不是把一種語言的結構形式強加到另一種語言之上。”[4]
(三)環境語義空缺
環境語義空缺是指自然環境、地理環境因素引起語言表達的不同而造成語義空缺。譯者必須要熟悉語言產生之初的地理環境,才能做到忠實地傳達原文的信息且讓譯文讀者獲得與原文等值的文化信息。英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變幻莫測的海洋環境中,因此語言中有不少與海洋有關的詞匯和短語。
(四)文化語義空缺
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在語言層面會產生許多反映不同時代,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內涵的詞匯,這在目的語中難以找到直接的對等語。文化語義空缺主要指由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語義空缺。在翻譯時注意一定要了解文化詞匯的背景意義,在漢譯英時最好能“將漢語的文化寓意通過變通手段反映到英語譯文”。
四、結語
“翻譯中的最大困難往往不是語言本身,而是語言所承載的文化意蘊”[6]。在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根據不同文體的特征采取多元的標準,即‘變通’的原則才能真正促進和完善商務翻譯”[7]。譯者應熟悉多種文化,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掌握商務語言的特點和商務各種文體特征,在翻譯中靈活處理因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正確處理語義空缺現象,避免語用失誤。
參考文獻
[1]王秉欽.文化翻譯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
[2]郭軍,劉庚玉.從文化缺失看語義空缺的翻譯[J].學理論,2011,(2).
[3]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427-428.
[5]劉法公.論商標漢英翻譯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翻譯,2003,(6).
[6]孫致禮.文化與翻譯[A].楊自儉主編.英漢語比較與翻譯[C].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359.
[7]廖國強.商務英漢互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作者:鄧艷玲 單位: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