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普及對教學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任務驅動”的開放式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枯燥、無味的先按菜單一條條進行講解的授課方式,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在電腦普及的情況下,課堂中學生電腦水平整體提高和極少部分學生技能差的教學矛盾。當然,教師需要針對所要學習的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嘗試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在不妨礙學生獨立思考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導,以促進全體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一、利用學生認知規律教學,拋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模塊化思想
電腦普及率低的時候,計算機操作技能是教學的重點,原來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指導綱要》也將信息技術分為很多的模塊,這樣致使原來的教材編寫和教師授課都把信息技術模塊化,嚴格按照計算機的系統性、邏輯性、科學性進行教學,初級階段學習一些概念、原理和基本技能,然后再進行解決問題模式的高級學習。例如:把信息技術課程嚴格分成了基礎知識、操作系統、WORD、EXCEL等很多的模塊,先學操作系統,后學應用軟件,好像學生不學操作系統,就不能使用計算機。現在已進入信息時代,隨著電腦的普及,有關信息技術的名詞、術語,幾乎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現在的學生對信息技術和電腦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學會使用計算機并不需要一些很深的計算機原理、概念,例如電腦操作系統的使用,學生現在基本上不再需要在課堂上學習就已經掌握。由于受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點的限制,教師不應一開始就向學生介紹類似計算機工作原理的一些信息技術知識。
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后,必然注意學習利用計算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方面教學中,一是對于某個問題,可能有很多種軟件可以解決。我們可以用一種軟件作為例子來講授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僅僅講一種軟件。二是對相關一些名詞術語我們沒有必要求全,應該僅僅講授用得著的,對于暫時不用的,以后用到時再介紹。例如:進行“文檔的編輯”的教學時,WPS和Word等都能完成文檔的編輯任務,我們可以以其中一個軟件作為例子介紹,而講解某個軟件的時候,沒有必要把所有的按鈕、菜單都教授一遍,只需要首先掌握所提出的“文檔的編輯”任務中用到的進行學習,其他的可以等到用到時,或者讓學生利用知識遷移自己認識。
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
在電腦普及的今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可以使學生隨時隨地地利用電腦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怎樣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而是要充分地相信學生,提出任務以后,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解決問題。有的教師總認為我不說,學生可能就做不好,甚至不會做,其實學生的潛能是很大的,教師要做的就是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對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方法指導,為學生構建向上攀爬的支架。學生通過自己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體驗成功與失敗,正確評價自己的認知活動,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探求問題的最終解決。同時,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可以向老師、同學、書本、軟件中的幫助、網上請教。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如果老師都講了,還有什么可以進行協作討論的問題呢?束縛了學生的思想。
例如:在“網上信息的獲取”一課教學中,首先給出學生一些基礎的知識(如搜索引擎),并給學生分組(目的是通過協作獲取同一類的盡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讓各小組自主尋找和獲取信息;對獲取的信息內容不做任何規定(像足球、剪紙、戰爭、姚明甚至于UFO等都可以),各小組學生會自主地從網上獲取信息,記錄下來并進行歸納總結,最后讓學生反饋他們的成果,包括他們獲取信息的方法和獲取的信息,和其他同學分享。在從網上獲取信息的時候,學生們通過各自的自主學習和各組的協作學習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小組成員之間討論與辯論、結成伙伴、競爭等形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通過這種自主和協作,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開闊了思路,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獲取信息、鑒別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了。
三、認識信息技術在其他學科教學的普及,突出信息技術的工具性
電腦已經在教育機構中全面普及,現在的學科教學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信息技術的身影,學生們已經感覺到了信息技術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重要性和工具性。新頒布的《綜合實踐活動綱要》也指出,通過學科課程將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讓內容豐富的課堂教學作為信息技術的有效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科課程教學的一種嶄新的支撐;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與教的效率,改善學與教的效果。許多學科的教科書中都直接提到并應用了電腦知識。例如:七年級數學教科書提到“統計的意義”,它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人口統計的數據”。由此我們可以講解上網查找資料的方法與途徑以及信息收集的方法;還有網絡道德等有關內容。另外教科書還有“計算機幫我們求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具體方式”和“讓計算機幫我們畫統計圖”等內容。而其他學科也有許多與計算機相關的內容,例如:地理課的《世界氣候》;美術課“設計居室”綜合練習等要用到的許多畫圖軟件、CAD和動畫軟件;平時學生的作品與合作性學習報告、研究性學習報告等都要用到PowerPoint、Word軟件以及網絡查找的知識。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多方面掌握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例如數據處理與數學的結合,文字處理與語文的結合,圖像處理與美術的結合,多媒體展示和網頁制作與美術、音樂、文學、其他學科等多種學科結合等。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其實用價值,即與其他學科學習、課外活動、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要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是一種工具,它必須與其他學科學習、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產生有價值的成果。
總之,在電腦普及的今天,信息技術教學已經不能是簡單的技術教學,而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在科學的教育觀的指導下,將提高學生綜合信息素養融入信息技術教學中,將信息技術技能用于學習和生活中,才能適應新環境下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需求。
作者:高德州單位:博興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