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信息技術和英語整合的教學案例—Festival
信息技術在英語課中的輔助作用是巨大的。網絡課件的網狀呈現形式,讓學生試聽感知,助任務闡述;網絡資源豐富,助情景創設;個性化特征,助個別輔導;網絡交互功能,助協作學習,創新實踐;共享性特征,助綜合交際。筆者通過下面的案例闡述整合課的教學模式。本課話題是節日(Festival)。其教學目標為談論中西方重要節日。這節課教學內容多而廣。我制作了專題教學網頁,把這堂課安排在配備了寬帶網絡的計算機教室里進行,學生一人一臺電腦。
(一)課前分工,準備就緒。我布置以三人為小組的課前任務,準備介紹一個中國傳統節日。三人的角色分別是資料員、課件制作員和解說員。具體內容為:學生上網尋找相關資料,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和整理,制作成PowerPoint課件。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施之以教,貴在引導。”上課開始后在每位學生眼前展示的是網絡課件頁面。上面呈現著可愛的雪人和漂亮的圣誕樹,同時播放著圣誕節歌曲《雪絨花》。看著畫面,聽著音樂,學生很是興奮。我問他們能否猜出今天要討論的話題。很多同學脫口而出:Christmas。我笑著說:“Christmasisoneofthemostimportantfestivals.Todaywewilltalkaboutmorefes-tivals.”從而引出了主題,形成了強烈的視聽共鳴,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三)學生展示,分享成果,體驗成功。引出主題后,是學生展示板塊。各組代表把課前準備好的節日信息上臺介紹給大家。他們一邊展示著的漂亮的圖片,一邊用英語流暢地介紹著節日起源,慶祝方式,飲食文化等。他們津津有味地講解著,下面的同學認真地聽著。各代表講解完后,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同組的課件制作者和資料員也露出自豪的笑容。臺上臺下熱情高漲。
(四)視聽交融,生動直觀,拓展知識。學生展示的都是中國傳統節日,那怎樣讓學生了解西方的重要節日呢?我用flash和video播放相關的短片,使學生直觀的了解外國人是怎樣慶祝這些節日的。如在萬圣節的教學中,我播放了該節日的flash,里面有南瓜燈,奇特的服裝,化裝晚會及萬圣節的經典活動。觀賞后,我給學生幾個關鍵詞,在圖片和音樂的輔助下,讓他們簡單描述相關信息。
(五)網絡資料,自主學習。古今中外的節日很多,不可能在課堂上一一呈現,所以我就給學生騰出一部分時間,讓他們在網頁的database(資料庫)上自主地了解更多的信息。根據這些文字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做個英語泛讀訓練。
(六)合作交流,口語交際,筆頭落實。自主學習后,我又給學生一自由發揮的話題:Designafestival———創設新節日,包括節日的名字,日期,意義,象征物,慶祝活動等。讓他們四人為一小組,討論交流。這個任務激起學生說的興奮點,成員間用英語交流,并互相指正。此后,各個同學通過chatroom(聊天室)把自己的想法寫在上面,與其他組同學分享想法,并落實在筆頭。
(七)課后練習,課堂延伸。網頁上我還為學生提供課外學習的板塊。他們可以點擊grammar按鈕,里面有本單元的的分析。他們也可以做self--test板塊的練習.此外,學生還可以給老師寫e—mail,寫下自己的疑惑或建議,教師及時給予解答和反饋。
(八)作業布置,分層要求。必寫作業選擇一聽讀背默教材中的范文。選擇二:寫作:Myfavoritefestival彈性作業:網上欣賞有關節日的歌曲或詩歌,并學唱或學頌一首。
二、案例簡析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導航者、任務的布置者和情感的驅動者。在信息技術協作下,英語教學得以實現更深的層次化和最優化。這樣的整合課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信息篩選等能力。借助信息技術,課堂直觀形象,內容涉及更多更廣,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和參與度,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教學效果頗佳,并實現師生之間情感上的交流。此外,課外的延伸和分層,也體現了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三、結論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的整合,促進了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樂學愛學,發揮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獲得了教學教育的精彩。
作者:陳剛單位:溫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