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有資產監管改變及內部審計方式的轉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國有資產監管方式轉變的背景之下,傳統審計模式的局限性也慢慢凸顯出來,要求企業必須重新構建新的內部審計基本框架體系來適應當前的大背景。在如今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方式之下,企業需要以自己和項目的生命周期為視角,在關注重要環節、重大風險和關鍵節點的同時設計與實際相適應的內部審計基本框架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積極參與”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和審計方式。國有企業在轉變內部審計方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升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促進企業在戰略轉型和結構調整等方面有所作為,同時也能引導國有資本向合理、有序的方向發展,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同時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強化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并建立起健全創新的國有資產監督機制。本文從“管資本”的基本理念出發,進一步分析了企業傳統審計模式的缺陷,進而探討內部審計的框架體系及其所可以帶來的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國有資產;監管方式;內部審計
一、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方式的基本理念
目前,“管資本”為主的基本運營模式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專注于為企業挖掘市場潛力,通過發現新的需求并在市場上尋找技術與其相匹配,并且這種模式下的消費者偏好和市場需求的敏感度極高,這類模式可以以特色的產品和敏銳的市場觸覺為企業提供極強的競爭優勢;另一類是重視技術的研發而站在科學技術的最前沿,通過新技術的認知敏感度和產品轉化執行力來把握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發展情況,在將企業不斷創新和做大的同時以技術創新來獲得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資金的提供者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之下往往會基于企業的財務數據來進行分析和推算,從而確定提供資金的額度和期限。但市場的瞬息萬變讓傳統融資模式的效率并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以“管資本”為主的運營模式主要包括動態調整、多點經營、跨界研究和風險增大四個特點,在新的技術和新的需求之間建立起聯系能夠改變原來所有制形式下兩條軌道互不相關的局面,企業在“管資本”為主的運營模式下建立起有效、健全的內部控制和審計體系,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
二、企業傳統的內部審計模式所存在的缺陷
簡單來說,企業傳統內部審計模式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傳統內部審計模式的滯后性和較差的連貫性,傳統的監督審計工作是針對已存續的公司或項目來展開,而且周期至少是兩到三年甚至更久,很難讓審計內容和審計范圍的覆蓋面更廣,而且傳統的內部審計模式對公司決策的過程和前期都很少關注,無論以什么樣的頻率進行檢查和審計都難以實現風險防范的目的。二是傳統內部審計模式很少關注企業自己投資風險的防控部分,而是把重點放在財務支出和經濟責任等方面。但國有企業在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方式之下實際上獲得了更大的投資自主權,因傳統的內部審計方式投資對項目的預測和目標實現等方面都關注得很少,可能會出現投資決策的失誤或投資于企業目標不相符的情況給國有權益帶來傷害。
三、企業內部審計框架體系的轉型及其價值作用
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模式在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方式之下既不同于投行或金融機構也不同于傳統的國有企業行政命令下的投資決策模式,而是以項目制的方式為基礎來建立與企業實際相適應的內部審計基本框架體系,在以服務為核心的基礎上采用“積極參與式”的審計方式和信息技術手段來對企業的重大風險、重要環節和關鍵節點等方面予以關注,以真正發揮內部審計模式在企業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積極控制為主的增值服務型內部審計目標內部審計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方式下需要將企業經營創效作為長期的經營發展目標,通過關注企業的重要節點可能出現的風險來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狀況和優化業務流程。另外,事后監督評價向事前預測的轉變、查錯防弊向價值創造的轉變都能有效提升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主動性、建設性和服務性等功能。以項目投資時間節點為主線的內部審計模式需要企業對每個投資項目都予以關注,包括戰略規劃、項目投資、日常跟蹤管理及項目后續的再評估等等各個階段,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在整個流程的每一個階段中都以增值價值為目標,才能為企業實現創效發展提供助力。
(二)多樣、分層的內部審計職能和內容安排內部審計結構在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方式之下應包含戰略風險審計、項目風險審計和日常監督審計三個層面,戰略風險審計是針對公司整體經營目標而言的,需要公司運用大量的財務和非財務數據并與一些主觀性地預測和判斷相結合,才能科學合理地對企業整體運營方向起到指導作用;項目風險審計的目的主要在于為企業資本運營項目效率的提高和企業經營風險的防范提供幫助,項目風險審計的結論對于企業資本運營過程中的具體流程和運營方式有重要的服務和糾錯作用;日常監督審計則更注重公司內部的組織結構、人力資源、制度建設等方面,從企業的業務操作層面對其進行風險防控和流程再造,對于企業日常運行流程規范性和合理性的提高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的內部審計核心技術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日益成熟,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監管方式也不斷發生轉變,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顯得尤為急迫和重要,在當今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大背景下,企業傳統的審計模式已經很難與企業目前的發揮狀況相適應,企業需要運用和利用一些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對審計模式加以轉變。企業推進以大數據、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對經營管理情況的全過程監控,運用數據的分析、挖掘和數據模型的構建等方法實現對企業日常管理的動態監管和預警,通過借助內部審計信息系統對企業經營管理過程進行評價。同時,企業若能充分利用審計系統和網絡平臺作為審計工作的支撐,并將現場與聯網審計相互結合起來,對于內部審計程序的內容規范化、標準化和審計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利娜.當前國有資產監管的影響及對策建議[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0):144-145.
[2]何丹青.淺談國有企業強化內部審計的對策[J].財會學習,2019(15):147+149.
作者:沈麗娜 單位:常熟市水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