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問題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信息化的環境下,高校內部審計的內容、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給內部審計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該抓住機遇,充分利用信息化,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發揮審計效能最大化。
【關鍵詞】高校;審計;信息化
當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深入融合到社會各行業,高校信息化發展也越來越快,基本構建了以人事、財務、教學等核心系統為代表的校園管理平臺,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高校實現高效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和平臺。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作為高校信息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亦逐漸被提上日程。審計署在“十三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指出要“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以提升審計能力和審計效率為目標,加大數據集中力度,完善國家審計數據中心,形成全國統一的審計信息系統”。同時提出要加強大數據技術運用,積極應用“云計算”、數據挖掘、智能分析等新興技術,提高審計效率。與飛速發展的校園信息化建設相比,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方式方法上都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提升。因此,為適應高校信息化以及審計工作的發展步伐,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和水平,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刻不容緩。
一、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內涵
內部審計信息化,是指內部審計組織主要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搭建的審計信息系統,對審計項目計劃、實施、風險等全過程進行監督、鑒證、評價和咨詢的活動。其內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日常審計取證、復核、測算、分析中,以計算機來輔助審計完成上述工作。另一方面,傳統的內控流程和內控措施通過計算機軟件程序的操作步驟固化為審計信息系統,對該系統產生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甄別、確認和檢索。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是指在高校內部審計實施或管理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目的是為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服務,充分發揮其效用。
二、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缺乏成熟適用的審計軟件且應用水平低一是缺乏適合高校特點的成熟的內部審計管理軟件;二是雖然一部分高校內審部門購買使用了商業審計軟件,但大都是單機版,將財務數據導入審計軟件后,仍運用傳統的審計方法,多為傳統的表格處理、匯總數據,沒有真正運用審計模塊功能。總體上仍未擺脫傳統的人工審計模式,手工收集審計證據,數據加工處理方式簡單,各類信息離散,耗費人力、物力,效率低。
2.審計信息化復合人才缺乏一方面,盡管目前各高校都有獨立的審計部門,但是人員配備不足,很難滿足對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方面審計監督的要求。另一方面,各高校的內部審計人員大部分是財務、或審計專業背景的人員組成,知識結構相對單一,對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掌握很少,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財務、審計、計算機復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很多現有審計人員習慣于傳統的手工審計模式,在思維觀念上就拒絕接受信息化審計方法,不愿意重新學習,在大數據時代,對于海量信息的搜集處理和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很有限。
3.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尚未建立高校是先進技術的研發地,信息技術在高校各個方面應用都非常普遍。目前,財務會計電算化已應用多年,辦公自動化、教務管理平臺、科研管理平臺、圖書檔案管理平臺等行政系統也陸續運行,但是大部分都沒有建立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審計信息無法共享,與財務、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職能部門沒有有效的信息共享鏈。任何一項經濟活動,都要經歷立項、論證審批、實施、驗收等環節,而這些環節的實施又歸屬不同部門,信息不在一個平臺上,信息不共享,審計人員得到的信息數據不全面,不能形成數據鏈。基本還是審計人員通過打印出來的紙質賬冊等資料手工進行審核分析,審計過程中以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規性為重點,發現有疑點的地方再去查找相關的審批文件或其他信息資料,費時費力,而且可能由于個人原因造成疏漏,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
4.審計方法應用層次低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高校各部門都大量應用信息化手段和方法,而目前審計信息化技術和方法應用層次還是普遍較低的,很多高校都還是采用傳統審計方法,對會計報表、賬簿、憑證等進行查詢翻閱,使用計算機是做一些文字處理或表格制作,形成審計報告等文書,在計算機上審核票據,也只是看憑證等內容,轉換方式而已,并沒有利用計算機進行實質上的輔助審計。
三、加強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對策建議
1.全面應用審計軟件基于高校內審工作的實際需要,在信息化建設中應當同時重視硬件基礎和軟件系統,目前各高校的硬件基本能達到要求,需要在軟件上加大投入,使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在軟件中得到有效的開展。審計軟件專業性比較強,可以請專業公司和內審人員共同開發,也可以借鑒現有的財務審計軟件,充分利用相關模塊。當然,基于審計軟件的專業性和重要性,也要加大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營造在學中用和在用中學的濃厚氛圍,在工作中全面應用審計軟件,使審計軟件的作用能夠得到全面有效的發揮。只有不斷改進和提升審計手段、技術方法,才能切實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率和質量。
2.提高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水平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審計人員整體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要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引進,既具備財務或審計專業背景,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來充實加強審計隊伍。另一方面,針對目前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信息化應用水平較低的實際情況,要結合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背景等進行有針對性地培養,可以定期組織研討會,聘請專家針對某一問題進行集中研討,也可以參加內審協會組織的各種短期培訓,或者到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實踐鍛煉,當然也可以通過具體審計項目,在做中學,在審計過程中,自覺運用信息化手段,逐漸摸索,以適應現代信息化審計的需要。
3.加快建設高校內部審計大數據平臺在信息化環境下,高校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平臺,將內部管理過程中和審計相關的數據存儲到大數據平臺上進行共享,內部審計只有同財務、辦公自動化等校內相關的業務聯網,審計人員才能有效地利用平臺進行搜集、整理、歸納、共享相關數據信息,通過大數據平臺,獲取更加客觀、更加全面的數據,以這些數據為基礎進行有效分析,為審計結果提供更直接、更準確的審計證據支持,站在全局的角度發現審計線索,提出審計問題,并作出客觀的審計結論。
4.推廣應用信息化審計方法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會計數據、經濟業務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記錄方式、處理程序都有很大改變,傳統的手工審計技術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審計業務的要求。高校應該在計算機輔助審計、非現場審計等方面大力推廣信息化審計方法,利用數據平臺實現數據采集的實時性和自動化,同時也要應用審計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實現審計的智能化,提升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
5.作好傳統審計與信息化審計的有機結合傳統審計模式在高校的長期應用和實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做好高校審計工作的基礎。加強信息化審計,不是要徹底摒棄傳統審計,而是要傳承傳統審計的經驗和成果,運用信息化技術,針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使審計工作更為全面和客觀,由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審計方向發展,發揮審計的管理、服務職能。信息化在高校內部審計中的應用,能夠影響內部審計人員的觀念,改變高校內部審計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重要的是能夠綜合利用數據,提高查核問題的效率,并通過整理、分析,挖掘相關性的大量潛在信息,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分析和評價,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
【參考文獻】
[1]金錚.淺談如何完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J].中國內部審計,2016(11)
[2]祝青,吳偉章,唐振達.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管理現狀及對策探討[J].中國內部審計,2015(11)
[3]蘇麗男.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研究[J].經濟師,2015(02)
作者:馬欣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