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效益審計與管理診斷關系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效益審計是財務審計的更高層次。效益審計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通過對財務會計報表資料以及其他相關資料的分析評價,獲得真實可行的數據、資料,對被審單位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以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目的。可以說,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的效益審計所提供的真實可行的數據、資料以及判斷,完全可以作為管理診斷的一部分。管理專家根據效益審計所提供的數據資料及其評價結果,進一步找出企業問題的根源,提出診斷方案,從而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效益。從分析尋找問題的要求考慮,以效益審計作為管理診斷切入形式,對管理診斷是非常有利的。
從效益審計常用的報表分析法和指標分析法兩種基本財務審計分析形式,可以清楚地看到效益審計在尋找和分析影響效益問題中的作用。
1.報表分析法運用企業的會計報表,可以通過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增減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指數分析法、指標評價法、綜合評價法等一系列的分析評價方法,分析被審對象的資產構成、資金構成、資金的流動性,分析獲利能力、成本效益、現金流量、存貨、償債能力等。從而有效地達到分析評價被審計對象的效益,并指出妨礙和吞噬被審計對象效益的因素和環節。
圖表1興華有限公司2004-2006年的盈利能力分析
以常用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為例。通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分析,可以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對企業財務狀況做出恰當的評價。例如利用比率分析法來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某企業2005年年末和年初的流動比率如下:
年初流動比率=(37432/19751)×100%=190%年末流動比率=(59752/51086)×100%=117%
企業2005年年初流動比率僅為190%,說明償債能力是比較好的;但在2005年末,流動比率為117%,可以看出償債能力明顯下降。如果按照經驗標準值200%來看,該企業年初償債能力基本上達到標準,但年末流動比率遠遠低于200%的水平,表明企業償債能力較差。通過分析,管理者就能很好的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
通過對利潤表的分析可以正確評價企業各方面的經營業績。比如反映企業銷售收入的獲利水平的銷售利潤率,體現了企業主營業務利潤對利潤總額的貢獻,以及對企業全部收益影響程度,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這樣管理者通過對利潤的分析,可以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為管理者改進企業經營管理指明了方向,做出相應的策略,以達到對癥下藥的目的。
2.指標分析法通過對企業關鍵財務指標的分析,找出影響效益的問題。比如,通過盈利比率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通過效率比率分析企業的運營能力;通過杠桿比率分析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通過流動比率分析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通過增長比率分析企業的成長能力等等。根據以上這些財務指標的分析結果,評價過去的經營業績,衡量現在的財務狀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并找出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其癥結所在,開出診斷藥方,根除病癥,達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經濟效益的目的。例如,興華有限公司04-06年的盈利能力分析如圖表1(表內參照值為銀行對工業企業信用等級的評定標準)。
從盈利比率看:銷售毛利率06年比04年、05年分別下降了3.6%和2.2%,營業利潤率06年比04年、05年分別下降了3.1%和1.0%,凈資產收益率06年比04年、05年分別下降了4.5%和1.3%,總資產報酬率06年比04年、05年分別下降了2.3%和2.0%,成本費用利潤率06年比04年、05年分別下降了3.7%和1.0%,各項指標均逐年下降,反映公司的綜合獲利能力越來越差,抗風險能力弱,經營效益惡化,股東的收益水平越來越低。通過財務指標了解企業在盈利能力方面的現狀,那么管理者就可以根據這個現狀,查找原因,采取對應策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
二、效益審計為管理診斷提供了重要工具
(一)通過效益審計的定性分析形式,可作為管理診斷查找問題的基本形式之一
效益審計的定性分析是指在審計調查中的描述性調查、規范性調查和起因調查三種。效益審計依據所選用的審計標準,通過規范性調查,對被審單位的經濟、效率和效益進行評價,判斷其實際情況是否與其主要的審計目標一致,再加以必要的分析。描述性調查則有利于進行部門之間的比較,找出各自的優勢和劣勢,起因調查便于保證措施的順利執行。管理診斷完全可以沿用這些調查的審計結果,開展類似于與效益審計的診斷調查。若某一經濟活動被評為是浪費資源、生產成本過高、經濟效益低下,那么管理專家就可以根據被審計的這一結果繼續下一階段的診斷。
(二)效益審計的定量分析方法,是管理診斷分析問題的天然工具
如前面提到的量本利分析方法,不但可以提供產銷量與成本和利潤的完整關系,還可以用來分析和討論經營管理的安全性。
圖表2杜邦分析圖
再例如杜邦分析法,可作為一種反映財務狀況全貌的效益審計評價工具。它提供了從基本資產到財務費用到各種比率效率分析的體系,并最終在凈資產收益率上反映了受診對象的效益性。即在杜邦圖(圖表2)所表述的每一層次上都可能提供分析評價功能,同時又能評價財務的總體情況。杜邦分析法作為財務診斷評價的工具,對管理診斷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管理診斷擴展了效益審計的領域
(一)在基礎層面上。基礎層是管理診斷中對受診對象基本資產、土地建設、設備、人員甚至基本管理制度診斷的分析和評價。基礎層實際上可以作為效益審計的一個通行的審計領域。效益審計在基礎層面上可以審查總的資產效益、資產結構與效益的關聯性。通過分析企業資產的構成情況,通過企業產出與資產占用額的對比,評價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益。通過在管理診斷基礎層面上的拓展,效益審計還可以審查土地建筑、設備、人員的資產和資金的存在和發揮形式,審查對效益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更廣泛和深入地了解企業在資產、人力、制度保障方面存在地問題和尚有的潛力,從更多方面實現效益審計的效益目標。
(二)在發揮層面上。效益審計在發揮層面上的拓展,可以通過對各職能部門運作的特點指標來進行。
1.生產技術能力方面的效益審計。例如生產流程效率方面的審計,在一般層面上可審查流程的勞動生產力、投入產出比、廢品和不良品的損失、質量對效益的影響、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與效益的關系、設備和技術的引進和運用在營運折舊方面的變化等等;在較高的層次上,效益審計可以從財務和會計角度進行生產和技術流程的價值審核,提出流程的價值審計報告或建議,從而提高受審對象內部流程和外部流程的價值。使其無論在與內部有更多關聯供產銷環節,還是在更廣泛的產業行業鏈上,都獲得更高的效益。
2.營銷方面的效益審計。同樣,簡單的營銷效益審計,可提供被審計對象在定價、銷售費用、回款情況、信貸或商譽的運用、辦事處營銷效果審計、廣告費用和效果、銷售渠道成本、品牌和無形資產估計等方面的營銷效益審計報告;較高級的營銷效益審計,則可從營銷方案的審計甚至營銷方案策劃的角度進行審計。如分析評價和策劃市場的產品結構方案、產品的價格結構方案,進行營銷或公關方案的審核或策劃,進行營銷規劃中預算的審計或策劃等等。
3.組織與人力資源的效益審計。首先,可進行組織的價值審計。即審計組織的運行成本是否與所提供的功能相匹配,特別是組織功能相互交叉的領域是否耗費了過多的成本。還可由此提供相應的組織功能與所需成本的審計報告;其次,在人力資源的效益審計方面,通過一般的勞動工資等統計、人力資源會計資料,可審計其人力資源成本、人力資源效率等等。通過對核心員工的價值評估,或對一般員工的人力資源開發及能力與崗位的匹配的審計,還可提供有關人力資源的價值審計報告。
(三)在結果層面上。結果層的審計是效益審計的強項。管理診斷在結果層進行分析評價采用的財務指標和方法,都可為效益審計直接應用。如從比較普遍應用的盈虧平衡分析,到前面提到的杜邦分析法,都是財務診斷和效益審計經常使用的工具。而在此方面,管理診斷能為效益審計提供寬廣的范圍和領域。例如:采用價值工程(VE)方法可為效益審計提供更為高級的價值審計形式;采用計劃審評技術(PERT)可為效益審計同時提供成本、時間、人力節約和平衡的綜合審計形式;采用GE及BCE矩陣法可對現有業務進行投資結構組合合理性的審計;采用平衡記分卡(BSC)方法可為效益審計提供以財務為起點的包含業績和戰略價值的審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