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統計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自殺等突發事件日益增多,高校學生突發事件數量持續上升,己成當前嚴重影響高校穩定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十五年來我國各類高校典型學生突發事件的發生時間、發生類型等方面進行的統計分析,總結出各類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發生的基本規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有利于構建和諧、穩定校園環境。
關鍵詞:
高校;學生突發事件;規律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不斷深化改革的特殊時期,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在這樣的特殊時代背景下,各種矛盾也紛紛進入校園,高校學生由于自身因素,或學校管理因素,或因特殊的自然因素,或因高校外界各種因素的介入,校園安全問題受到嚴峻挑戰。各種類型的學生突發事件屢屢出現,我們應該總結經驗教訓,研究學生突發事件的發生規律,針對潛在的危險信號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有效遏制突發事件的發生,維護校園的安全與穩定。
一、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概念及特點
1.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概念
一般來說,突發事件是指人類社會不能預料或難以預料而突然發生的事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目前,我國對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相關表述尚未形成統一意識,主要有高校突發事件、高校學生突發事件、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等若干種表述。筆者認為高校突發事件中涉及的主體包括教職工、學生或其他與學校有密切關系的人員。而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既可能是事件的組織參與者,也可能是事件受害者),發生在學校內外,由于人為因素、政治社會因素、自然因素或其他因素引發的,在事先不能預料或難以預料的情況下突然爆發的,對學生的人身精神造成傷害的、對學生的財產造成損失的、對學校的教學生活秩序造成損害的,具有較大影響的突發事件。
2.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特點
高校學生突發事件是公共突發事件的一種,因此,高校學生突發事件具有公共突發事件的突發性、破壞性、緊迫性、擴散性等特點,此外由于高校的特殊性,高校學生突發事件還具有自身的獨特特點。
(1)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主體特殊性。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主體是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思想開放、有知識、有理想,但由于他們思想不夠成熟,對事物的看法不夠全面,容易沖動,遇事不能理性思考,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抵抗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壓力較弱,缺乏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容易產生過激行為,從而導致突發事件的升級和質變。
(2)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群體性。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我國在校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多。一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在校生都在萬人以上,學生住宿相對集中,情緒、行為容易互相影響。由于高校后勤社會化的影響,有些地區還把眾多大學校園建設在同一地區,形成“大學城”,這又使得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爆發的概率升高。一旦某個高校學生發生突發事件,不但會影響本校學生的參與,還可能引發其他校園學生的參與,往往會引發一些在獨立情況下不會發生的行為。這些容易導致從眾群體行為的發生,繼而發生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
(3)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敏感性。當前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后形成的階段,心理承受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較弱,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較差,他們對于新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嗅覺性,在思想行為上也具有高度的同質性,他們關注社會發展,對非常規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一旦發生突發性事件,在心理和行為上往往表現得非常敏感,容易卷進關注與參與的漩渦。
(4)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復雜性。高校學生突發事件具有復雜性,首先是誘發事件原因的復雜性。既有學生自身個性心理因素引發的自殺事件,又有家庭成長環境、社會不良環境引發的刑事犯罪;既有暴雨、臺風等引發的自然災害,也有高校設施不完善導致的安全事故。其次是事件應對中的復雜性。在一些學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中,學生家長大鬧學校,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甚至引發他人圍觀聚集、社會媒體關注,這都給學生事件妥善處理帶來了不小的復雜性。如果事件處理不及時,還會引起連鎖反應,使事件更為復雜。
二、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發生規律
筆者根據相關資料,收集了1999~2015年間全國20個省113個典型高校學生突發事件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具體如下:
1.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主要類型
經過對數據的分析整理,高校學生突發事件主要有以下幾類:
(1)政治穩定事件,含各種原因導致的群體性事件。
(2)大學生自殺事件,學生采取跳樓、上吊等結束自己生命的形式。
(3)社會治安事件,包括學生參與或受害的搶劫、強奸、盜竊、斗毆等事件。
(4)意外事故事件,包括火災、意外受傷,交通事故、溺水等事件。
(5)猝死事件,因身體原因導致的學生突然死亡事件。
(6)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指學校里爆發的傳染病、食品中毒等事件。
(7)自然災害事件,主要指暴雨、地震、臺風等引發的導致學生人身財產受到損害的事件。在高校學生突發事件中,大學生自殺事件、意外事故事件、社會治安事件這三類所占事件總數的比例較高,三者合計達到了75.22%,而大學生自殺事件則超過了30%,排在各類學生突發事件的第一位。可見大學生自殺事件是高校學生突發事件中的最易發、多發事件。此外,意外事故事件占26.55%,社會治安事件占18.58%,這兩類也都超過了案例總數的10%。
2.大學生自殺事件發生規律分析
(1)發生時間分析。在發生時間上,5月、6月、7月、11月、12月是大學生自殺事件的高發月份,發生比例均超過了10%。5月份是發生次數最多的月份,占34起自殺事件總數的20.59%。
(2)自殺形式分析。自殺形式上,跳樓是我國大學生自殺的首要形式,達到了70.59%。其次為服毒、跳湖(海)。跳樓之所以成為大學生自殺的首選方式,是因為簡便易行,死亡迅速,痛苦相對其他形式較少。
(3)性別分析。34起大學生自殺事件中,女生人數略高于男生。女生18人,占比為52.94%,男生16人,占比47.06%。
3.意外事故事件發生規律分析
在全部案例中,因發生火災、交通意外等事故的案例有30起,發生數量位居第二位。
(1)發生時間分析。10月是意外事故發生最多的月份,達到了23.33%。其次是4月份、5月份。2月份、7月份、8月份為寒暑假期,意外事故發生數量相對較少。
(2)發生類型分析。在意外事故的類型中,火災發生的比例最高,達到了26.67%。其次為交通事故和高空(樓)跌落,分別為16.67%。設施缺失損壞為10.00%,排在第三位。
4.社會治安事件發生規律分析
社會治安事件,包括大學生是事件的實施者或是受害者的搶劫、強奸、盜竊、斗毆等事件。
(1)發生時間分析。經過統計,5月份發生的治安類事件最多,達到了23.81%,其次為4月份,達到了14.29%。2月、3月、7月、12月份也是高發月份,發生比例均在9%以上。
(2)類型分析。在掌握的資料中,學生為實施者對其他學生進行人身傷害的案件共有14起,達到了66.67%,而社會人員為實施者的人身傷害事件只有5起,只占總數的23.81%。這說明我國高校總體上是安全的,社會閑雜人等很少進入學校實施人身傷害等犯罪活動。
5.政治穩定事件發生規律分析
(1)發生時間分析。在對10起政治穩定事件的發生時間進行總結后發現,4月、5月、6月、7月、10月均有此類事件發生,其中4月份發生3起,5月、6月、7月各發生2起。
(2)類型分析。在10起政治穩定事件中,因對外國不滿爆發的反日等游行示威事件有6起,因對學校管理存在不滿導致的群體性事件有3起,還有因與城管發生矛盾導致的群體性事件1起。因此,高校應教育引導學生理國,教育學生不組織、參與非法集合示威等活動。
6.公共衛生事件發生規律分析
(1)發生時間分析。在9起公共衛生事件中,3月份、4月份、7月份各有1起發生,9月份、11月份各有三起發生。由此可見,9月、11月容易多發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
(2)類型分析。在這些公共衛生事件當中,8起因食物中毒引發,1起因甲型H1N1流感病例引發。因我國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衛生事件防范應對機制,所以,傳染病在高校大規模爆發概率較低。但學校應加強食堂衛生監管及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加強對食物中毒事件的防范,為學生創造安全健康的飲食環境。
7.身體原因猝死事件發生規律分析
(1)發生時間分析。在6起學生猝死事件中,5月、9月、11月、12月各有1起,6月份有2起。6月份是畢業季,學生經常聚會喝酒,加上天氣炎熱,容易誘發身體疾病。此外,季節轉換時也應加強學生的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學生注意休息,提醒有既往病史的學生做好預防工作。
(2)類型分析。在這些猝死事件中,2名學生在睡眠中猝死,1名學生注射頭孢類藥物后飲酒猝死,3名學生在參加運動活動時猝死。通過這些案例,高校應增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教育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用藥常識,在軍訓、運動會及各類比賽前做好體檢工作,在比賽進行中做好醫療救助工作,防止學生發生意外。
8.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發生規律分析
(1)發生時間分析。在此次統計中,共有3起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分別發生在5月、7月、8月。近年來我國高校都加大了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在夏季暴雨、臺風多發季節仍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降低突發事件的發生風險。
(2)類型分析。在這3起事件中,因地震引發的事件1起,因暴雨引發的事件1起,因臺風引發的事件1起。這些自然災害造成了人員被困、校舍損壞,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組織好應急演練,提高學生應對危險的能力。
三、高校學生突發事件防范的若干措施
根據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發生規律的研究,筆者認為做好高校學生突發事件防范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掌握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規律,做好多發季節的防范工作。通過研究發現,4月、5月、6月、9月、10月、11月、12月是各類突發事件的高發月份,高校要按照突發事件發生規律,有的放矢的提前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工作,降低突發事件的發生概率。
2.掌握突發事件發生的類型規律,對潛在的安全隱患進行處理。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及時治療;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生命教育,使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加強學生的紀律教育,使學生認真遵守學生規章制度;加強學生的健康教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醫療常識等知識,加強學生的危機教育,提高學生面對危險時的應對能力。此外高校應定期對基礎設施進行維修,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治理,為學生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
3.建立一支專業化隊伍,建立學生突發事件防范長效機制。高校應加大對學生突發事件防范工作的投入力度,組建一支具備安全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豐富,技能突出的專業化隊伍,建立常態化的運行機制,全面開展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和突發事件的防范工作,切實提高高校應對學生突發事件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新倉.高校突發事件的防范體系及防范機制的實證研究[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
[2]樓琛.高校學生突發事件應對策略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04
[3]董立麗.當前高校突發事件的特點及應對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04
作者:薛永存 張建雙 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