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理統計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前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1.學時數少與教學任務量大的矛盾。
該課程經管類專業的平均教學時數不超過50,教學內容卻包括隨機變量及其分布、多維隨機變量及其分布、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大數定律及中心極限定理、樣本及抽樣分布、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及回歸分析等,導致教學內容簡化,教師缺乏足夠的時間聯系實際進行深入的分析,忽略了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
2.學習動力不足與內容抽象難懂的矛盾。
由于該門課程概念繁多,方法體系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改革研究□湖南文理學院蘇靜肖攀錯綜復雜,大部分學生不明白課程設置對專業學習的具體作用,學習興趣不濃而且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平時學習投入少,課程通過率低,學習低效,與其作為專業基礎課的重要性不協調。
3.教學模式單一與知識實際運用性強的矛盾。
教師普遍采用一本教材內容、一言堂授課方式和一份試卷考評的課程教學模式,學生實際操作機會少,對知識理解不夠深刻,不會運用概率與統計知識解決專業方面的實際問題。
(二)原因分析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該門課程的教學理念、模式、內容和方法卻沒有及時改變。首先是培養方案變了,人才培養目標不同了,按照以往學術型人才培養目標開展教學,必然產生教與學的矛盾。其次是課程的功效變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強調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作為經管類專業培養方案的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培養學生數理思維方式,掌握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方法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注重概率統計運算能力和技巧訓練的教學內容體系沒有發揮課程在專業運用方面的作用。三是課程的教學模式變了,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求全、求深、求精和重傳授、重習題、重考試的教學方式,以及嚴重缺少與專業學習和實踐應用緊密結合的案例和實踐教學,必然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成效不佳。
二、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應用型人才培養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改革提出的總體要求應體現在適應應用人才培養方案、符合應用教學大綱和適合應用能力培養等三個方面。要滿足這一要求,首先要明確一個目標,就是要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數理基礎。二是實現兩個轉變,就是要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功能定位,由重視課程內容體系的完整向重視專業實際應用需求轉變;對教學的評價體系,由注重考試成績向重視實際應用能力轉變。三是堅持三個結合,就是要堅持課程內容與專業相結合,實現數理知識與專業知識相互滲透;堅持經管專業教師與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師結合,共同參與課程教學改革,建設應用型教師隊伍;堅持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建設開放的課堂教學體系。四是培養四種能力,就是要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數理思維能力;通過互動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數學建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教師觀念的改變,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基礎。樹立以滿足專業需求為導向,驅動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教學思想。采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研室+專業教研室”的聯姻方式,引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老師到經管類專業教研室拓展專業素質,與專業教師溝通交流,學習一定的專業知識,組織專業老師共同參與教學大綱制定、教學內容編寫、教學課件制作、教學案例設計等,以教學活動促進教學研究,以教學研究帶動教師素質提高。
(二)優化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體系
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解決當前學生知識面窄、思維單一的關鍵。采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知識+專業知識”有效銜接的方式,充分考慮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知識和經管類專業的聯系,根據經管專業知識需要,制定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適應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采用“新理論+新軟件”的方式,將新的軟件運用如Eviews、Matlab、SPSS,新的理論和方法如非線性問題研究等引入課堂,改變以往教材內容偏重理論、內容老化的缺點,拓寬學生視野,加強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應用。
(三)改革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體,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采用“理論知識+案例分析+數值計算”的教學形式,利用案例分析闡釋概率統計理論,使抽象晦澀的專業術語通俗化,同時將數值計算運用到案例中解決實際問題,將理論知識和專業運用有機結合;采用“基于問題的學習+合作學習+課堂討論”的學習模式,設計恰當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分組研究學習,開展課堂討論,開放教學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四)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實踐教學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專業實際運用來體現。采用“結果解釋+探索性試驗”的形式,鞏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科研+競賽”的方式,倡導和支持學生進行學術創新活動,吸收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挑戰杯、數學建模等競賽,在數理知識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創新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課程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是對教學改革結果的檢驗。以往的學生考試成績一般是期末考試一錘定音。要實現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重點要考核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程度。采用“三三制”的評價方式,即期末考試占30%,討論課占30%,平時練習占30%,另外10%作為日常考勤,考核學生學習情況。擺脫過去學生過分重視期末考試、靠死記硬背獲得高分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素質的目標。
作者:蘇靜肖攀單位:湖南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