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政府績效審計難題和案例解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政府績效審計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基于我國特定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政府管理水平而開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萌芽時,在國有企業每況愈下的客觀壓力下,審計機關積極開展了績效審計理論與試點的工作,提出了“從財務審計入手,加以分析,落實到經濟效益”,這也決定了當時對效益審計一股側重于對企業的效益審計。2005年以來我國審計機關倡導開展的績效審計,主要是圍繞公共資金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進行的,是廣義的、綜合目標的績效審計。這里的被審計單位已經從單純的國有企業,擴大到所有管理和使用公共資金的政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本文主要對我們政府績效審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并對實際工作中的一個績效審計案例進行了研究分析。
2我國政府績效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對績效審計認識不足。
在我國審計界,對績效審計的認知還局限于一個比較小的范圍,有相當一部分審計人員只是對這個名詞有一些初步印象,至于它的實際內容是什么、具體該如何操作,還知之甚少。從目前僅有的一些文獻資料來看,大多數還停留在對國外有關情況的介紹上。甚至有一種觀點認為,績效審計是西方國家的產物,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在現有的審計任務非常繁重的情況下再去搞這種花俏的東西,似乎意義不大。誠然,現在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在這個基礎上開展績效審計的難度確實較大。
2·2較難獲取準確充分的審計證據。
績效審計所執行的評價,就是對有關證據做出系統客觀的分析。審計人員必須對審計證據的理論以及獲得、分析證據的技術有透徹的了解。審計證據是證實被審計單位經濟效益狀況的載體,績效審計具體分析工作的安排是建立在評價所收集資料的基礎之上。審計資料包括關于收入、支出、資源、資產方面的財務資料;組織結構、經營活動的背景資料;經營目標等目標資料;被審計單位完成目標的各種方法、利用各種方法完成目標的程度的活動資料;被審計單位為了有效地完成目標而采取的程序和控制措施,如計劃、財務控制、管理信息系統等資源資料。
2·3績效指標評價體系不完善。
績效審計必須有一個用以比較和評價當期成果的標準。在財務審計中,評價財務報表的表述內容的標準是公認會計準則。但在績效審計中,評價經濟活動的標準是由管理當局負責設計和應用的,審計人員通常根據管理當局所制定的標準進行評價。但是,目前能評價績效指標的體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只有財務指標,沒有非財務指標;只有歷史指標,沒有未來價值指標;綜合性指標多,單項指標少,缺乏“預警”指標。在標準缺乏的情況下,審計人員就不能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必須從其它來源“借用”標準或是自己設計某種標準,然后用以衡量工作成果。
這往往是一項困難的工作,解決辦法就是自行開發和創建有效的指標體系,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2·4不能全面實施績效審計。
目前的政府績效審計中,更多的是針對基本建設投資、金融業務進行的,而對于主要的公共部門,即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開支、專項資金,現在還很少開展績效審計,與此同時國有企業是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最早的領域,但最近一些年來,隨著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現代企業制度以及有效激勵與約束機制的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方式得以逐步改革和完善,注重企業績效己經越來越成為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自覺行為,這些企業的績效似乎己不再是政府審計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有向內部審計傾斜的趨勢。然而,目前在國有企業中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就是對外投資的績效問題,許多不良資產是由于投資決策失誤、管理不善、或化公為私導致的。另外,隨著政府采購工作的興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審計已經開展了好幾年,目前主要關注的仍是真實和合規,對于整個采購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則考慮不多。
3下關區審計局績效審計案例分析。
3·1項目基本概況。
2010年南京市下關區審計局對該區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殘疾人聯合會(以下簡稱下關區殘聯)殘疾人保障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在分析了該項目的具體情況以后,提出了完善政策的措施,不僅完成了對真實性合法性的目標審計,又反映了績效性目標。
下關區殘聯是全區殘疾人代表組織和主管殘疾人工作的事業團體,承擔政府委托的部分職能,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地方組織。2008、2009年省、市殘聯和區財政實撥殘疾人保障資金為2488000元和3493530元;2008、2009年度投入使用殘疾人社會保障資金為2747166·59元和2941198·30元,連續兩年保持一定的增幅。區殘聯財務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截止2009年12月31日,單位賬面資產、負債、凈資產情況:資產1940901·65元,其中,銀行存款1139234·55元、暫付款447757·10元、固定資產353910元;負債(暫存款)64478·87元;凈資產1198439·44元,其中,固定基金353910元,結余844529·44元;撥入專款677983·34元。另有財政專戶余額218341·61元。
下關區殘聯殘疾人保障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康復工作經費、教育就業工作經費、社會保障經費及事業工作經費等。殘疾人保障專項資金涉及面廣,既涉及區財政局、殘聯,又涉及各街道、各社區的服務社,但使用具體落實到了街道,有些項目則通過街道落實到了社區,因此審計組將街道和社區對資金的使用情況作為了審計的重點。審查了開辦費的使用是否合理、有無擠占挪用;人員工資的發放是否及時,發放標準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存在克扣工資現象;是否存在虛報冒領,截留專項資金的情況;審查了每個項目每個街道是否都制定了專門的管理制度及考核辦法,執行是否有效;是否建立相應的人員管理檔案,人員錄用手續是否合規完整,錄用的人員是否符合規定,程序是否規范,是否公平;殘疾人員對項目是否滿意,項目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
3·2審計結果分析。
審計小組針對審計中發現的殘疾人保障專項資金會計核算不規范、配套資金不到位、違規發放補貼等問題,提出了建立統一的殘疾人保障專項資金專戶,將全部資金納入專戶管理,按具體用途進行分賬核算等加強財務管理的建議。建議區殘聯制定聘用人員崗位工作考核標準與獎懲辦法,激發了殘疾人就業管理所人員的工作熱情。在財務管理、采購和公務招待方面加強財務管理,完善審批程序。同時,建議各街道組建一個殘疾人保障項目綜合管理機構,改變原來的項目主管部門牽頭管理的模式,統一對殘疾人保障項目和人員進行專項管理,啟動具有區域特點的殘疾人保障項目,讓更多的殘疾人得到更多的照顧和就業機會。
從項目實施情況看,該次審計重點以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和發展為目標,評價了專項資金在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作用的發揮情況和程度,評價了各部門使用資金的效果,評價了各項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揭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意見和建議。但由于審計的環境條件,使本項目在著眼于政策執行評價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項目方案中雖然包括了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的審計內容,但由于審計判斷和績效評價的標準缺乏參照系和統一性,造成對全區政策績效情況的綜合分析還不夠深入宏觀。
4結語。
在上述案例中,將績效審計與財務審計相結合,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相統一開展的,審計內容既包括反映財務收支方面,也包括效益、效果方面,但由于沒有有效利用績效審計方法,績效評價的標準和指標不明確,當然還有審計人員主觀上對績效審計不重視,對績效審計的開展存在畏難情緒,所以導致審計實施只突出了合法性內容,對政策分析關注不夠,政策效果審計調查點到為止,績效審計的目標未能完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