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肉羊秸稈顆粒配合飼料質量控制技術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近年來草食反芻動物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與之相應的牧草飼料缺乏成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首要因素,每年有巨大的牧草飼料缺口,需要異地調運。本文旨在探討秸稈資源與其他農副產品,配以餅粕、糟渣和添加劑制成的肉羊顆粒配合飼料技術,此技術的應用既能滿足當地畜牧業發展對飼料的需求,又可減緩秸稈不當處理對環境的影響。
關鍵詞:
秸稈;顆粒;質量控制
1研究背景
連云港市現有耕地590萬畝,每年可收獲農作物秸稈約450萬t,小部分用來秸稈還田、燃料發電、工業板材、編制草簾及飼料牧草等,大部分被直接焚燒,利用率較低。近幾年,隨著政府部門對秸稈焚燒管理力度的加大,秸稈焚燒的現象在本地區越來越少,其綜合利用得到加強,約占總量的60%,尚有40%左右的秸稈被廢棄或焚燒,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秸稈綜合利用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秸稈是一種非常規飼料資源,其共同特點是質地粗硬、適口性差、消化率低、營養價值不高,直接作為飼料利用率不到3%,原有利用技術相對落后,大多數為原始的鍘切直接飼喂、堆垛或窖貯氨化,秸稈飼料加工的比例較小。當前,國內關于秸稈飼料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解決秸稈松散、容重低,儲運困難及成本高等問題。發展秸稈飼料加工業,秸稈養畜、過腹還田,實行農牧結合,形成節糧型畜牧業結構,是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在本技術研究之前,秸稈用于飼料加工的主要是玉米青貯飼料和氨化飼料,這也是常規青綠飼料的生產方式,主要用于養殖場,秸稈基本上是通過灑在牛羊圈舍飼喂,既增加了勞動量,又造成秸稈的大量浪費,實現產品商品化異地銷售難度很大。如何把農作物秸稈資源轉化為商品,提高秸稈飼料的利用率,形成產業化經營,是本技術研究的重點。
2研究內容
2.1技術難點
羊是一種反芻動物,復胃家畜,它的胃是由瘤胃、網胃、重瓣胃和皺胃四部分組成。飼料消化功能與豬等單胃動物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別。傳統的飼養方式主要以牧草等粗飼料為主,牧草中粗纖維滿足其四個胃的反芻生理需要,但日常飼喂中還需再添加精料補充料才能滿足其生產生長需要,養殖周期長,成本高,效率低下,肉羊集約化飼養程度低。但秸稈飼料粉碎后,粗纖維被切斷,容易造成消化道板結、梗塞,如何把牧草和其他維生素、微量元素、粗蛋白和能量飼料合理搭配,克服羊消化問題,既滿足羊生長的需要,又滿足羊反芻生理需要,是養羊攻克的技術難題。
2.2主要技術
2.2.1主要農作物秸稈和副產品營養價值評定
對當地主要農作物秸稈,大豆秸稈、玉米秸稈、花生殼粉及主要農副產品進行常規營養成分分析和營養價值評價,主要測定粗蛋白質、粗纖維、粗脂肪、水分、灰分、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含量,同時測定各營養成分的消化率評估其營養成分的有效成分,為后期配方設計提供數據支持。
2.2.2農作物秸稈與其他農副產品最佳混合配比方案研究
根據不同草食動物的不同生育期、生理期對營養的需要,設計不同類型的配合飼料。以大豆秸稈和玉米秸稈為主要原料,選擇不同的農副產品做為輔料,設計出能根據不同副產品適時調整的混合配方。進一步通過體外試驗和動物試驗評定不同配方對動物生產性能的影響,進而確定3~5個最佳配方。
2.2.3秸稈顆粒飼料加工工藝研究
秸稈顆粒飼料加工技術主要是用工業化學和物理處理法,以玉米秸稈、大豆秸稈等低值粗飼料為原料,在秸稈曬干后,應用粉碎機粉碎秸稈,加入其他添加劑拌勻后壓縮,在制粒機中,由磨板與壓輪擠壓加工成顆粒飼料。壓縮時產生的溫度和壓力,使秸稈氨化、堿化、熟化,具有熟香味,使秸稈木質素徹底變性,從而提高其營養價值與消化率,成為反芻動物的基礎日糧。加工的飼料顆粒表面光潔,硬度適中,大小一致,其粒體直徑可以根據需要的規格調整。加工后的秸稈變為顆粒狀粗飼料,俗稱“牛餅干”,其粗蛋白含量從2%~3%提高到8%~12%,消化率從30%~45%提高到60%~65%,營養成分相當于中等羊草。
2.2.4主要配方及產品標準
以小尾寒羊為研究對象,根據美國NRC營養標準及羊的生理特點,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研究肉羊秸稈顆粒配合飼料配方和加工工藝流程及參數。研究表明,羊秸稈顆粒飼料加工質量指標:原料粉碎細度全部通過2目分級篩,4目分級篩上物不得大于20%;混合均勻度,其變異系數(CV)不大于10%;粘合劑為含水率15%左右的木薯酒糟按10%比例添加;環模制粒機高壓制粒,制粒機穩壓閥設定在0.35~0.50MPa之間,制粒溫度在95℃左右,制粒后冷卻機冷卻8~10min,配合飼料直徑約為6mm、長度1~1.5cm的棒狀顆粒。
3研究成果
該技術以玉米秸桿、大豆秸桿、花生殼等為主要原料,經過青干處理,原料切碎,儲存回性,輸送上料,添加輔料,攪拌混合、均質,除塵,制粒等先進工藝生產秸稈顆粒飼料產品。成功研制出肉羊3個生長階段秸稈顆粒配合飼料的質量控制技術,確定了粗纖維、粉碎細度、顆粒直徑等幾個重要技術指標,克服了容易造成消化板結、梗塞的問題,滿足了肉羊生理消化的特點,大大縮短了養殖周期,實現羊節約化飼養目標。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優勢,結合春末、冬初草食性動物飼料儲存、異地調運難的實際,批量生產,原料來源和銷售渠道非常廣泛。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且能大大推動和促進畜牧業的整體發展。
4社會效益
畜牧業的迅速發展,加劇了人畜爭糧的矛盾。近年來牛羊圈養比例逐年提高,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大力發展,對飼草飼料的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農作物秸稈作為一種重要的粗飼料,在畜牧業上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對發展牛、羊等反芻動物為主的養殖業,實現秸稈“過腹還田”,減輕對糧食飼料的需求壓力,促進農牧業系統的良性循環和保持生態平衡,減輕環境污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近年來國際市場對秸稈飼料商品的需求也很旺盛,日本、韓國和東南亞都需大量的秸稈飼草飼料。以往,草產品大多從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些牧草生產大國進口。由于運距遠、運費高、加上這些國家勞動力昂貴,導致草產品成本較高。秸稈顆粒配合飼料不僅實現了草業史上的一次革命,成為一種商品走入千家萬戶,為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飼草保證;還派生出大批農民秸稈收購的經紀人,以及大批量的秸稈粉碎加工企業,擴大了就業和增收。秸稈制粒后,利于長途運輸,實現了農作物秸稈異地消化利用,使秸稈增值、農民增收;減少秸稈隨處堆積狀況,改善廣大農村村容和村貌,提高新農村建設形象;變廢為寶,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減少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傷害;降低了肉羊飼養成本,為集約化飼養提供了技術保障。
5目前存在的問題
因為密度太小,在加工混合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分級現象。技術推廣僅限于大豆秸稈、玉米秸稈和花生殼等三種原料加工技術的使用,如何把小麥和水稻等高產量農作物秸稈加工成為秸稈飼料,是下一個應該重點研究的方向。
作者:蔣向君 賀燕 張健 張蘇珍 單位:連云港市農業干部學校 連云港市畜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