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網絡新聞與傳統傳媒的結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聞傳媒的任務就是向社會正在發生的事件,不然就成為歷史了。這就意味著,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新聞點,需要在強大的新聞共享機制下來獲取。對此,筆者把它稱為新聞渠道的整合。相對于傳統傳媒來看,網絡媒體目前雖然在逐步加強各網絡之間的合作,但效果并不明顯。正因如此,網絡新聞的相似度較高。這一現狀不僅影響到網絡新聞的可讀性,還將導致各門戶網站間的侵權訴訟大為增加。由此不難理解,網絡新聞發展在目前還不成熟的階段下,若不依托傳統傳媒的各項優勢,將在自娛自樂中走向變形。
二者融合的切入點
惟有在考察了二者融合的切入點后,才能著手建構融合之路。從當前二者的優勢與困境中,筆者將切入點歸納出以下兩個方面:
(一)優勢互補
根據學界和業界對網絡與傳統形式的理解,網絡媒體所缺少的新聞采集資金和記者資源正是傳統傳媒所擁有的;傳統傳媒在新聞播報中所卻失的新聞儲存性,則是網絡新聞所特有的優勢。因此,在面對諸如重大會議、體育賽事的新聞報道中,二者可以形成橫向聯盟關系。充分借助各自的優勢資源,來推動各自新聞品牌的塑造。關于這一點,央視組建自己的網絡頻道就可見一斑。隨著年底18大的召開,這便為二者的優勢互補建立了極佳的實踐平臺。
(二)耦合共生
耦合共生性已在部分電視臺、電臺組建網絡頻道之一點上體現了出來。以廣播為例,廣播媒體之所以被稱為弱勢媒體,一是因為它的聲音稍縱易逝,不易保留;二是廣播只聞其聲,不見文字、圖像,給人理解、查閱、重復檢索和閱讀帶來了困難。而現在有了網絡,廣播不再“稍縱易逝”,不再單一靠聲音傳播。廣播借助互聯網非但能夠與其他媒體競爭,而且還有一定的優勢,即在線收聽。由此可見,以上兩方面的切入點,實則為今后二者融合建立了思考的出發點。
二者融合的路徑構建
在具體構建二者的融合路徑時,應分別從:契約關系、聯動機制、利益分配等三個方面下工夫。
(一)契約關系
二者融合應建立在正式制度安排下,在此基礎上規定各自的責、權、利關系。因此,網絡新聞單位應與傳統傳媒單位建立起契約關系。受到促使二者融合的外部因素影響,筆者不排除未來二者走向兼并的商業模式。在契約上應明確:(1)對新聞信息的共享原則;(2)雙方資源的介入模式;(3)針對成本支出的分攤結構等。
(二)聯動機制
諸多新聞事件的出現具有突發性特征,這就要求二者之間應存在聯動機制。該機制包括:記者采訪—新聞編輯—新聞及圖片上網,這三個相互遞進的過程。作為兩個獨立法人實體的單位,如何做到上述過程的無縫銜接呢。筆者認為,須建立相互進行信息互聯的組織機構。雙方應向對方派出長駐聯絡員;并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形成聯動機制。
(三)利益分配
不難理解,“利益”是二者進行商業合作的基石。因此,利益分配形式的好壞,也成為二者能否持續合作的關鍵。這里并不強調貨幣形態的利益,而是著重考察非貨幣形態的利益實現。在此,網絡新聞時應明確新聞來源渠道(與之合作的傳統傳媒單位)。從而,自然建立該傳媒單位的社會聲譽度。該傳媒單位在發行文本新聞或是廣播時,也可以指出:詳細信息可登錄某某網站查詢。進而,增大該網站的點擊量。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了筆者對文章主題的探討。最后,本文權當拋磚引玉之用。(本文作者:劉二萍單位: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廣播電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