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采編過程中的電視新聞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新聞采編缺乏實際性。自我黨“十八大”召開以來,對于電視新聞的“三貼近”工作要求力度一直未見,其要求新聞媒體所報道的新聞一定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和貼近群眾,而電視新聞媒體作為宣傳政府執政思想,推廣政府相關政策的前沿陣地,其更應該將這一理論落到實處。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電視新聞媒體采編人員出于對自身生存環境的考慮,其在對新聞進行采編的過程中忽略了這一理論的重要性,進而導致部分新聞偏離我國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假大空”的情況,使得觀眾對于新聞媒體的信任度有所降低。
(2)采編人員素質較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由于各電視臺實力差距原因,部分經濟較為落后的省級、地方級電視臺沒有足夠的高素質的人才配比,也就造成了采編工作質量的下降,加之現代互聯網新聞媒體的迅速崛起,使得這部分電視媒體受到了更大的沖擊。新聞質量相對較低,更加無法得到有關部門的注意,也就使得財政支持力度下降,使得高素質人才引進更加困難,造成了死循環的情況。
(3)偏重于效益收入。現代大部分電視媒體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向企業方向進行轉變,其發展理念也是以經濟利益為主,只要求短期效益,并沒有長遠發展眼光。這就使得部分電視新聞媒體對于新聞質量的要求不高,對于采編人員素質的重視度不足,轉而經營廣告。對于老百姓想要聽、想要見的實事要事不理不睬,也使得采編人員的素質無法提高。
二、現代電視新聞媒體采編工作的提升技巧
(1)靈活的采訪方法。現代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各行各業都在向著多元化的方向進行發展,而電視新聞的采編工作也應該向著更加靈活的方向進行發展。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對于新聞的采訪工作主要是由記者來完成的,在采訪工作開始前就應該對采訪的內容進行大致的構思,定好大致的框架,這樣在采訪的過程中就能夠更好地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工作。同時,在采訪的過程中還應該盡量保證親切的態度,對于普通人的采訪不不應該用生硬的語氣進行發文,而是應該采取聊天的方法,并且利用自己專業的引導語言啟發被采訪者的思維。
(2)貼近群眾需求。群眾是電視新聞的直接觀看者,也是電視新聞質量的直接評價者。同時我國政府也在不斷深化對于新聞貼近群眾路線的改革。因此,現代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以群眾的需求為中心,在采集新聞資源的過程中尋找更加符合群眾需求的新聞。
三、提高為受眾服務的能力
現代人對于新聞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于新聞報道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意義上的如文章一般的新聞報道詞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人們所期望的是更加貼近群眾,更加自然的新聞內容。因此,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在對新聞內容進行編寫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應用,多采用時下流行的詞匯,拉近新聞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同時在內容上也要與語言相互配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滿足人們生活和知識上的需求乃是電視新聞編輯的首要任務,河北電視臺的《三農最前線》欄目中的科技傳播,編輯不是讓記者搜集報紙或資料,叫主持人把稿子念出去,而是讓記者邀請農技專家,深入到田間地頭,針對當時季節里黃瓜、茄子、辣椒、西紅柿、大白菜等蔬菜出現的病害或蟲害,應該采取的救治和防治措施。專家在電視里講解,農民在電視前收看,既能看到專家形象,又能聽到他親口傳遞的農技知識,結合自己田里蔬菜現狀,對癥下藥,有效管理,這種把知識性和趣味性融合到一起的節目,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贊賞;再如,2005年無極縣大白菜豐收,卻難以出手,該縣新聞欄目的編輯,及時編發了《白菜豐收,農民憂愁》的新聞專題,及時播報出去,一些專門經營農產品的商人和超市看到這個消息,及時趕到種植基地,調撥商品,有效緩解農民豐產卻歉收的困境。
四、結語
現代電視新聞媒體工作中對于采編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工作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因此,采編人員必須要利用現代互聯網計算機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時做出貼近群眾生活的新聞,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
作者:張紅霞單位:無極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