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消息類電視新聞采寫的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消息類電視新聞是現階段電視新聞中最為重要的,也是最為基本的類型,其傳播有著很強的靈動性、快速性,是和各類新媒體新聞傳播最具競爭力的電視新聞形式。雖說消息類電視新聞采寫通常只有300到500字,但要有超凡的采寫能力,在采寫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準確交代新聞事件背景
電視新聞消息,雖說時間較短,但如缺少應有的背景信息,那么它的新聞價值和意義很難充分表現處理。一般性新聞背景因素通常是具有抽象性、間接性信息,而電視新聞報道也無法通過大量信息、畫面來還原或重建背景過程。所以,消息類電視新聞文字稿的采寫應盡量用簡潔性、鮮明性、概括性語言,直截了當的交代新聞事件的發生時間、社會背景、事物關系及新聞人物等基本信息。譬如:姓名、性別、年齡、職務、職業等背景信息,電視畫面無法清晰準確的予以傳達,而此類新聞要素又是不可或缺的。而文字語言的概括性、簡潔性及范圍性均為電視畫面語言無法相比的,尤其是抽象性新聞信息的傳遞,其有著巨大的優勢。因而,采用消息稿來交代新聞背景信息,更為適用。
2選擇最佳的新聞視角
相同的新聞事件,相同的電視畫面,通常在不同風格記者的筆下,往往采寫的角度、立場、側重點等也不盡相同,有的甚至因其觀點、判斷力的不同,電視新聞的報道方向、主題也是有明顯差異的。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較多,一些是由于政治立場出現的,有意識的開展“利我”傾向或歪曲。比如:前兩年對朝核問題的報道,由于各國電視媒體的政治立場、視角的差異,在報道上也是有所不同的。一些是由于新聞事件披露程度,或存在隱瞞和誤導造成的;同時,也有一些因為記者采寫水平和把控能力的差異所引起的。此外,宣傳政策中對報道分寸、口徑等方面的限制。可以說,除虛假新聞或歪曲外,新聞報道出現以上差異均屬于正常情況,有其合理性。通常要求擬定明確的報道視角,再篩選出最合適的新聞主題,進而凸顯其價值。尤其是采訪設計角度,不但要涵蓋以往常見的宏觀觀點,還應體現細微態勢背景下的事件線索。
3充分表現出現新聞現場感
消息類電視新聞報道,應可充分反映出現場特性。此類新聞報道,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吸引受眾,必須嚴格按照直播方式,隨時進行采寫,體現新聞現場感,進而將新聞事件的真實狀況全面、系統的展現在廣大受眾眼前。現場活動及其氛圍,是新時期電視新聞報道最具特色之處。它的文字語言雖無法直接表現出新聞現場的環境及氣氛,但可輔以現場畫面、突出畫面特點,可實現現場氣氛的強化及渲染效用。特別是現場同期聲及現場采訪應用,更要通過文字來串聯,以實現有效的響應。而新聞畫面外其他方面的影響,往往在新聞現場記者的切身體驗及感受,尤其報道現場氣味、冷暖、觸感等,均通過文字語言的魅力,有效激發出廣大受眾的參與意識,調動其經驗感受,進而強化受眾的現場感。譬如: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報道,電視觀眾可看到燃燒的火光,聽到噼啪的爆裂聲,卻很難感受到現場溫度,附近仍在燃燒和爆炸的倉庫,而通過文字內容準確報道現場溫度,則會有效強化爆炸現場緊張感和危險感。
4根據時段選用采法
電視媒體的傳播需要充分考慮它的傳播環境、時段、受眾心理及報道效果。在不同時間段播出,根據不同受眾,應及時有效的調整新聞方式的使用度及比重,準確把握側重點。譬如:有些新聞節目,需特別突出“聽覺信息”,以“說”和“聽”方式為主,而“視覺”畫面效果則不需特別突出。原因在于有些觀眾時間有限,或手頭工作較多,不可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節目,通常是邊做事邊聽新聞報道。因此,此類新聞報道,不但要突出聽覺信息,還應保持完整,在較大程度上不依賴畫面支持。時政新聞類電視節目通常是在晚間播出,特別是地方性電視臺,應突出“視覺信息”,即新聞畫面,重視畫面感染力,原因是該時段人們通常工作一天回到家有充足的時間,可觀看電視放松自己,而通過特有新聞畫面細節,能系統全面的滿足觀眾各方面認知新聞的需要。如針對不同受眾的新聞報道,比如:兒童、老人,則需要在文字語言應用及報道語速上有所區別。消息類電視新聞稿件最為主要的是客觀、全面的報道新聞事件,文字稿效用雖重要,但應有效避免個人主觀立場、意向的顯露,特別是個人情緒或情感的表露。對于傾向性流露到新聞稿上必須要拿捏好,盡量將主觀立場或意向置于客觀新聞的背后,一旦過分表露,則會影響新聞客觀性,也不利于受眾對對新聞事件的真實信任。應積極做好“通過事實說話”,個人主觀立場或意向通常會隱蔽于新聞事實選擇、側重及強調中。相同的新聞事實,個人主觀立場或意向可通過敘事方式及角度,在敘述中充分表現出來。
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報道方式方法發生了巨大變化,要求消息類電視新聞在采寫中特別注意新聞背景、視角、現場感及采法的處理,以提升電視新聞報道的效果及價值。
作者:華辛明 單位:會昌縣廣播電影電視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