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實施成效
1.1促進產業發展
1.1.1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創新基金始終堅持明確的產業導向,除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進行重點部署外,還將網絡服務、創意產業、服務外包等高新技術服務企業納入支持范圍。經過多年培育和發展,我國涌現出一批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形成了一批富有潛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1.1.2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創新基金重點支持了國家科技計劃成果的轉化應用,在創新基金資助的項目中,近22%的項目來自于科技計劃項目成果。這些科技成果被引入中小企業,使得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商業化和產業化應用。2008—2012年獲創新基金立項的21182家企業在立項時,有4774項處于研發階段,有15587項處于中試階段,有821項處于批量生產階段;經過項目實施,截止2012年底,已有12624項(占59.60%)進入了批量生產階段,處于中試階段和研發階段的項目僅為8016項和542項,共計已有17953個項目(占84.76%)的產品進入市場形成收入。
1.1.3促進產學研結合在創新基金的影響下,絕大部分獲創新基金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建立健全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形成了企業投入———創新研究———成果應用———投入回收———企業再投入的良性循環。創新基金支持的大學科技園在各種技術領域極大地推進了大專院校、研究機構所在地高新技術的發展,成為當地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的技術源泉。
1.2促進區域發展
1.2.1推動地方創新基金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各地方政府逐步建立由省級推薦單位延伸至地市縣(區)的完整的、多級的工作體系,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各項政策法規,完善地方創新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服務體系,形成國家資金和地方資金聯動局面。創新基金還充分發揮地方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建立了一套從上到下相匹配的網絡申報和評審系統。
1.2.2促進地方特色產業和基地的發展創新基金緊密結合各區域發展戰略,結合區域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需要,注重把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創業活動與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加快高新技術產業成長速度。通過創新基金的支持,國家級基地內中小企業不斷研發新技術,保證了基地技術發展的活力。創新基金項目極大地促進了基地建設,促進企業向相應區域、相應基地聚集,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加速區域經濟的振興。
1.2.3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政策支持為進一步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擴大欠發達地區專項試點工作范圍,并結合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及資源綜合利用,對西部欠發達地區項目采取單獨評審、單獨劃定錄取分數線的傾斜措施,結合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及資源綜合利用,積極培育和挖掘對地方示范和促進作用較大的技術創新項目。2010—2012年創新基金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支持金額達到17.42億元。
1.3促進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1.3.1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通過創新基金的支持,一方面,企業大力加強研究開發,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通過自主創新取得了一大批技術成果,促進企業快速成長;另一方面,企業不斷改進創新組織模式,研發組織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12年底,2008—2012年獲創新基金立項的21182家企業已獲專利授權4119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為10357件、軟件產品著作權為10908件、軟件產品登記5177件,部分企業研發的技術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或在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國際標準制訂中發揮重要作用。
1.3.2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創新基金對所支持的企業在管理方面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如對法定代表人、科研開發隊伍、研發投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等分別有具體的要求,許多企業在申報創新基金及獲得支持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管理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并培育造就了企業家隊伍、科技人才隊伍、科技中介人才隊伍和項目管理人才隊伍。
1.3.3支持科技人才就業創業在創新基金支持下,科技人員領頭創辦科技型企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大批擁有極強的技術開發能力、核心技術成果和管理經驗的人才匯聚一堂,共同創業,間接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就業水平提高。截止2012年底,2008—2012年獲創新基金立項的21182家企業在立項時企業職工總數為1287263人,經過項目實施,企業職工總數達到1851867人,企業職工總數平均增長43.86%,平均每家企業新增就業26人。
2存在問題
由于金融危機和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和金融秩序的變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利潤空間降低、勞動力和原材料等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民間資本市場“膨脹”與“漂移”等問題,對創新基金的投資形式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2.1規模尚無法滿足新的形勢需求創新基金資助總規模雖然快速增長,但與企業面臨的巨大形勢挑戰相比,創新基金每年的資金投入量遠趕不上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增長數量及其資金的需求程度。國際上對可商業化技術研究開發或成果轉化項目,政府的資助額最高可以達到項目直接費用的50%。與之相比,我國創新基金資助面較寬,項目平均支持額度偏小,項目支持額度與項目所需新增投資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2.2區域發展不平衡雖然近幾年創新基金對欠發達地區的立項金額有了很大提高,但其占總資金額的比例仍然很小。另外,不論從資金支持規模、立項數量、金融機構支持、地方配套、自己投入等方面看,東部地區的水平遠高于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相對較弱。這與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國家應從政策、金融等各方面加強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實現各地區的均衡發展。
2.3引導帶動作用需要進一步拓展在創新基金引導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扶持方面,目前僅有銀行與地方政府有所行動,但風險資本和民間資本的帶動作用不明顯,比較獲得創新基金資助前、后,獲得風險投資和民間資本的企業數量僅從3%增加到5.4%。目前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仍舊單一,缺乏持續的資金注入。
3政策建議
3.1加速培育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針對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不多、規模不大、創新能力較弱的現狀,應該通過創新基金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強自身創新能力建設,提高企業內生性成長能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進程,從源頭上解決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創新基金項目設立要優先考慮具有產學研合作背景的企業,鼓勵企業通過建立產學研技術聯盟的方式,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和產業化能力,以形成一批市場競爭力強、自身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群。
3.2通過豐富創新載體和政策工具營造服務環境綜合運用包括科技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天使投資、中小企業技術與咨詢服務機構、政府創新資金、貸款平臺與小額貸款公司、科技企業貸款擔保公司、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創業風險投資、產業技術聯盟、技術轉移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特色產業基地等政策工具與載體,重點支持一批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信息、技術咨詢和技術轉讓服務,為中小企業產品研制、技術開發提供服務的專業機構,加快建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3.3向經濟欠發達地區提供政策傾斜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力,將影響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基金應適當考慮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對這些地區的中小企業發展給予更多的鼓勵,因地制宜地制定資金支持政策,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作用,鼓勵地方政府結合不同產業領域以及不同企業的發展階段采取靈活的配套政策支持,讓有限的財政資金發揮最佳效果。
3.4構建滿足中小企業創新需求的有梯度、分層次的支持體系建議創新基金圍繞企業成長與發展的不同階段,著重抓好事關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行業、重點技術領域的創新項目。增加重點項目的數量,對成長期、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繼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注重的突破。對于用小額資助方式支持的廣大初創期小型、微型企業,擴大企業支持數量并兼顧面的覆蓋。繼續按照“政府資金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推動創業投資體系建設,形成一條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和成長的完整鏈條。
作者:馮楚建周瓊瓊單位:華中科技大學科技部科技經費監管服務中心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