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時代播音員主持人四力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媒體時代,播音員主持人為什么要踐行“四力”?怎樣踐行“四力”?本文對此進行闡釋,認為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永遠保持一顆赤誠的心,擔負起媒體人的責任,做為新時代立德立功立言的發聲人。
【關鍵詞】播音員主持人;四力;新媒體
伴隨全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受眾的視聽體驗正在發生著改變,新聞媒體也有了新的變化,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相融合,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要始終堅持“內容為王”這個基本點不放松,鞏固主流輿論陣地,這是業界的普遍共識。主流媒體陣地最前沿的播音員主持人,在堅持“內容為王”的要求中,要更好地踐行“四力”,更好地為新聞內容服務。
一、播音員主持人踐行“四力”,是黨對新形勢下思想宣傳工作的要求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這番話為我們在新媒體時代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學習的方向。播音界的老前輩張頌教授曾經說過,播音員需要綜合培養,將其塑造成為以播為主,一專多能的綜合型人才。張頌教授提出的要求,在新媒體時代,有了更明確的體現,那就是播音員主持人要成為踐行“四力”的新時代媒體人,更要做踐行“四力”的排頭兵,為新時代的新聞報道增添力量與色彩。
二、播音員主持人踐行“四力”,使新聞報道既言之有理又言之有物
(一)播音員主持人要“走出去”
新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播音員主持人也用上了十八般武藝,除了直播間的現場直播,有時候還會借助無人機拍攝,用抖音或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需要傳遞的新聞,有時候還會用VR/AR臨場化呈現。我們在享用科技服務新聞傳播的同時,不能忘了新聞是質樸的,而作為一名播音員主持人,也需要有一顆質樸的心,需要去實地走訪,感知新聞事件的溫度。
(二)播音員主持人要參與報道
播音員主持人要走出直播間進入新聞現場,把新聞背后的故事融于自己的內心,再在播報中顯而不淺地將其表達給受眾。2019年11月8日舉行的《青山綠水皖江行全國廣電媒體踐行“四力”融媒體采訪安徽行》活動,來自全國30多家廣播電視臺的80多名記者、播音員主持人前往合肥、馬鞍山、銅陵、池州、黃山等地,進行為期一周的全媒體采訪報道活動。在筆者隨團采訪報道的過程中,發現身邊很多同行都可以結合新媒體技術報道,不僅新鮮迅速,且形式多樣,真正做到踐行“四力”,一專多能。比如山東人民廣播電臺綜合廣播的主持人在跟隨采訪團到達科大訊飛看到AI虛擬主播的現場播報時,立刻了一條新聞短視頻:“多語言,不出錯,同時上線多種平臺,還不用休息。AI虛擬主播技術太牛了!不過虛擬主播代替不了真實的主播,因為情感是無法虛擬和代替的。主播們加油!”這條短視頻剪取了虛擬主播用多種語言報道的畫面,生動有趣,同時也表達了主持人自己的觀點,使這條新聞短視頻顯而不淺。
(三)播音員主持人踐行“四力”,使新聞言之有理又言之有物
播音員主持人走出去,增強“腳力”,使他們對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了真切認識,會琢磨用什么樣的語言表達可以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同時又能讓新聞條理清晰。2020年2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大賽落下了帷幕,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副總監馬勇接受采訪時說:“主持人,從傳統時代的播報到走到基層去,尤其是在融媒體時代,他們要具備記者、編輯、播報的能力。”比如在大賽第十場中,選手田靖華通過實地探訪帶來了深圳的“喜憨兒”洗車房的故事。正因他的“走出去”,了解了新聞的來龍去脈并加入自己的思考,才打動了現場的評委和觀眾。“喜憨兒”是外界對心智障礙者的統稱,而在深圳,這樣一群不一樣的孩子卻在通過自己的勞動——洗車,贏得和正常人一樣的平等和尊重。田靖華兩天和這群孩子吃住在一起,向他們學習洗車技術,發現他們可以快樂地說說笑笑或結伴乘坐地鐵上下班。有一位從甘肅遠道而來的孩子,在這里學會了洗車技術,有了工作的機會和報酬,還每年給遠在家鄉的父母寄去禮物。田靖華用鏡頭記錄了孩子們的痛苦與快樂,美好與堅持。他在這篇報道的最后說,在政府的幫助下,“喜憨兒”洗車房一步步用“造血”代替“輸血”,用符合市場規律的方式發展壯大。他運用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給受眾呈現了一篇質樸溫暖的新聞報道。
三、播音員主持人踐行“四力”,講述新聞更打動人
用故事化的方式來報道新聞,是一種打破新聞報道常規模式,讓新聞報道更具吸引力和沖擊力的敘事方式。具體而言,就是用故事化的表現手法撰寫新聞,采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生動展現新聞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借助新聞事件中的戲劇性因素來突出主題。播音員主持人踐行“四力”,充分調動眼力、腦力,在采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講述新聞故事方面,會更有說服力,更有吸引力。2019年,我們被一位叫“李子柒”的女孩刷了屏,她的作品中大量表現了我國農村場景及古風元素,深受中外網友的喜愛。白巖松在點評時說:“一個女子在帶有詩意的田園背景當中制作著各種美食,并以讓人很羨慕的方式生活著,不僅吸引了中國網友的關注,甚至走向了世界。李子柒沒有動用國家政府的資源,不僅沒賠錢,還能掙錢,多好啊!微笑著鼓掌是最好的。如果我們來自民間并真的走向世界的網紅,由一個變成幾十個,變成幾百個上千個,那中國故事就真有的講了。”我們從不缺新聞,而是缺少講好新聞的方式。所以,播音員主持人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除了要練就一雙慧眼外,還需要加強政治、文化、新聞方面的修養,來到新聞現場,把握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加入自己的思考,才有可能講好新聞故事。播音員主持人踐行“四力”,除需要“走出去”獲得鮮活故事之外,還需要眼力、腦力、筆力的配合,創新講故事的方式,使新聞故事更具吸引力。如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大賽的第十場選手劉仲萌。評委董卿聽他講述完,評論說:“開場很有設計感。”的確,劉仲萌5分鐘新聞故事講述的開頭,就通過一位身患阿爾茲海默病的86歲老兵蔡步洲記住了什么和遺忘了什么,來凸顯新聞主題:信念的力量。劉仲萌在開場用一段醫生和患者之間的對話,迅速地抓住了觀眾。之后在鏡頭下,他用客觀的講述給大家呈現了一位老兵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信任。他說,蔡老年輕的時候,憑借必勝的信念在戰場浴血奮戰,他年老了,在拼命守住這一份光榮的記憶。阿爾茲海默病患者,不等于失去了生命力,因為他們一定有自己想拼命留住的記憶。幾分鐘的鏡頭,讓人印象深刻。無數的評論彈幕飄過,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感動。劉仲萌充分調用自己的眼力、腦力,運用一個很有設計感的開場,講好了一個好故事。
四、播音主持人踐行“四力”,更明確媒體人所肩負的責任
對于媒體來說,必須承擔好自己的責任,否則,就無法形成影響力。媒體由一個個專業新聞人構成,媒體人的專業程度和視野直接決定了新聞質量。文章千古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白紙黑字不可更改,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比如一些不適合傳播的照片和信息,或是虛假新聞傳播出去,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這就是信息傳播中的責任缺失。對受眾而言,要不斷提升媒介素養,就是要摒棄看客心理,對不同形式、內容的媒介信息進行客觀分析、評價。播音員主持人要具備采訪、編輯、播報等多重能力,踐行“四力”正是為了讓這些能力得到提升。為了更好地踐行“四力”,播音員主持人必須事先做功課,了解新聞的背景材料,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通過實地走訪,多到新聞現場,拓展視野;通過自己的思考,了解新聞真相,了解服務對象,為他們發聲。所有這些經驗的累積,使播音員主持人能更清晰地明確媒體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結語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都要永懷一顆赤誠的心,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踐行“四力”,做為新時代立德立功立言的發聲人。
參考文獻:
[1]施宇,王志昭.新時代背景下媒體的新責任——第五屆中國網絡視頻滿意度博雅榜會暨大河新媒體發展論壇綜述[J].新聞愛好者,2018(07).
[2]鄧紹根.宣傳思想隊伍如何切實增強“四力”[N].光明日報,2018-10-30.
[3]白巖松.李子柒這樣的網紅太少了為她微笑鼓掌.央視新聞客戶端,2019-12-15.
[4][2019主持人大賽]視頻:田靖華實地探訪洗車行這群“喜憨兒”用勞動贏得尊重.央視網,2020-01-11.
[5][2019主持人大賽]視頻:劉仲萌陪伴老兵重溫崢嶸歲月告訴我們信念的力量.央視網,2020-01-11.
作者:馮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