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基于融合業務的數字電視論文范文

基于融合業務的數字電視論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融合業務的數字電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基于融合業務的數字電視論文

1國標地面數字電視現狀總結

地面數字電視一路走來,如何評估其發展現狀究竟如何,以下幾組數字將給出最好的回答:1.中國總人口達到13.6億,共計4.3億戶家庭;2.其城市家庭共有2.2億戶,農村家庭共有2.1億戶;3.有線電視用戶已發展到2.29億戶,其中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72億戶;4.直播衛星用戶截止2014年8月已達到3600萬戶。以上幾組數字給我們以下幾點提示:1.中國城市家庭戶數與農村家庭戶數在數量上相當,但是享受到的服務卻存在較大差距,未來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任務艱巨;2.有線電視是全國范圍使用范圍最廣,用戶數最多的直播電視平臺,且數字化率較高,但是有線電視的服務群體依然較為集中在城市家庭;3.直播衛星用戶發展迅速,但是3600萬戶相比于2.1億戶農村家庭而言,依然顯得渺小。由上可以發現,中國三大直播電視平臺,唯獨地面數字電視缺乏準確的用戶統計數據。這源于地面數字電視還未能在全國范圍實現有效的推廣和運營。但是幾組數字進行簡單的運算即可給出地面數字電視未來的發展前景。4.3億戶家庭,刨除2.29億有線電視用戶,再刨除0.36億衛星用戶,可以大約估算出未來地面數字電視的潛在市場規模為1.65億戶左右。同時,中國擁有超過2億的農村用戶,尤其是無法接收有線電視的農村地區,地面數字電視未來是這部分人群收看廣播電視的主要手段。對于未來的估算,結合目前的發展現狀,可見地面數字電視的實際發展與預測期待還有很大差距,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2中國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現狀

2.1中國直播電視平臺發展現狀隨著廣播電視傳輸與覆蓋方式的不斷創新,廣播電視從最初的地面無線傳輸覆蓋方式發展到目前地面無線、有線電視和直播衛星三種技術方式:1.有線電視我國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城市建設有線股改網,2002年開始進行有線電視數字化,目前城市用戶通過有線電視可以收看到CCTV標清和高清節目、各省衛視頻道(其中包含十多套高清節目)、付費電視頻道、本省市縣電視頻道、點播、電影、電視劇頻道等,共計幾十套高清電視節目和100多套標清電視節目。2.直播衛星自2008年我國發射第一顆廣播電視衛星,我國除去南海部分海域之外其余疆域都可以接收直播衛星信號。目前農村用戶通過直播衛星可以收看到CCTV以及各省級衛視標清頻道。3.地面數字電視自2008年,全國300多個發射臺站啟動建設地面數字電視發射系統,覆蓋網建設進程依舊在全國范圍內不斷推進。按照目前地面數字電視的節目規劃,可以收看到CCTV-1的高標清頻道和CCTV-7的標清頻道,以及省級衛視一套標清頻道以及部分市縣頻道。

2.2城市與農村廣播電視信息服務現狀我國廣播電視業務正按照“城市以有線為主,地面為輔;農村以衛星為主,地面為輔”的主線逐步開展與實施。以上三種傳輸技術手段在城市與農村地區的發展發展相對不均衡,傳輸的廣播電視節目從數量、質量等方面看都存在較大差距,城市家庭用戶遠比農村家庭用戶收看到的電視節目數量要多、質量要高、方式要先進。1.城市家庭用戶對于城市家庭用戶而言,其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僅可以通過直播電視平臺收看到標清和高清頻道,同時可以通過在城市普及的寬帶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多種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2.農村家庭用戶而對于中國最廣大的農村家庭用戶而言,其信息獲取的主要方式僅局限于通過直播衛星或者地面數字電視收看到中央、省、市的標清電視頻道。“寬帶中國戰略”目標將互聯網帶入農村的千家萬戶,但是短期內電視將仍然是農村家庭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3.其他用戶其他用戶包含了很多不應該被遺忘與忽視的場景和群體,包括:長途客車和鐵路客車的用戶在地域跨度較大時主要依靠直播衛星收看電視,地域跨度較小時通過地面數字電視收看電視;漁船和郵輪用戶主要通過直播衛星漁船通收看電視;在舊城改造區等區域分散著很多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而其所居住的區域通常為有線電視覆蓋的盲區,亟待通過地面數字電視或者直播衛星等方式實現直播電視覆蓋。廣播電視服務水平在城市和農村的差距還是很大,因此,廣播電視今后要努力發揮地面無線、有線電視和直播衛星三種技術手段優勢的同時,努力挖掘三種技術手段互補的潛力與可能,進一步完善我國城鄉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覆蓋網。

2.3中國直播電視平臺的未來發展1.來源于自身的壓力未來有線電視的發展,將主要面臨著傳統單向直播業務日趨單調,對用戶黏度不斷降低等不利局面,亟待網絡雙向化改造完成后創新豐富業務形態;目前中星九號22個轉發器僅僅使用7個轉發器,仍有15個轉發器空閑,同時中星九號設計壽命只有15年,目前已經使用6年,如何在未來有限的時間里充分發揮直播衛星平臺的作用,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急需探索的課題;同樣,地面數字電視若想在未來能夠獲得長足的成長與發展,將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對與克服模數同播期的陣痛與無線頻譜資源的日趨緊張。電視的角色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弱化,人們獲取信息越來越依賴移動互聯網。同時,相比于電信業務,廣播電視的基本公共服務屬性和專業公共服務屬性沒有明確界定,其社會職能和經營職能也混淆不清,缺乏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使其面臨當前互聯網業務的沖擊之下,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地面數字電視模數整轉關鍵時期,急需探索一條長久發展,建養并重的長效機制。2.來源于外界的壓力新興網絡技術不斷創新,移動互聯網發展日行千里,基于廣播技術移動電視正漸漸被淹沒于3G、4G與WiFi對視頻承載能力不斷提升的浪潮之中,以互聯網為傳輸媒介、面向多屏的點播型與社交型電視興起,逐漸改變人們的視頻消費習慣,電信運營商已經跨入4G時代,WiFi演進到第五代802.11ac,3G/4G與WiFi結合的產品層出不窮,大功率WiFi、衛星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網絡技術層出不窮。無線頻譜需求與日俱增,全球范圍內,隨著移動通信網絡流量的持續增長及第二代地面數字廣播標準的逐步落地部署,地面電視廣播的頻譜被分配給移動運營商的壓力正在逐漸增大。信息消費逐漸蔚然成風,商務部研究院《2014年消費市場發展報告》中提及,4G視頻業務將成為發展重點,隨著移動虛擬運營商和移動轉售業務的出現,未來視頻網站、電視臺、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等與移動虛擬運營商合作的3G/4G定向視頻流量套餐將會出現。互聯網數據接入方式的越發豐富,接入速度提升巨大,高清視頻已不再是廣電專利。

2.4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我國正處于模擬向數字電視轉換的過渡時期,地面數字電視作為模擬電視的延續,其技術提升不僅沒有改變原有的公益屬性,還需要進一步為廣大群眾免費提供更多高質量的電視節目,這就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國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過程中,有諸多積極因素因素對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起到了正面的推動作用:相關配套標準的不斷完善;地面數字電視發射與接收設備軟硬件資源逐漸成熟,產品性能和可靠性也在不斷提高;地面數字電視國標的國際化和海外應用;各級財政專項資金投入,支持地面數字電視網絡工程項目的建設;各部委相關政策的支持,為地面數字電視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與此同時,地面數字電視發展也同樣遇到了“瓶頸”,主要體現在頻譜資源和用戶資源兩方面:頻譜資源是地面數字電視的骨骼和基礎,對于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起到主體支撐作用,但是伴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無線移動設備的廣泛應用以及移動通信服務蓬勃發展,移動通信運營商提出更多的頻譜需求,在部分國家主管部門遵循市場機制和利益最大化原則的情況下,廣播電視頻譜因其具有良好的傳播特性,而在近些年來不斷的受到“擠壓”;用戶資源是地面數字電視的血肉,只有豐滿的血肉,才能確保地面數字電視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而在我國,國家有關部分仍未能明確相關節目政策與市場政策,節目政策涉及到地面數字電視的定位,以及其與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的相互關系,而市場政策,則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地面數字電視的業務發展,進而影響地面數字電視的用戶數量。

2.5中國直播電視平臺的未來價值在“十二五”期間,隨著信息產業與工業應用領域的進一步結合以及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通信業務需求仍將有大幅度增長,網絡建設規模也將持續擴大。已有數據顯示,隨著智能多媒體移動終端的普及,預計到2015年,國內移動業務的需求量將達到目前的100~1000倍,其中移動視頻業務將會占到業務總量的2/3。商務部研究院的《2014年消費市場發展報告》里面有提及,4G視頻業務將成為未來發展重點。另外,隨著移動虛擬運營商和移動轉售業務的出現,可能會逐漸有視頻網站、電視臺、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等與移動虛擬運營商合作視頻3G/4G定向流量等,以上這些都將會對傳統廣播電視直播業務產生越來越大的威脅。基于4GLTE/LTE-A的eMBMS為移動運營商提供了發展移動視頻業務的手段,但在經濟可行性、全網安全可靠性(承受巨大流量壓力)、用戶業務體驗質量等方面缺陷與瓶頸猶存。移動視頻業務的發展將使移動運營商面臨著網絡建設與業務發展之間“增量不增收”的尷尬局面,移動運營商面臨著提升現有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容量受到頻譜資源和能耗雙重約束的尷尬局面。估計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的移動電視與視頻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對于傳統的移動通信基站而言,承載數據業務可以忍受一定的延時,視頻業務則對延時抖動非常敏感。如果在承載近乎“洪水”般的移動視頻時仍然采用傳統的歸一化服務方式,則勢必會造成移動網絡資源和能量的極大浪費。所以全球的移動通信界都在研究探索通過3G、4G等移動通信網絡傳輸視頻內容的低成本方式。而點到多點的廣播方式,恰恰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合適的途徑與方式。

2.6下一代國標地面數字電視技術演進方向隨著地面廣播技術的不斷演進,廣播界需要國際合作,以確定一套高效的技術標準,推動新融合業務的傳輸和應用,其他國際標準的探索經驗為我們下一代國標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1.美國廣播頻譜被重新分配,計劃將更多廣播頻譜用于移動寬帶等業務。美國廣播服務提供商,努力擴充業務內容,在新平臺上開發頻譜新用途,如OTT技術視頻、互動電視、當地業務、網絡、移動和社交媒體等新業務,滿足現代消費者對移動性、高質點播業務、大量節目選擇和個性化互動媒體體驗上的期望,從而展示其高消費價值和高頻譜使用效率,進而確保其繼續使用目前的頻譜資產。2.歐洲頻譜和廣播的概念也正受到IP和寬帶技術的巨大壓力。因此,歐洲廣播商在保證原有廣播質量不降低的情況下,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不斷推出包括高清和3D電視節目等等更高級的業務,充分利用寬帶連接資源,甚至考慮未來使用現有的頻譜資源轉變成無線寬帶運營商。3.亞洲日本的數字電視系統,正沿著高傳輸速率的方向演進,以支持甚高清電視業務(Ultra-HDTV)。同時,日本NHK提出了混合廣播系統的概念,結合了因特網的特點和廣播的內容,用在寬帶通信網上引入的內容來補充廣播服務。為了實現數字無線廣播的大容量業務,傳輸性能須得到實質性擴充。一些高性能的傳輸技術研發成果,包括超多層面的正交頻分復用技術(OFDM),固定接收裝置采用的雙極化的MIMO技術,以及移動接收裝置采用基于空頻分組編碼技術的高穩定性傳輸技術等應考慮引入。同時,編碼技術與音頻編碼技術應得到更多的重視,其與媒體融合將帶來巨大的影響,云傳輸的實現將會有力支撐未來用于地面廣播的點對點的多媒體服務。

3基于地面數字電視融合業務探索

如圖1所示,無線廣播網主要包含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兩大平臺,兩平臺的技術特點與節目設置不同,具有較強的互補性。針對城市用戶與農村用戶兩大群體不同的基礎和特點,如何將無線廣播網兩種技術方式,與互聯網信息獲取方式進行合理的組合與融合,將決定著無線廣播網在城鄉廣播電視公共服務一體化的進程中能夠發揮多大作用。1.地面數字電視之于農村地面數字電視對于農村用戶,可以提供本地性的高標清直播、地方性的應急廣播響應系統以及數據推送以及視頻點播等增值性服務。2.地面數字電視與互聯網之于城市通過地面數字電視直播服務,疊加城市寬帶信息接入,構建起城市家庭多維綜合的信息獲取途徑。3.直播衛星之于農村直播衛星對于農村用戶,可以提供中央及各省級衛視高標清直播、全國性的應急廣播響應系統以及區域性的數據推送與點播服務。4.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之于農村即采用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協同覆蓋,共同服務的方式,將會是最現實,最有效的提升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水平的途徑。對于農村綜合信息服務水平的提升,立足但并不局限于僅通過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通覆蓋的方式推進。提升農村綜合信息服務水平應分兩步推進。農村服務第一步,定位于為農民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能夠讓農民享受到與城市相匹配的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農村服務第二步,伴隨寬帶、3G與4G網絡等在農村的建設進度,進一步拓展農村信息獲取的手段,豐富內容與服務。

3.1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的融合

為實現提升農村信息服務水平第一步的目標,即有效提升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水平,應積極研究公共服務體系下,地面數字電視業務指導意見和節目傳輸政策,在推動全國地面數字電視發展的同時,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的協同推進與覆蓋,并積極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規劃,將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國家振興電子信息產業、寬帶中國戰略、智慧城市戰略相結合。

3.1.1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業務層面融合進行融合型業務探索,首先應該基于自身,合理整合地面與衛星兩平臺的優勢資源,進行協同覆蓋。我國農村幅員遼闊,人員居住分散,完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采取直播衛星和地面數字電視協同覆蓋的方式將會是最佳選擇,也是唯一可行的方式。1.地面與衛星協同覆蓋,可實現中央地方兩級應急廣播體系,互不影響,互為補充;2.地面與衛星協同覆蓋,可實現中央、省、市、縣多級電視頻道的匯聚,極大的豐富廣大用戶收看到頻道的數量和質量;3.地面與衛星協同覆蓋,可以有效搭建起開展增值性業務的平臺,將有效推動地面數字電視建立一套建養并重的長效機制,從而將會更有效的推進地面覆蓋建設進度;4.地面與衛星協同覆蓋,可以為地方政府建立一個高效而穩定的政務信息平臺,便于對各級政府服務、各部門,廣泛開展各級應急廣播、黨務、警務、法務、農業漁業服務、農貿金融以及農村電商服務等,地方性公共服務尤其是在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將得到進一步豐富;5.地面與衛星協同覆蓋,可以利用數據廣播推送的方式,以“電視課堂”等形式推進公共教育進農村,將有力配合國家的城鄉一體化進程,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推進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協同覆蓋的過程中,應注意改變傳統“廣播”思維,努力聚焦用戶需求,通過兩平臺的協同覆蓋,以更豐富的節目數量,和更高的節目質量,切實解決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問題。同時,在立足構建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目標之下,同時應堅持事業和產業共同發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探索一套建養并重的機制,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只有這樣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才能夠長久的延續下去。

3.1.2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終端層面融合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如何在終端層面實現融合,將決定兩個平臺的融合業務形態是否真正能夠有效提升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水平。在現有直播衛星加地面數字電視雙模機頂盒的基礎上進行部分改造,將會為未來融合業務形態的開發,提供更靈活的空間,以及更有力的支撐。1.新型終端嚴格遵循直播衛星“戶戶通”單模機頂盒現有規范,通過在直播星“戶戶通”單模主板上增加物理擴展接口,在不降低系統安全性和可用性的前提下,實現地面數字電視解調功能的擴展;2.地面數字電視模塊與衛星模塊功能上完全隔離,擴展地面數字電視模塊不需要修改原衛星部分電路和軟件,不降低系統安全性;3.衛星功能和地面數字電視功能分別采取單獨的實現主體,互不影響,有利于衛星和地面各自服務的優化演進;4.可適時調整終端形態,方便對接地面數字電視覆蓋網絡的建設進程;5.安全性的基礎上同時強調擴展接口的規范性(嚴格定義標準接口);6.地面擴展板增加USB接口,以支持數據推送存儲以及文件瀏覽播放;7.地面板提供了可以靈活進行用戶管理與控制的可能,區分基本型公共服務與增值型公共服務;8.積極推廣直播衛星與地面協同覆蓋融合機頂盒(圖2),確保安全與可管控基礎上,預留未來技術升級與發展的空間,同時積極進行終端承載新業務的開發。

3.2地面數字電視與互聯網的融合

模擬電視時代,由于信息交流方式的局限性,對于用戶來說,地面電視廣播是最有效、最便宜的和最普遍的方法。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交流方式發生根本性的圖2地面與衛星融合機頂盒方案示意變革。與通信、無線寬帶網絡相比,地面電視廣播的傳統應用模式單一化,單向廣播方式無法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需求。而信息交流方式的多元化也在降低地面電視廣播對于用戶的吸引力,使得傳統的地面電視用戶數量在不斷流失,同時也無法爭取到新的地面電視用戶,而用戶資源的減少則將動搖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發展的基礎。因此,開展地面數字電視與互聯網融合業務的探索,在無線廣播網與無線通信網的協同發展中尋求生存,才是未來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之道。

3.2.1地面數字電視與互聯網業務層面融合地面電視廣播向數字技術方向的靠近與結合,為研發更多創新性業務提供巨大的機會。但是數字化整轉的過程,將為廣播從業者帶來巨大的挑戰。電信業務提供商緊盯著地面廣播的頻譜資源,也意味著廣播從業者必須以更高頻譜利用率的創新業務來回擊。因此,如何跟隨上費者消費期望的改變以及媒體消費模式的轉變,積極的面對來自于互聯網的挑戰,以包容的姿態去選擇融合與合作,才能以新的融合業務形態贏得用戶。地面數字電視與互聯網融合的場景,目前僅適用于城市環境,業務層面的融合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推進。1.對于城市家庭用戶環境地面數字電視為城市用戶提供熱門頻道的高清直播與點播,通過少而精的頻道設置以期待能夠達到與有線電視相媲美的直播電視服務水平;利用城市已有有線寬帶接入、移動互聯網接入等手段引入互聯網視頻資源,實現對傳統直播節目內容的豐富與擴充;利用WiFi實現在家庭環境中的無線分發與共享,提升用戶體驗。2.對于城市公共場合對于城市公交車、商場等公共場合,都存在著地面數字電視接收以及WLAN熱點網絡覆蓋的需求,因此不僅從網絡建設角度出發,地面數字電視的網絡建設考慮與電信運營商WLAN建設可以靈活的方式協同推進,互為增強,互為補充,在業務開展角度,也可以有效整合兩者各自優勢推出融合型業務。以公交車環境為例,乘客在車上存在通過車載大屏幕觀看直播電視節目的需求,也存在通過連接車載WiFi熱點上網瀏覽的需求。而目前,公交車的車載熱點設備,多通過3G與4G網絡數據接入然后WiFi轉發的方式實現,這種技術實現方式難以應對巨大在線視頻訪問流量。因此,若能以地面數字電視提供的熱門頻道直播來分擔車上乘客的視頻點播流量,將會創新出極具活力的融合業務形態。總之,在加快地面數字電視數模轉換進程的同時,從終端與網絡兩緯度出發,積極借鑒與融合移動通信技術,追求傳輸容量與傳輸能耗的兼顧的同時,創新開展互動業務,構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平臺,積極發展基于無線廣播網融合終端,融合各成熟無線通訊技術,將機頂盒打造成家庭數字媒體中心。同時,對于現有成熟無線通信技術選擇積極“融合”而非蠻力“對抗”,嘗試利用4G等無線通信技術進行雙向數據接入,WiFi進行局域網無線分發,Zigbee等實現家庭智能互聯,創新廣播網與互聯網的融合業務。

3.2.2地面數字電視與互聯網終端層面融合技術發展方向不應僅僅考慮某個技術環節性能的提升,應綜合考慮體系結構、信號處理、網絡融合、終端互動等各方面因素。因此,探索廣播網與互聯網融合業務時,如何對融合終端進行定義,將決定著能否真正實現廣播網與互聯網的相互支撐,創新出以滿足社會、廣播從業者、電信從業者和消費者都活力的業務形態。廣播方式對于緩解高并發視頻訪問量的價值,正逐漸被電信運營商以及其線下的虛擬運營商所意識到。融合了廣播業務與電信業務的設備,也正在逐步出現。依然以公交車環境為例,電信運營商在其原有公交WiFi熱點設備基礎上,通過增加地面數字電視接收解調功能,并增加音視頻輸出接口,完全實現了對原有公交車車載電視接收系統的整合與代替。在我們當前所處的互聯網時代,硬件設備的滲透意味用戶端入口的占據。這樣一個小小的硬件設備的更迭,意味著公交車信息傳播窗口主導者的更迭,意味著廣電傳統信息傳播高地的淪陷。公交車這樣一個小小的場景,應給廣大廣電從業者敲響警鐘,類似于這樣的小戰場會有很多,如何利用廣電手中節目源的優勢以及廣播技術的特點優勢,實現對于移動互聯網資源的整合,而不是被整合,決定著未來掌握用戶端入口的主動權。因此,無論針對家庭用戶環境,還是公共場合用戶環境,都應努力將電視機頂盒的功能進行擴充,支持有線寬帶接入,以及3G/4G/WiFi等多種無線數據接入方式,利用高清晰高質量的直播電視節目作為獨有的差異性優勢,力求將機頂盒打造成各個環境中的數字媒體和信息獲取的中心設備,從而力求延續廣電一直以來在用戶側“端”的優勢,并利用所占據的入口優勢,創新傳統廣電與互聯網融合的新業務,提升對于用戶的黏度。

3.2.3地面數字電視與互聯網融合案例

3.2.3.1日本NTTDOCOMO的NOTTVNTTDOCOMO是日本最大移動通信運營商,提供3G,LTE網絡服務。其旗下的多媒體廣播公司MMBIInc.自2010年9月9日,在MIC向MMBI獨家發放了ISDB-Tmm業務牌照后一直負責NOTTV的日常運營。MMBI公司旗下的JapanMobilecasting公司具體負責Mobacas移動多媒體電視廣播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覆蓋規劃、信號發射等工作。NOTTV(圖3)通過Mobacas網絡向移動終端分發NOTTV內容,無縫融合了廣播網絡(地面數字電視網絡)與移動通信網絡(3G、4G或WiFi);既支持“一對N”的電視廣播,也具有“一對一”的通信網絡雙向化與個性化的特征;實現了傳統電視廣播所不具有的“下一代雙向業務服務”功能;為人們提供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都可以接入的“個性化”移動電視廣播服務,包括實時電視廣播、基于文件的廣播以及基于Mobacas雙向網絡的交互式業務。NTTDOCOMO創新性的實現傳統廣播業務與互聯網業務在智能終端上的共存與融合,其主要創新性還包括基于對用戶行為數據的挖掘分析的智能推介及自動分發下載(圖4),以及用戶對節目內容的深度參與,可使正在觀看電視直播的用戶通過疊加于電視直播畫面上的界面參與投票及其他互動節目(圖5)。Mobocas終端主要在移動智能終端基礎上,增加支持ISDB-Tmm標準,同時終端側加載DOCOMOUIM卡進行觀看控制。相比于一段式移動電視廣播服務OneSeg,Mobocas終端取得較好的市場推廣效果和收益(圖6),也從市場的角度印證了發展融合性業務才是未來廣播電視業務發展的方向。

3.2.3.2數字電視轉發器(WiFiTV)目前,國內也出現了部分以地面數字電視為基礎,融合互聯網數據接入方式的融合型產品,如數字電視轉發器(WiFiTV)。基于安卓系統開發的WiFiTV可以通過廣播信道模塊接收數字電視TS流或本地硬盤存儲TS流,經轉發器利用WiFi的方式進行轉發。可以滿足在各種便攜移動終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收看電視直播,不需要固定位置,不會增加流量消費,實現“直播電視無處不在”(圖7)。WiFiTV產品主要適用于以下不同場景:1.家庭應用WiFiTV可以通過分離式以及一體式的方式,接收DTMB直播電視頻道,以及OTT方式的互聯網視頻點播,并且均可通過WiFi的方式實現向智能終端的轉發;WiFiTV可以單獨實現DTMB直播電視頻道的接收,并實現WiFi的智能轉發;WiFiTV同時適用于家庭用戶已有家庭無線局域網的場景,WiFiTV僅實現DTMB接收功能,轉發功能交由家庭無線路由器實現。2.公共區域WiFiTV可以實現DTMB直播電視頻道的接收,并轉商用路由器進行WiFi多終端轉發;WiFiTV可以在實現DTMB直播電視頻道接收的基礎上同時實現3G/4G網絡數據的接入,并同時通過wii實現智能終端的直播電視與互聯網數據接入;3.個人或車載WiFiTV可以實現DTMB直播電視頻道的接收,并利用WiFi進行車內多終端轉發。WiFiTV可以在實現DTMB直播電視頻道接收的基礎上同時實現3G/4G網絡數據的接入,并同時通過wii實現智能終端的直播電視與互聯網數據接入。

4總結

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地面數字電視必將在中國直播電視平臺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必將在推動城鄉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均等化一體化的過程中發揮其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推進地面數字電視的數字化進程,同時積極推進落實地面數字電視發展產業政策,合理規劃地面數字電視未來的發展模式,將是在未來開展多個基于地面數字電視的融合業務的先決條件。從長遠來看,我國地面數字電視的未來發展趨勢必然是多網絡、多業務的融合,提供多元化內容,而協同技術革新和融合應用創新則是關鍵點。技術革新是未來發展的基礎,研發下一代的傳輸標準,提高傳輸能力和抗干擾能力,使得地面數字電視可以有更大的容量,傳輸更多的節目,可提供包括3D電視節目、4K、8K超高清電視節目在內多種服務,從而滿足地面電視用戶對于節目質量不斷增長的需求。融合業務模式探索與創新是未來地面數字電視發展的核心,應充分發揮地面數字電視這種點對面廣播制式的成本優勢,在高質量數字電視節目廣播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的探索多種業務融合模式,努力向單向廣播與雙向互動圖7WiFiTV應用場景圖相結合的方向探索,創新出可承載多樣化應用形態的業務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地面數字電視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地面數字電視的未來發展趨勢必然是多網絡、多業務的融合,向用戶提供多元化、多形式的內容。在各項技術不斷革新的形勢下,無線廣播電視這一最原始的傳輸方式一定會煥發新的活力!

作者:曹志馮景鋒何劍輝李雷雷高力馬小樸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正片 | 小草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看片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 五月亭亭六月丁香 | 自拍网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 | 九九导航 | 伊人久久婷婷丁香六月综合基地 | 在线电影你懂得 | 日韩在线视频线视频免费网站 |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 久久久福利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 一本岛一二三e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 | 久久精品系列 | 羞羞免费网站在线 |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 国产福利第一视频 |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 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福利一区 | 国产黄色精品 | 五月天激情综合 | 亚洲免费网站 | 亚洲美女在线视频 | 亚洲图片偷拍区 | 99在线热播 | 91美女视频在线 | 欧美图片自拍偷拍 | 约会大作战第一季无删减下载 |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 影音先锋5566夜色资源网 |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成人 | 在线观看毛片网站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 日韩欧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