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微加強網絡傳播道德觀念的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要使備受充斥污染的網絡傳播環境得到凈化,只有通過增強網絡傳播優良道德觀念,才能使網絡傳播處于倫理道德的規范體系。故此,筆者通過對相關學者專著和大量碩博論文的分析,結合當今時代特點,認為增強網絡傳播優良道德觀念的途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加以解讀:
在網絡傳播中,“自律”包含行業的自律和個人的自律兩方面。網絡傳播的自律是構建網絡傳播優良道德觀念的基礎,“自律”是網絡傳播走向健康軌道的首要途徑。加強網絡傳播的“自律”,促使網絡傳播行業和個人用潔凈心靈面對網絡傳播,乃是網絡傳播和諧發展的必要手段。行業自律方面,應通過建立完善的行業自律規范體系,建立相關的行業協會組織,積極引導各類網站步入網絡傳播的自律體系的軌道之中。個人自律方面,應加強對網民優良傳播道德的培養,對網絡傳播中的主體人人,應該明確個人與網絡社會的關系,認識個人自由是絕對自由于相對自由的統一。
途徑之二:深化“綠網”建設,用健康的輿論引導網絡傳播
網絡傳播健康環境的建設,離不開網絡建設的“綠網”行動。美國計算機倫理協會針對網絡傳播的環境建設,提出了“計算機倫理十戒”,我國制定了“五要五不要”倫理公約用來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國外一些機構還從“應該”和“不應該”兩個角度去規范網絡傳播行為,這些有利于人們在“綠網”中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
途徑之三:著力開發“綠色”軟件,用技術支撐健康的網絡傳播
網絡技術的發展助推著網絡傳播的發展,用網絡技術的力量去開發有利于網絡傳播的“綠色”軟件,用網絡技術手段完善網絡傳播載體,成為網絡時代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應用網絡技術手段能夠盡可能地抑制不良信息的傳播。2004年,我國青少年網絡協會推出了游戲分級制度標準,要求對不同年齡階段開發適合其年齡的游戲,并對網絡傳播的內容通過技術手段加以過濾,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游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凈化了網絡傳播環境。2009年7月,我國開始推出過濾軟件,要求所有計算機出廠銷售之前都必須安裝過濾軟件,用以攔截色情、暴力等內容,過濾軟件還能控制上網時間、查看記錄等。過濾軟件的運用對于凈化網絡傳播環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網絡傳播中,諸如開發的網絡游戲防沉迷軟件、郵箱的垃圾廣告攔截軟件、黃色影片下載網站的屏蔽等網絡技術,對網絡傳播的倫理失范現象的產生起到了遏制作用。通過網絡傳播技術去阻止那些不良信息的,有利于達到網絡傳播環境的凈化目的。
途徑之四:重點培養“網德”教育,用優雅的風尚凈化網絡傳播
在網絡傳播中,對網民而言,關鍵在于通過提高其“網德”教育,使網絡受眾者養成良好的“自律”。要求網民樹立優良的道德觀念,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在網絡傳播中自覺做到“慎獨”,內省其傳播行為是否符合倫理道德底線。在網絡傳播活動中,對網絡傳播媒體而言,其“網德”修養承擔著對網民的道德引導義務,網絡傳播媒體應該注重對其從業人員的素養培養,使其傳播行為具備高度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網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網德”教育,直接影響到今天的網民特別是青少年和大學生的道德情操,“網德”教育提供給人們諸多的倫理道德原則,豐富有意義“網德”教育,用優雅的風尚凈化網絡傳播,從而促成和諧的網絡傳播道德倫理體系的建成。
途徑之五:充分發揮“法制”建設,用健全的法制體系規范網絡傳播
在網絡法制建設方面,我國有序地推進立法進程,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正式頒布,2000年9月,《申辦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業務主要程序的通知》正式出臺,2001年的《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相繼實施,2003年頒布了《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2006年《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得以實施。2013年3月8日,吳邦國同志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全國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議案建議,要求盡快制定網絡安全方面的法律。常委會認真總結網絡發展和管理的實踐經驗,分析國外網絡立法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以法律形式保護公民個人及法人電子信息安全,確立網絡身份管理制度,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義務和責任,并賦予政府主管部門必要的監管手段。”
目前,我國的網絡法制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我國目前關于網絡傳播的法律法規已有30多部,在網絡傳播的各個領域,這些法律法規為解決網絡傳播中的矛盾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依據,也是網絡傳播健康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
作者:張小敏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