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檔案信息社會化網絡傳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社會化網絡是基于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網絡,為人與人、人與機器的溝通和互動提供支持的社交網絡。它突破了時空限制,使用便捷,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基于社會化網絡的檔案信息傳播模式使得傳播媒介與受眾的互動性顯得更加突出,受眾對檔案信息的感知也逐漸增強。因此基于社會化網絡來進行檔案信息的傳播,可使檔案信息實現價值增值,有利于建設更加完善的檔案信息資源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自主開發信息資源,為用戶提供更為滿意的信息服務。
2檔案信息傳播與檔案信息價值
檔案信息主要來源于檔案,還包括加工、整理和編研后形成的新信息。檔案信息由封閉到開放的轉變,其目的就是為實現檔案的有效利用,通過對檔案信息的深入研究,為社會各行各業提供高品質的檔案信息服務。檔案信息傳播指的是基于館藏檔案信息資源特征及用戶需求,將原始檔案信息進行編纂加工并形成多種形式的信息產品,通過適合的傳播媒介傳遞給用戶,并隨時掌握檔案信息用戶的反饋情況及檔案信息傳播所取得的效果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檔案信息傳播鏈。檔案信息傳播的目的是實現檔案價值,即所傳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或對檔案信息用戶產生相應的影響。傳播是檔案價值實現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升檔案信息的傳播效果至關重要。
3社會化網絡下檔案信息傳播
3.1社會化網絡對檔案信息傳播的影響
3.1.1社會化網絡促使檔案信息傳播角色轉變在社會化網絡中,受眾的角色從簡單的信息接受者逐漸向信息制造者與傳播者等角色轉變。基于社會化網絡的檔案信息傳播模式中,每一個用戶都是一個傳播中心,檔案信息沿著人們的社會關系網絡傳播,信息并非直接傳播給最終的受眾,而是通過“裂變”使得信息短時間內被廣泛的用戶所接收。
3.1.2社會化網絡豐富檔案信息傳播方式傳統的檔案信息傳播方式主要集中在:檔案參考咨詢、檔案閱覽與外借服務、檔案編研、舉辦檔案展覽與宣傳、制作開發檔案文化產品等,表現形式比較單一。運用社會化網絡進行檔案信息傳播,可以將文本、語音、視頻、圖片、動畫等自由組合,再加上超鏈接功能的運用,使檔案信息以更加生動的形式綜合呈現在受眾面前。
3.1.3社會化網絡突破檔案信息傳播的空間和時間限制社會化傳播媒介使檔案信息傳播從傳統的物理空間拓展到了數字空間,從面對面地實體檔案信息傳播走向了虛擬檔案信息傳播。實體檔案的保存和利用有時間和地點的要求,檔案館可將館藏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利用社會化網絡進行傳播,這樣不僅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而且增強和方便了檔案信息部門與受眾互動、互助。利用社會化網絡可以弱化任意國家和地區的界限,擴大檔案信息傳播的范圍和影響力,更大程度上滿足受眾的利用需求。
3.2社會化網絡下檔案信息傳播效能分析
Granovetter認為社會化網絡的連接模式影響信息傳播效能。網絡連接度與網絡集群是影響信息傳播的兩個因素。
3.2.1網絡連接度網絡連接度是指用戶在社會化網絡中與他人的連接數量。例如在新浪微博,通過計算關注和粉絲人數數量測量網絡連接度。一個有多個相鄰節點的主節點更有可能影響這些相鄰的節點。假設一個鄰居節點通過了一項服務,用戶更容易接受該服務。在社會化網絡中,用戶不需要很大的努力就可以與他人建立聯系,也不需要知道彼此在現實世界的關系。除了網絡連接度,用戶的親密度也會影響信息的傳播,彼此不熟悉用戶很可能表現出低水平的信任,而彼此熟悉的用戶可能會表現出更高平的信任。社會化網絡的廣泛連接度,擴大了檔案信息傳播范圍,檔案信息受眾呈多元化、社會化特點。檔案信息的社會化傳播使得檔案信息的受眾范圍有了更大拓展,從科研、行政、技術人員擴展到社會各行各業和各個階層,與此同時,不同的受眾對檔案信息的需求也呈現多元化,檔案館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區分不同的受眾并選擇恰當的傳播內容與渠道,這樣更容易獲得理想的檔案信息傳播效果。
3.2.2網絡集群集群網絡的連接密度是用戶在社會化網絡中的互相連接程度。一個高密度的網絡意味著大量的連接,節點通過交互可能增加。彼此熟悉的人更有可能互相提供幫助和回報。此外,信息傳播和社會化過程能進一步加強彼此的熟悉程度,信息傳播變得更加高效和有效。Katona等認為用戶有更多連接時更具有影響力,因為他們可以將信息傳播給更多的人。無論是高或低集群的網絡,有更多朋友的用戶通過增加信息的范圍影響信息傳播的效果。高集群網絡意味著網絡中的用戶更可能相互聯系,并允許信息通過更多的渠道傳播。也就是說,在高集群網絡中,一個節點不僅在特定節點,還可以從鄰近節點接收信息。在具有高集群特征的社會化網絡中,用戶可以采取交互性的方式獲取信息,使檔案信息的傳播者和受眾具有更強的自主性和參與性,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同時對受眾的需求做出迅速及時的反饋。高集群的社會化網絡會產生大量數據,通過對檔案信息用戶和潛在用戶行為的大量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識別特定用戶群及其興趣與需求,進行定向推送。綜上所述,用戶使用社會化網絡能擁有更多的用戶以及更多的傳播路徑、傳播內容,社會化網絡為檔案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可操作的技術平臺。
4檔案信息社會化傳播模式構建
圖1所示的檔案信息社會化網絡傳播模式是對檔案信息社會化網絡傳播過程的一個概括。它雖然不能完全展示出社會化網絡傳播的紛繁復雜,但是它通過一個簡單的圖例展示了社會化網絡中檔案信息是如何傳播的。
4.1檔案信息驅動機制館藏資源是檔案信息傳播活動的基礎,館藏資源的種類和數量決定著檔案信息傳播效果。文件形成單位及檔案管理人員應嚴格以其是否具有憑證、情報和精神文化等價值為原則進行鑒定,確定哪些檔案信息可以向公眾開放,實現造福人類社會的現實價值。我國檔案信息傳播已進入面向公眾需求傳播的階段,并逐步向雙向互動傳播的等級發展。檔案館應思考如何以較豐富的檔案信息內容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首先要了解公眾的檔案信息需求,有針對性地傳播檔案信息。公眾的檔案信息需求可以分為4種:(1)學術研究性需求。檔案蘊含著大量的信息資源,除文書檔案外,還有各種科技、專門檔案。科研人員在進行課題研究和撰寫論文時,需要理論性和專業性較強的檔案信息,為了提高科研效率,他們往往需要查閱大量的檔案資料,利用檔案的憑證價值和情報價值開展深入研究。(2)證據參考性需求。檔案具有原始性,可以作為法律憑證。公民可以利用檔案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同的利用者有不同的檔案信息需求,多是為了處理婚姻、財產、房產等民事糾紛,或是為了證實個人學歷、晉升職務、出國留學而用。(3)決策管理需求。機關工作人員和企業領導利用方向性和政策性強的檔案進行決策管理,主要是修訂和制定戰略規劃,調節和控制管理活動。(4)休閑文化需求。檔案是人類文化活動的結果或產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公眾開始重視精神生活品位的提高,檔案館應盡量滿足公眾的休閑文化需要。檔案館是檔案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者,需要了解館藏資源和用戶需求,還應分析采用何種技術傳播檔案信息,主要的信息傳播技術有:信息拉取技術,即檔案館對用戶的請求進行處理并向用戶返回結果,被動的完成信息傳輸任務;信息推送技術,即通過相應的技術標準和協議,主動從網上搜尋信息,經過篩選、分類、排序,檔案館按照用戶的特定要求,主動推送給用戶;信息定制技術,即通過定制網絡跟蹤最新“動態”。在信息定制過程中,檔案館為用戶提供的信息是經過分析、過濾和整合后的,密切關注用戶的一些特征,如年齡、興趣、職業等,反饋用戶新的需求,保證檔案信息服務的個性化。在基于社會化網絡的檔案信息傳播模式中,檔案信息是經過數字化處理的信息。檔案信息的數字化進一步加強了檔案信息之間的聯系,為檔案信息傳播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徑。社會化網絡中檔案信息的方式多樣化,既可以編輯文字,也可以上傳相片、音頻與視頻,豐富的方式能夠更好的展示檔案信息,傳播的內容也更廣泛。如,2014年上海市檔案日舉辦了以“上海先行•檔案記錄”宣傳系列活動,以上海市檔案館和各區檔案館館藏資源為依托,利用大量的檔案史料、照片和影視資料傳播檔案信息,讓大眾更好地了解檔案。在該模式中,用戶角色逐漸轉變為信息生產者與傳播者為一體,具有傳播者與受眾雙重身份,通過社會化網絡,他們不僅可以接收來自檔案館的信息,也可以直接或間接接收其他任意一個傳播者的信息,同時直接或間接地向社會化網絡中任何一個受眾傳播檔案信息。除此之外,社會化網絡為檔案信息傳播者與受眾提供雙向傳輸的信息渠道,使受眾可以隨時與檔案信息傳播者溝通交流,形成一種雙向互動的傳播氛圍。檔案信息受眾還可以依據自己的知識、經驗以及檔案信息需求對檔案信息進一步提煉、加工、整合和檢驗,選擇合適的傳播媒介進行二次傳播。
4.2檔案信息聯動機制檔案信息聯動機制是指以檔案館自身力量為主,與社會機構合作,借助社會文化力量,形成開放式、社會化的編研機制。檔案館與社會機構合作,其傳播選題要以公眾需求為導向,選編易懂、大眾化的題材,內容要有特色,語言要生動、簡練。另一方面,合作要有針對性,根據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情境以及不同事件驅動下產生的不同需求,注重需求的時效性,緊隨社會需求進行選題,才能確保檔案價值實現。主要合作方式有:(1)聯合媒體進行新聞。如山東省檔案館開館儀式,其與山東省電視臺合作,進行廣泛的媒體宣傳,即提升了檔案館形象,又吸引了眾多參觀者。(2)聯合文化中心與高校檔案館開展檔案展覽。例如,2014年5月27日至6月3日,由上海市檔案館與復旦大學檔案館合作,在復旦大學光華樓一樓大廳展出《慶祝上海解放65周年檔案圖片展》,吸引了復旦師生駐足觀看。(3)聯合影視媒體傳播檔案信息。如上海市檔案局與永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制《追憶——檔案里的故事》電視系列專題片,該專題片依托上海地區豐富的檔案館藏,再現了上海的滄桑巨變與風土人情,并在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又如針對上海市檔案日,東方網、《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各類媒體通過追蹤報道、深度采訪、制作系列節目等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其中東方網通過開設主題活動、新聞報道、圖說等三個專欄進行展示;《解放日報》對上海市檔案館主編的《檔案揭秘外交風云》連載32天;《文匯報》將這次活動的日程內容安排整版刊載等。(4)聯合博物館、圖書館等公益文化單位傳播檔案信息。如配合上海檔案日宣傳活動,上海天文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等24家博物館、陳列館舉辦公共開放日活動。
4.3檔案信息反饋機制檔案信息傳播若想獲得理想的效果,還需要建立一種信息反饋機制。信息反饋是檔案信息傳播所產生的信息回流,檔案管理人員將反映檔案信息傳播作用和效果的信息進行搜集整理,根據受眾的反饋信息做出相應的調整,然后開始新一輪的檔案信息傳播。圖2為檔案信息反饋流程。檔案信息反饋機制在檔案館的整體管理和服務體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不僅是檔案信息傳播效果的表現,而且是管理決策的主要依據。檔案館需要建立用戶反饋的雙向溝通渠道,既需要檔案館主動調查用戶的需求及滿意度,即被動的信息調查;同時當用戶主動進行反饋的時候,能夠保障反饋渠道的暢通與反饋信息處理,即主動反饋信息的收集。在檔案信息社會化網絡中,解決之前檔案館與用戶溝通方式少,周期長等弊病,檔案館可以對各種主動反饋的信息迅速及時的進行處理并給與答復,以進一步改進信息傳播的效果,同時也要重視對用戶被動反饋調查,以保證整個檔案信息社會化網絡傳播模式的有效運轉。
5結語
基于社會化網絡的檔案信息傳播加大了實現檔案信息增值及用戶對檔案信息服務滿意度的可能性,檔案信息社會化傳播模式的實現對檔案信息服務理念、技術、業務流程、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檔案信息社會化傳播理論中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希望更多學者及檔案工作從業者參與其中。
作者:石艷霞 張婷 單位: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