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構建高校網絡輿情傳播模型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輿情網絡是典型的復雜社會網絡
近年來,高校網絡輿情呈現高發態勢。高校網絡輿情的監測、預判和應對日益成為教育管理部門和各級高校高度重視的工作。構建高校網絡輿情傳播模型有益于高效開展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輿情網絡具有復雜性和關聯性的特點,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復雜社會網絡。①因為輿情信息的傳播使得這些主體之間產生多種性質、多種方向的交互,彼此形成了一定關系,這種關系權重不同,關系的總和就是復雜社會網絡。本文基于復雜網絡構建的高校網絡輿情傳播模型,主要通過分析其中的內在機制和模式,嘗試發現新的輿情產生和傳播規律。
二、基于傳染病理論的高校網絡輿情傳播模型的構建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復雜網絡生態解析
1.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身份分析在復雜網絡理論下的高校網絡輿情生態系統中,通常把學校領導、輔導員、教師、活躍學生作為分析的主要對象,經研究發現:高校中的學生是輿情生態中最主要的受眾;高校中的輔導員和教師是輿情生態中的治療者;教育主管部門、高校領導在輿情生態中扮演的是協調者的角色;社會媒體在高校網絡輿情生態中扮演了雙向引導者的角色。2.高校網絡輿情傳播過程分析網絡輿情的演變通常有四個過程:輿情潛伏階段、輿情發酵階段、輿情爆發階段和輿情衰退階段。在高校網絡輿情事件中,輿情往往出現兩種分化狀態,一種是當相關部門應對得當,輿情開始回落,另一種是處置不當,輿情進一步發酵,輿情出現反復,經歷幾次反復后,輿情才會衰落。②
(二)基于復雜網絡傳染病理論的網絡輿情透析
復雜網絡的疾病傳播理論主要是根據1927年Kermack和Mckendrick創立的倉室模型。③最原始的倉室模型是指將傳染病劃分為一個特定范圍內的人數規模,分成易感染人群(S)、染病人群(I)、免疫人群(R)三種人群,并以此形成了SIS、SIR、SIRS模型,④⑤我們將其借用到高校網絡輿情分析中:SIS模型:輿情發酵后,網民會選擇相信輿情,也會因教育部門或學校引導而不信任輿情,但兩種狀態都不會持續不變。SIR模型:輿情發酵后,網民會選擇相信輿情,也會因教育部門或學校引導而不再信任輿情,一旦網民選擇不再信任輿情,即使新輿情發生,狀態也不會發生變化。SIRS模型:輿情發酵后,網民會選擇相信輿情,會因有效引導而不信任輿情,不再相信輿情的狀態經過一定時間會逐漸消失,網民會再次變為待接收輿情信息狀態,輿情進入反復狀態。
(三)運用傳染病理論構建高校網絡輿情傳播模型
1.高校網絡輿情主體變化情況分析在基于SIR和SIS模型之上,結合高校輿情生態特點,本文嘗試構建傳染病理論的高校輿情傳染病模型。從輿情演化規律看,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情況1:學生在獲取輿情消息后立刻演化成可傳播輿情的傳染源,使輿情進一步發酵,經教育部門、學校和輔導員引導,學生群體變為對輿情信息免疫的人群,輿情熱度逐漸降低直至消散。情況2:一部分較為活躍的學生群體先接收或認可輿情信息,此后他們成為輿情的傳播者,他們會對剩下未接受和認可輿情信息的學生產生影響,從而不斷擴大染病人群的數量,輿情逐步達到最高峰。情況3:染病人群在經過治療后會進入暫時免疫狀態,免疫失效后又會受到新輿情影響變為染病狀態,暫時免疫狀態會經過二次治療變為完全免疫狀態,學生成為傳播者后,經學校引導后,進入暫時免疫狀態,之后部分學生會持續關注相關輿情的新內容,再次成為傳播者。綜合以上3種情況,本文嘗試構建一套完整的高校網絡輿情傳染病流程圖,引入暫時免疫狀態——H,形成SIR(I-H)傳播模型,(I-H)指在輿情演變過程中,染病狀態和暫時免疫狀態會不斷相互轉換,轉換的次數與輿情爆發次數有關。
2.SIR(I-H)傳播模型內容及分析將前文所形成的高校網絡輿情主體變化關系、趨勢演變及其相關計算公式統一作為高校網絡輿情SIR(I-H)傳播模型。依據SIR(I-H)傳播模型的輿情主體變化關系圖,λ3、λ4、λ5的四種概率指與學校管理者、輔導員開展網絡輿情引導與應對工作實效呈正相關關系,從染病人群的變化速率來看,輿情引導階段的重要性λ3>λ5>λ4,即在λ3所處的階段能夠做好輿情降壓,將決定輿情的總體熱度最高峰的程度。依據SIR(I-H)傳播模型的輿情總體演變趨勢發現,在發酵期、爆發期和反復期中,在發酵期的輿情涉及面小,受影響的學生群體只是較為活躍的一部分,所以開展輿情引導工作更具針對性、實效性更高,因此輿情引導的關鍵性發酵期>反復期>爆發期。依據SIR(I-H)傳播模型的輿情主體的相互關系發現,教育主管部門能否及時發聲、亮明態度,是引導社會媒體和高校如何行動的核心因素,而社會媒體是輿情應對的X因素,即不確定因素。X因素既可使輿情突升至最高點,也可使輿情驟降,因此高校網絡輿情的協調者需在日常處理好與社會媒體的關系。
三、基于傳染病理論的高校網絡輿情傳播模型的應用價值
(一)全面梳理高校網絡輿情的傳播關系與脈絡
SIR(I-H)傳播模型能夠充分辨識高校網絡輿情中不同主體的實時狀態、相互關系和全景概況。通過模擬教育部門、高校學生、社會媒體在輿情潛伏期、爆發期、反復期和衰退期的傳染機理,從而分析出相關主體在輿情不同時刻的情緒狀態、傳播邏輯、相互關系和運行機制。
(二)依托輿情傳播模型構建輿情預測邏輯
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輿情規律是構建高校網絡輿情預測邏輯的基礎。通過類似的規律可以對網絡輿情產生和發酵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甄別和評定權重,從而總結出輿情由小到大、由小范圍擴展到大范圍的一些特征,對特征進行大數據化分析,最終提煉出網絡輿情的預測邏輯。輿情研究者和主管部門可將模型套用到現實輿情案例中,結合可視化技術,全息化展示輿情實時動態。
(三)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輿情的引導與應對工作
SIR(I-H)傳播模型從節點狀態和輿情主體關系入手提高輿情應對實效。SIR(I-H)傳播模型幫助教育主管部門掌握高校網絡輿情主體的思想動態,對節點中的單一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引導策略往往更有成效,在輿情發酵期開展輿情引導工作的效率大于在輿情爆發期和反復期,而在輿情爆發后的第一個熱度下降周期開展更為徹底、果斷、有效的應對效果最顯著。
作者: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