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主體多樣化新聞傳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新聞資源共享化:媒介資源、信息資源、受眾資源共享
以網絡為中心的新興媒介的普及,特別是各種具體媒介傳收形式與手段的開發、創造與使用,特別是以電腦、手機等通信終端的普及,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媒介資源。人們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分享或共享資源,由傳統專業新聞媒體獨家壟斷資源的格局逐步被打破,即傳播主體以多元化的身份開始解構專業大眾傳媒機構主導公共話語空間的傳統身份,打破了傳統媒體組織化的限制與壟斷,使得新聞的生產具有了信源開放、去中心化的特點。以往那種掌握在政府及政黨手里的重要公共信息、分散在社會各界或與人們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各種信息傳播范圍不廣,受到時空限制,現今只要人們愿意并且利用互聯網就可以將這些信息集中到網絡上。不過一些專業新聞傳播主體仍然掌握著非專業傳播主體所無法接觸利用的信息,而專業新聞傳播主體也有一些信息無法獲知,只有多元傳播主體聯手,新聞信息資源才能達到真正共享。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受眾不僅是消費者也是新聞生產制造者,以往專業新聞傳播者的受眾也會成為多元新聞傳播者的受眾。進一步說,專業新聞傳播者與非專業新聞傳播者可以互為受眾。
2新聞生產社會化,全民化
傳統的新聞傳播時代,由大眾新聞傳播組織及專業新聞人才獨占新聞傳播資料和新聞信息,新聞生產方式具有專業性、制度化。現在已由“圣人時代”進入“眾神狂歡時代,”網絡新聞傳播主體的多樣化即民眾個體及社會群體都屬于面向社會公眾具有公共化身份的新聞傳播者,網絡新聞傳播真正達到社會化。帶來了新聞生產群眾化、民主化的新局面,使新聞自由在新聞生產與傳播維度上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新聞生產自由、傳播自由開始真正進入一個普遍化的時代。不同新聞傳播主體的合作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合作性互動共產,一種是沖突性互動共產。不同新聞傳播主體協同制造新聞文本,改變了傳統的新聞生產主體結構方式,專業新聞傳播媒體與非專業網絡新聞傳播媒體之間或為補充、互相提升,使新聞傳播進入生產社會化、全民化。
3網絡新聞信息審核有待加強
傳統新聞傳播媒體,其新聞稿件往往經過初選,復選等層層把關,經編輯的嚴格審查后進行,以保證新聞的嚴謹、真實、有效。伴隨網絡新聞傳播主體的多樣化特征,不可避免的造成新聞質量參差不齊,一些不良信息和虛假新聞增多,網絡新聞信息審核有待加強。然而網絡新聞基本上沒有什么審查程序,相關網絡編輯在審查中也可能由于新聞量過多而造成審查不力。編輯對新聞的把關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它要求編輯站在一個公正客觀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所以多個審查人員才能真正做到客觀對待新聞事件,然而現在網絡編輯多是由于一人擔任選稿與編輯上網的工作,造成主觀隨意性加大,并且對于一件事情會有多個版本的報道,審查者由于自身原因也可能受到誤導,有意無意中造成虛假信息的傳播。網絡新聞失真是互聯網時代新聞傳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4新聞傳播突破時空限制
以往傳統新聞傳播媒介在報道國外新聞和對外傳播時,往往會受到時間、空間、政治等自然或人為的因素。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新聞的時效性大大增強,對于一些重大突發事件,網絡媒體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報道,而傳統媒體需要在刊物或節目播出時才能進行相應報道。另外,網絡的全球性也使新聞傳播不受國家限制,各國的新聞可以跨境流動。但是處于技術優勢的發達國家將控制其他國家的新聞傳播事業,發展中國家將會受到發達國家的新聞屏蔽和新聞滲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積極采取措施應對這一挑戰,提升相關技術水平,對新聞傳播進行控制。
5媒介競爭趨于激烈
網絡媒介的出現對傳統媒介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網絡媒介以其時效性強、傳播范圍廣、媒介容量的無限性等優勢在新聞報道中占盡先機。而且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得人們在接觸網絡媒介的時間多余傳統媒介,大部分報刊讀物尤其面臨困境,人們更加傾向于閱讀電子讀物。傳統讀物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廣告,在對傳統讀物的投資比例上大大減少,網絡媒介在對廣告市場的競爭上更具有優勢。
6結論
人類社會正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邁進,生產方式也逐漸從傳統的福特模式向后福特模式過渡。信息社會的新媒介必然打破新聞傳播單獨由職業新聞傳播者把持的局面,新聞傳播主體也必然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由于具有強大的包容能力,網絡為傳統的職業新聞傳播者所利用,成為他們在網絡時代延續其新聞傳播主體角色的新媒介。
作者:王卉蕾單位:吉林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