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傳播論文:信息直面傳播的方式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郝公平趙清英郭永蓉單位:河南石油勘探局五一社區服務中心河南石油勘探局離退休職工管理處
在抗日戰爭進入最困難的時期,通過積極組織,正面傳播了延安開展的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使根據地軍民和全國的老百姓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堅定了信心,最終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全民抗戰的勝利。20世紀60年代,面對國內嚴重的自然災害和蘇聯的逼債還貸,通過正面宣傳以王進喜、焦裕祿、雷鋒為代表的先進典型和助人為樂的模范人物,充分調動了全國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了萬眾一心抗擊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最終戰勝了天災和人禍。
到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經30年,通過正面傳播,使社會和民眾普遍認識到,30年來,中國在政治上更加民主、經濟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文化上包容并蓄,都在用“新中國讓人民站立起來了,改革開放讓人民富裕起來了”來形容當今的中國,極大地增強了社會和民族的榮譽感與自豪感。
由此可見,突出正面傳播應是宣傳工作的主旋律。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以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方針為指導,堅持正面傳播為主,使社會和公眾能夠真實感受到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清新的時尚,從而鼓舞士氣,把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來,為改革發展大業鼓好勁、鼓實勁。提升正面傳播效果的基本思路確保真實性。據有關資料顯示,當前我國正面傳播工作影響力呈下降趨勢,有的正面傳播工作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和公眾的質疑。其主要表現在院一是發生重大事件后舉行的答記者問,有些新聞發言人東拉西扯,避實就虛,詞不達意。二是宣傳工作存在的“合理想象”。
一般來說,社會和公眾對于正面傳播,不十分計較其宣傳事跡的真實性,因為傳播倡導的主要內容是學習其精神要領。在這種思維下,有些報道為了突出宣傳亮點,追求形象的生動和文學的魅力,對先進人物采取移花接木、張冠李戴、以偏概全式的正面傳播。
對于所取得的成就,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近似神話的語言向社會和公眾介紹。這樣一來,把正面傳播工作就做過了頭,超出了社會和公眾的認知底線,不僅沒能起到正面的示范效應,反而增加了社會和公眾的不信任感,嚴重的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和消極影響。因此,堅持正面傳播工作的真實性是新聞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也是提升正面傳播效果的關鍵所在。
加強導向性。正面傳播對社會和公眾具有迅速、廣泛和深刻的導向作用,也是引領社會清新時尚的重要載體和主題活動。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指示、新精神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和微博等傳播媒介,通過社區和居民論壇等多種形式,在服從于黨和國家發展大局下,從六個方面進行引導院
一是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確保黨對改革開放的絕對領導權威,不斷樹立和強化國家的政治領導核心。
二是鼓舞和啟迪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人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通過正面傳播導向,把影響生產力的因素降到最低,把發展生產力的條件發揮到極致,不斷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
三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大力宣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理念,把人治轉化為法制,降低“人禍”發生的幾率。
四是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對見義勇為、尊敬長輩、孝順老人、關心群眾的杰出代表人物要進行廣泛宣傳,通過對這種民族精神的代代相傳,把下一代培養成為具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接班人。
五是構建愛國主義宣傳體系,對中華民族的英雄、杰出代表和優秀分子要進行大張旗鼓的正面傳播,把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的情感輸入到每一位炎黃子孫心中,使國家成為一個堅強的實體,使人民成為眾志成城的集體,把中華民族打造成為永遠不倒的萬里長城,能夠抵御任何外敵的入侵。
六是克服“有聞必錄”的問題,把正面傳播與國家、企業和單位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對發生的正面新聞、事件、人物進行認真篩選,精心組織,運用電視、報紙、網絡和微博等多種媒體加以宣傳,提升正面傳播的示范效應,降低負面效果。
深化可讀性。正面傳播工作是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介平臺來實現的,離開這些載體,傳播工作的示范效果和正面作用就得不到充分體現和發揮。因此,辦好報紙、電視、網絡等媒介,深化其可讀性是提升正面傳播效果的關鍵所在。同時要做到拒絕炒作。
當前,一些媒體為了增強可讀性和過于追求觀眾認知感,也可以說是為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從名人的娶妻生子到婚外情,從不具有宣傳價值的信息到有償新聞,以至于有的發展到虛假宣傳如一些商業廣告,不僅污染了社會價值觀念,也降低了社會和公眾對宣傳工作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