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問題及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信息技術使人類的發展和生活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與此同時,伴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信息化教育應運而生,更好地整合、利用現今的資源,打造豐富多彩的課堂。
一、信息化教學的特征與優點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基礎,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授課者和學習者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方法進行雙邊活動。
(一)信息化教學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教學的基本特征可以歸類為“四化”,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媒體化;“四性”,即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協作性。
(二)信息化教學的優點通過近幾年的研究和實踐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優勢。1.在課堂環境的構建方面,信息化教學信息資源豐富、知識存儲量大,利于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便于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組織和控制,更好地創設課堂教學環境。2.相對于傳統的以課本為主的枯燥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以多媒體技術為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我國中小學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國中小學中逐漸普及,并進入關鍵的轉型期間,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走向日常教學工作,但是,仍存在著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片面,未能充分合理利用現有的資源當前中小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片面追求技術時尚,而缺少對學生實際需要的了解,僅僅是以技術的先進作為學校硬件環境優劣的評判標準。學校相應部門對教學實際需要的調查力度不夠,了解不充分。同時,當前大部分中小學對教學設施利用不合理,存在設備浪費和閑置等問題。
(二)教育者本身對信息化教學的了解與認識程度不足大部分信息技術教育者都是半路出家,習慣了傳統的教育模式,缺少信息化教學的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完全將信息化教學的優點與魅力展現出來,不能使信息化教學的效益達到最大化。
(三)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性不高近幾年,國家對信息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提高了標準,要求評職稱時必須有計算機應用能力合格證書,因此,各中小學都加強了對教師隊伍的培訓。但從培訓內容上看,僅僅只是停留在技術層面,導致現今廣大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都是單一的以課件形式為主,對于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理解也只是在課堂中播放課件,使得信息化教學真正的優勢與作用沒有完全發揮。
三、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對策研究
針對中小學信息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現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提高對信息化的認識,轉變傳統的觀念中小學信息化教育這一理念在我國已初具規模,然而有很大程度上只是形式上的達標,真正能把信息化教學這一理念帶入正式課堂教學中的依舊是少數。為實現教學方式的真正變革,學校領導以及廣大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摒棄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提高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這一教育理念的認識,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內涵,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設施,提高利用率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學的信息化建設仍然不能滿足日常教學的需要。據調查顯示,經濟狀況相對良好的學校,雖然每個班級都至少配備一臺多媒體設備,但一直不允許學生使用,只有在大型的公開課或其他活動時才使用。對于經濟環境相對差的學校,只是在部分班級配備了多媒體教學器材。此外,部分學校的多媒體設備過于老舊不能及時更新換代,導致設備故障頻頻。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是:一方面要加大對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完善硬件設施;另一方面要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學校對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充分發揮器材的利用率。
(三)建立健全評價與考察機制,提高教育者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應該構建合理的信息技術教育評價與考察機制,對教育者的工作進行監督,從而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率。同時,合理的考評制度,可以使學校對照評價標準不斷反省在信息化教育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揚長避短,不斷改進,使信息化建設始終走在健康的軌道上。
我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舊存在著部分問題,我們將要面臨的考驗還很嚴峻。對教育者而言,就是要合理轉變自己的角色,利用信息資源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多彩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我國教育界而言,應該從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將普及信息化這一工作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爭取做到順應信息時代的挑戰與考驗,以飽滿的熱情積極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作者:鄭婷婷 單位:黑河市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