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適當引入信息技術以“圖、文、聲、情”并荗的形式創設學習環境,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化靜態知識為動態形象,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獲取知識,將學科知識還原于學生生活實際,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應用;小學
《新課標》要求“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力工具”。這就要求電腦和網絡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工具和手段,要求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把以前那些只能通過思維和想象來領會的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等計算機輔助手段,直觀地表示出來加以處理。對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動力的源泉。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在求知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以其鮮明的色彩、生動的形象,能夠極大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在愉快的狀態下主動地獲取知識,減少學生厭學情緒。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對信息技術加以重視,利用多媒體課件提升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學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在教學中適時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內在學習動力,從而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租船》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幻燈片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數學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同學們面前,便于他們理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應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抽象的數學內容與具體的生活實際聯系了起來,培養了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良好習慣、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化靜態為動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形象具體、聲情并茂、動靜結合的特點,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抽象、靜態的數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動態化,使學生便于理解,也可以有效地解決老師一時半會兒難以講清而學生理解困難的那部分教學內容,從而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突破實際教學工作中的難點。在講解“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時,我先讓同學們仔細觀察長方形的特點,自己動手在練習本上畫畫,然后,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充分展示長方形的特點,突出公式推導的要點。通過動態演示,同學們明白了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在這里,多媒體課件以其動態的演示,使學生生動、準確、形象地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將學科知識還原于生活實際
我在講授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時,用多媒體課件介紹了人體中許多有趣的比例: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的長度大約是一比一;身高高度與雙臂平伸的長度大約是一比一;腳長與身高長度大約是一比七……;如果知道這些比例,那么當你需要丈量一些細長的東西時,你只要伸平兩臂,量出這個東西具有的伸平兩臂的長度的數量,這個數量再乘以你的身高,就是這東西的大約長度。這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知識,也使同學們發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利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
四、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全面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生還是以感性學習為主,所以課堂上多次講解和練習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夠幫助學生對新知識牢固地掌握。有的課里圖畫題目比較多,一般都需要在黑板上畫圖教學,而多媒體可以直接出示圖畫讓學生觀察和動手練習,而不用浪費大量時間在畫圖上;有些課堂內容需要復雜的步驟和多重的推導以及詳細重復地講解,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簡化這些過程,節省了大量不必要浪費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應用信息技術,呈現思維過程
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的核心任務,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數學教學,應十分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能力。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就可以勝任這一任務。以《租船》這節課為例,學校組織同學們去劃船,首先呈現多媒體畫面,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引導,使同學們知道了要使用這些租來的船,可以有兩種分配方案:一種方案是其中的5條船,每條船上坐4人,剩余一條船上坐2人,列出算式是4×5+2=22;另一種方案是其中的4條船,每條船上坐的4人,另外兩條船上各坐3個人,列出算式是4×4+2×3=22;通過運用多媒體手段層層遞進的演示、啟發、講解,使學生的學習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深化了認識,強化了記憶,發展了思維能力。實踐證明,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能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使靜止的問題動態化,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不但給課堂帶來了新的視聽體驗,而且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不但學會了書本知識,還學到了許多書本上無法傳授的知識,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有助于圓滿完成課堂教學的各項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小學信息教育技術》.
[2]《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3]李科.《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4]《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素質教育實施》.
[6]《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
作者:鄭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