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下的法律課程教學模式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師生缺乏有效地互動等一系列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對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兩者之間的融合促進了法律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教學模式逐漸向開放性和多元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模式
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必然要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中國教育的目標。學生的法治教育關系著一個民族、國家的發展與未來,每個學生都會從大學校園直接走向社會,學好法律知識有利于在就業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法律課程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缺乏實踐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應該不斷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與法律教學有效融合起來,促進法律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1]。
一、目前高職院校法律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目前,高職教師還是主要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法律教學,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致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及動手能力得不到激發,對教師所講解的法律條文一知半解,長此以往,便失去對法律課程學習的興趣,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
(二)師生缺乏有效地互動雖然高職院校法律課程采用多媒體進行授課,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法律課堂也采用了案例和實踐教學,但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學生很難消化和理解所學知識,很難達到師生間有效地溝通和互動。
(三)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高職院校的法律課程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實用型法律人才的重任,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學以致用,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法律課程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的現象,導致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2]。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
(一)模擬網上真實的法庭場景模擬真實的法庭場景是法律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是,由于高職院校法律課時有限、學生參與人數多等情況,致使實踐教學未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模擬法庭場景有效融合,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網上模擬真實的法院開庭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法庭的氛圍,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增強法律課程的實踐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案件進行分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最大程度發揮出邏輯思維、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模擬網上真實的法庭場景還可以節省人力和物力,不受時空和地點的限制,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每位學生都可參與其中,感受法庭的威嚴和正義。模擬網上真實的法庭場景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以下具體分析:1.做好庭前準備工作庭前準備是指法院和訴訟參與人按公開審判的原則而依法為開庭審理所作的一切準備活動。因此,教師首先要向學生模擬案情的內容,讓學生自主決定是否愿意參加,再根據參加人數和案情進行安排。在庭前準備階段,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學習群,向學生介紹案情,讓學生去收集證據、資料和查閱檔案,并制作法律文書,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2.做好模擬庭審工作可以利用相關的聊天軟件模擬真實的法庭場景,學生按照分工和角色的不同進行發言,在整個過程中,要求扮演法官的同學控制好庭審秩序和進度,只有在法官允許的情況下訴訟參與人才可發言,讓學生感受法律的威嚴。模擬庭審主要分為四個步驟:一是宣布開庭。在宣布開庭前書記員必須查看原告、被告、訴訟人、證人及其它與案件相關的人員是否在線,并宣讀相關紀律。最后由審判長告知當事人相關的訴訟權利和義務。二是法庭取證。分別由原告及訴訟人、被告及訴訟人陳述事實、理由及反駁,并在線提供證據。三是在線辯論。在完成開庭和法庭調查后,由原告及訴訟人和被告及訴訟人發言、答辯,法官根據雙方爭論的焦點問題要求他們進行辯論,在此過程中,其他學生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四是在線宣判結果。這是網上法庭模擬的最后一道程序,法官根據雙方陳述的事實、理由和提供的證據,并結合相應的法律條款做出正確的判決,如果不能當庭宣判的,法官還可以采取擇日宣判的方式,并將判決書上傳至網上。
(二)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設交互性動態教學網站傳統的教學網站多半以教學資料制作為主,很少注重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交流溝通的平臺,而建設交互性動態教學網站,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法律課程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從網站上獲取知識,促進自身技能的提高,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此外,還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和合作。在建設交互式動態教學網站時,要注重論壇版塊的建設,因為論壇版塊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這樣不僅拓寬了教學的覆蓋范圍,還提升了教學質量,具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交互性動態教學網站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應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網站資源來討論案例。通過對相關案例的討論和研究,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不同的法律條文,以便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形成邏輯思維和法律思維。二是通過網站資源模擬法庭。教師可以在網站上一些法庭案例庫,讓學生在課外組成模擬法庭小組。通過對具體案件的分析和討論,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三是通過交互性動態教學網站對最新的法律條文進行解讀和共享。師生可以在網站對國家出臺的最新法律條文進行解讀,并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及時了解與自身專業相關的法律動態。四是通過交互性動態教學網站實現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利用網站及時了解學生的難題,并給予解決方案和指導。
(三)將電子設備引入課堂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思維活躍,對外界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非常喜歡電子產品,像手機、平板電腦等。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興趣愛好點,審時度勢,將學生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引入課堂教學中來,使其不單單是娛樂工具。通過無線網絡技術的建設,方便教師向學生傳輸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學生將其下載并存入手機,隨時隨地都可學習,有利于實現與教師間的互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受任何時間、空間及地點的限制,根據法律課程的特征,可以利用移動電子設備開展以下兩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是,實現云班課教學。云班課教學就是以電子設備為工具的教學,脫離了黑板和粉筆的技術教學,可以在網絡上下載教學軟件,然后通過云班課的方式向學生發送教學信息、教學任務、法律案件等內容,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由教師來答疑解惑。二是,通過錄制微視頻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微視頻是目前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將其錄制成視頻方便學生學習。就高職法律課程而言,微視頻的內容應包括最新法條的解讀、典型案例的整理和加工及真實法庭的模擬場景等,讓學生感受法律的威嚴和公正[3]。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高職法律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有利于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為高職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和法律實踐創造了良好的教學平臺。通過模擬網上真實的法庭場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設交互性動態教學網站、將電子設備引入課堂等措施實現了信息化教學模式,有助于師生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幫助學生形成法律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促進法律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侯卿.高職院校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創新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7):243-244.
[2]任吉偉.高職院校法律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探究[J].法制與社會,2018(2):190-191.
[3]武立棟,鈕小靜,徐君姬.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模式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6(17):110-112.
作者:閻惠英 單位:河北政法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