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口老齡化下的養老保險參保行為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行為的現狀及影響因素。方法該文采用2015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使用交互分類與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1%,地區差異、個人年收入差異和老人對政府提供生活保障的滿意情況對老年人是否基本養老保險有顯著影響。結論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還不完善,政府應落實國家“十三五”老齡規劃,關注老年人個體客觀、認知和社會經濟特征差異帶來的參保影響,提高城鄉居民參加養老保險的意識。
截至2017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的人口占比達到17.3%,65周歲以上的人口占比達到11.4%〔1〕,這說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日益嚴重,處于快速老齡化階段。為了有效回應老齡化社會的挑戰,讓我國居民能夠享有基本養老保障,2014年我國政府合并了“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兩項制度,建立了一個統一全國范圍內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2〕。本研究采用2015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數據,對其進行交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研究我國老年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現狀和影響因素,為政府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CGSS數據,共計10968個樣本。由于本文的研究問題是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狀況及因素分析,所以將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經過篩選,最終得到的有效樣本量為3094個。
1.2研究設計
結合已有研究和2015年CGSS問卷的問題,本文將可能影響老年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11個因素分為三個維度,即個體客觀特征、個體認知特征和社會經濟特征,其中個人客觀特征因素主要有性別、地區、戶籍、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和身體健康狀況;個體主觀特征因素包括養老責任認知和政府保障老年人生活的責任認知、對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滿意情況;社會經濟特征因素則主要是老年人家庭年收入和個人年收入。本研究將“是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作為因變量,將老年人的個體特征、認知特征及社會經濟特征等三個維度的11個因素作為自變量,分析這些變量對老年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影響程度。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tata1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運用SPSS21.0軟件進行χ2檢驗、交互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現狀
從總體上看,共有2505名老年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81%,但有589名(19%)的老年人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2.2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差異
2.2.1不同個體特征的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有差異老年人參保率存在性別差異,男性參保率比女性高2.7%。不同地區的老年人參保率存在顯著差異,東部地區老人的參保率比東北部地區高13.2%。城鄉老年人之間的參保比例差異也較大,非農戶口的老年人參保率比農村戶口老年人高5.5%。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小學及以下學歷參保率最低,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的老年人參保率最高,學歷越高的老人參保率越高。另外,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參保率比身體不健康的老人參保率高。見表1。
2.2.2不同認知特征的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存在差異從表1中可以看出,養老責任認知和政府保障老年人生活的責任認知對老年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的行為沒有影響。對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滿意情況不一致的老年人參保廳為存在差異,表示滿意的老人參保率比表示不滿意的老人參保率要高7.7%,說明對政府工作滿意的老人也比較信賴政府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2.2.3不同社會經濟特征的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存在差異在2015年CGSS原始數據中,家庭年收入和個人年收入均為連續變量,筆者進行數據整理,將其重新編碼,設置為定序變量。從表1中可以看出,家庭年收入越高,老人參保率越高,家庭年收入與老人參保率呈正相關;在個人年收入中,收入高的老人比收入低的老人參保率高,兩者也基本呈正相關關系。
2.3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因素的回歸分析結
果通過交互分類,發現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情況存在差異。根據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各類特征因素對老年人是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影響程度不一致。模型1顯示老年人是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受到地區、戶籍、教育程度和身體健康狀況的影響。模型2加入個體認知特征之后,模型的決定系數增加到0.058,老年人參保行為受到地區、戶籍、教育程度、身體健康狀況和對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滿意情況的影響。模型3在考慮全部因素之后顯示,整個模型的決定系數為0.09,老年人是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受到地區、對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滿意情況、個人年收入的影響。見表2。
3討論
本文考察了老年人群體的個人客觀特征、個體認知特征及社會經濟特征對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行為的影響,通過交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結果:第一,在逐步加入三類特征變量后,回歸結果表明,老年人的個人客觀特征和認知特征對其參保行為有一定的影響,老年人的實際參保情況也受到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第二,從個人客觀特征來看,性別、婚姻狀況對老人是否參保沒有顯著的影響。地區與戶籍性質對老年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有一定的影響,東部地區的老人比其他地區老人參保率較高,非農村戶口的老年人也比農村戶口的老人更愿意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這或許與城鄉二元戶籍性質有關。第三,從個體認知特征來看,養老責任認知、政府保障老年人生活的責任認知對老年人是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沒有顯著影響,老人對政府提供生活保障的滿意情況對老年人是否參保有顯著影響,對政府工作滿意的老人也比較信賴政府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四,從社會經濟特征來看,家庭年收入對老年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影響不顯著,個人年收入對老年人是否參保有顯著影響,個人年收入越高,老人參保的可能性越大〔3〕。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口占比不斷增加,老年人生活保障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其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問題也不容小覷。盡管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1%,但仍有19%的老年人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因此,在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我國政府重視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正為科學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而不斷努力〔4〕。為了確保全體老年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成果,我國政府正著力完善老齡政策制度,著力加強老年人民生保障。然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時間較短,存在著明顯短板,基本養老保險政策的系統性、協調性、針對性、可操作性有待增強。為了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一方面政府應關注老年人個體特征差異帶來的參保影響,縮小地區差異、收入差異帶來的參保不均,提高居民對政府工作的信任度與支持率,提高保險的保障作用,加大養老保險制度宣傳力度,提高城鄉居民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知曉情況和養老保險意識;另一方面,政府應統籌兼顧,鏈接醫療、民政、專業服務機構等多方資源,依靠聯動性形成分工合作,完善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功能〔5〕
4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23.
2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Z〕.國務院,2014.
3石人炳,陳寧.城-城流動人口養老保險參保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5;39(4):102-12.
4王家樂.對加強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EB/OL〕.
5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Z〕.國務院,2017.
作者:梅真 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