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保險科技賦能保險資金運用管理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為代表的保險科技正在改變保險公司的展業模式,從保險資金運用管理的角度分析保險科技如何幫助保險公司高效展業。首先介紹了保險科技的內涵,然后簡要說明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現狀,最后分析了保險科技如何從4個方面為保險資金運用管理增效賦能,并為實現保險資金智能化管理提出建議。
關鍵詞:保險科技;保險資金;運用管理
1保險科技概述
保險科技泛指能夠從多方面為保險產品定價、營銷、承保、理賠、保險公司日常管理以及保險資金投資運用賦能增效的科技。保險公司依托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為代表的保險科技挖掘海量數據,提升數據的分析和利用能力,準確描繪交易對象的行為特征,實現風險的實時監控,促進保險科技與傳統保險業務的深度融合。
1.1大數據平臺
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改變了數據的記錄媒介、存儲方式和傳輸途徑。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數據呈爆發式增長,海量異構數據中蘊藏大量高價值信息。數據是保險公司展業的前提,大數據平臺是其他保險科技發揮效用的基礎。大數據平臺就是在數據爆發式增長的背景下產生的用于挖掘、存儲、整合、分析和利用數據的平臺。保險公司深耕數據云田,通過大數據平臺實時抓取互聯網中出現的多樣化數據,從表格、圖片、報告、網頁和語音等非結構化數據中提取關鍵信息,將其加工成標準化數據進行存儲。公司各部門人員通過智能搜索引擎進行關鍵詞的搜索,自動匹配大數據平臺捕獲的關鍵信息。
1.2云計算
云計算是指將大型數據計算任務通過網絡云分解成無數個小任務,由多臺服務器組成的系統執行分解后的小任務,并將得到的結果反饋給用戶。云計算是一種分布式計算方法,先將計算任務分解執行,然后再把執行結果進行組合。在分布式計算模式下,系統可以按照需要動態地擴展服務器數量,實現算力的快速提升,保證系統算力與公司成長速度相匹配。同時,云計算是一種虛擬化的計算技術,在虛擬平臺完成數據備份和遷移工作,保存在云端的數據靈活可靠、安全性高。云計算服務模式包括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和軟件服務。基礎設施服務主要是向使用云計算的組織提供操作系統等計算資源;平臺服務主要用于開發和管理應用程序;軟件服務允許終端用戶登錄云計算軟件訪問存在網絡云中的數據。
1.3區塊鏈
區塊鏈的本質是分布式賬簿記錄系統,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征:去中心化特質可以重塑信任構建機制,用數字信任代替情感信任,降低保險公司在營銷獲客中的道德風險;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數據為保險公司持續追蹤和監控保險標的提供支持,也為保險監管機構規范保險公司業務流程,為保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提供監管依據。區塊鏈技術集合哈希算法、共識機制和非對稱加解密機制等密碼學知識,保證數據安全以及數據訪問獲得授權。區塊鏈歷經數字貨幣、智能合約和產業化3個時代,正朝賦能實體經濟、優化供應鏈和提供去中心化方案方向發展。
1.4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指運用計算機實現和擴展人類思考能力的技術,集合了人類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知識:自然語言學習和機器學習算法賦予計算機學習和理解人類知識的能力;知識圖譜和深度學習等算法賦予計算機類神經網絡,使計算機能夠挖掘、處理、分析數據,并根據分析結果作出反應和判斷。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保險公司可以實現多流程智能化。例如保險公司智能投保平臺在互聯網為準保戶提供投保咨詢服務,準保戶在保險公司門戶網站進行智能投保咨詢時,投保平臺人機對話機制根據準保戶輸入的條件判斷準保戶的特征和保險需求,從數據庫中尋找滿足條件的保險產品,供準保戶參考。
2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現狀
保險資金運用是指保險公司秉承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相平衡的原則,在保證資金安全流動的基礎上將其注冊資本金、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以及各項準備金和其他盈余資金投資于符合監管要求的資產,實現保險資金保值增值的過程。按照《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可以將保險資金投資于銀行存款、達到規定信用級別的債券、股票、投資基金、不動產、股權和符合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根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8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75740億元,其中,銀行存款余額為25132億元,債券余額61158億元,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余額為22330億元。2019年1—8月,全國27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共注冊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145只,合計注冊規模達2580.14億元。保險資金作為我國資本市場長期資金和實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在穩定資本市場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1]。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的2018—2019年保險資產管理業調研成果顯示,我國保險資金仍以固定收益類證券為配置主力,其中債權投資占比39%,銀行存款占比12.3%。不動產投資占比2.3%,股票投資占比5.8%,未上市股權投資占比5.7%,海外資產占比4.6%。從資產配置類型來看,隨著銀保監會逐漸放寬保險資金運用范圍限制,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類別朝多樣化配置方案發展;從資產配置比例看,固收債券依然是資管機構投資的首選,在利率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非標資產成為保險公司規避利率風險的新選擇。保險公司和資管公司在股權和海外資產的投資比例偏低。我國保險公司和資管機構經過近20年的實踐探索,逐漸找到一條適合我國經濟發展和公司特點的險資運用之路,在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服務民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國保險公司在選擇和配置資產時仍存在一些問題。保險資金中以壽險資金為代表的長期資金比重較大,然而資本市場中優質長期資產不足,保險資金期限錯配問題嚴重[2];在資金運用過程中資管公司違規關聯交易和資金輸送現象嚴重,資產配置比例超過監管紅線的現象時有發生;資產交易透明度低,資管機構難以掌握發行方的完整信息,面臨高違約風險和信用風險。
3保險科技賦能保險資金運用管理
為應對保險資金投資管理中出現的信息披露不透明、資產負債難匹配以及監管失效等問題,應提高資管機構風險管控和資產匹配能力,提升監管效果,增加違規成本,保險公司、保資管機構、監管部門以及保險科技公司積極探索和開發保險科技在保險資金運用管理中的應用場景,為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賦能增效。將保險科技融入保險資管平臺可以發揮保險科技在挖掘、分析和利用數據和輿情監測方面的天然優勢,為保險資金運用與管理打通數據通道。
3.1保險科技賦能數據挖掘與分析
目前,各大資管機構都在積極部署智能投資與智能投研平臺,利用爬蟲等工具從互聯網上抓取海量數據,對形式各異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獲取投資相關信息。智能投研平臺利用自然語言學習算法對圖片、年報、網頁等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研讀,主動掌握宏觀經濟運行數據、中觀產業發展數據以及資產發行方沒有披露或披露不全的數據,這些數據形成投資機構選擇資產和評估與應對風險的基礎。
3.2保險科技賦能資產選擇
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的重要供給源,其最佳投資策略是實現與資產負債久期相匹配的長期持有和價值投資策略。我國資本市場有效性不足,資金需求方與供給方之間溝通不足:一方面保險資金總量不斷積累,壽險資金久期延長,缺少大量優質長期資產與長久期負債相匹配;另一方面,許多長期建設項目缺乏資金支持,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大,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為了降低信息搜尋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借助保險科技積極參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接觸更多的優質投資項目,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發揮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增加收益來源。
3.3保險科技賦能風險管控
保險公司和相關資產管理公司在運用保險資金投資時面臨各種風險,其中以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最為普遍。為應對市場風險,保險公司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大數據平臺爬取的宏觀經濟運行和中觀產業發展數據進行分析和利用,積極識別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和經濟政策指引方向,判斷融資方所在產業的發展機會和潛在風險,為確定保險資金投資領域和調整資產配置比例指明方向。智能投研平臺利用已挖掘數據分析融資方的經營行為和關聯交易,主動識別融資方是否存在違規行為,實現對融資方的動態監管,促進融資方穩健合規經營,降低違約可能性,有效規避信用風險[3]。智能投資平臺自動為投資研究員提供分析報告,提高了研究員的分析效率和準確度。同時,在智能投資平臺中嵌入區塊鏈技術存儲交易信息,實現投資操作全流程的記錄,增強投資行為的可辯護性和可追溯性,規避非理性投資和違規行為引發的操作風險。
3.4保險科技賦能行業監管
在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過程中,披露不當、資產配置比例超紅線、違規關聯交易等問題一直是監管難點和痛點,監管機構通過引入保險科技搭建保險資金資產交易管理平臺實行統一監管,借助科技的力量破除監管難題。區塊鏈技術在保證信息記錄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方面有獨特優勢,可以用于對交易記錄的追蹤和審計。在交易平臺中嵌入智能合約,可以對交易行為進行事前監控,不滿足監管條件的交易不予通過并自動觸發風險提示。2017年9月,上海保險交易所公布了《保交鏈底層框架技術白皮書》,開啟了區塊鏈賦能保險監管之路。2018年10月,保交所完成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另類投資債權計劃交易系統的區塊鏈技術驗證,區塊鏈技術將會在資金運用監管中發揮重要作用。
4實現保險資金智能化管理的政策建議
4.1把控技術風險,培養專業人才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推動技術變革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風險。保險科技一方面提高了保險公司挖掘和利用數據、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保險公司的技術風險。智能投資平臺中的程序設置關聯性強,交易操作瞬時完成。如果研究員操作失誤或沒有及時發現程序漏洞,會影響整體資產配置的結果,造成重大損失。借助保險科技賦能資產管理對操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高,技術失誤造成的損失往往難以彌補。保險科技開發專業性強,應用場景落地難度大,保險公司應該看到科技的兩面性,重視專業人才培養。大型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股權投資的形式設立保險科技公司[4],研發保險科技賦能資產管理的應用場景并實現落地,為母公司提供技術支持;中小型保險公司可以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借助科技公司的技術團隊打造資產管理平臺,實現跨業合作。高校作為科研和人才培養重點,可以發揮其人才優勢開展校企合作,積極促成科研成果轉產,為企業輸送高端專業人才。
4.2完善相關立法,營造安全環境
對監管機構而言,保險科技同樣具有兩面性,其在提供監管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同時也為保險公司提供了規避監管的新渠道。無論是數據開發還是智能投資、智能投研平臺,都是金融業務與網絡技術的結合,我國現有的保險法律條例、資產管理法律條例等都沒有明確的條文對保險公司和資管機構的網絡技術平臺作出具體的監管要求。保險資管與保險科技的結合加大了監管難度,特別是增加了對應用平臺底層技術合規性的監管難度。保險科技時代的到來勢不可擋,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也不再局限于業務合規性的監督。保險監管機構應當與工信監管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制定保險科技的技術標準和法律規范,完善保險資管法律體系,實現保險監管有法可依,規范保險資管智能平臺開發行為。
4.3回歸資管本質,服務經濟發展
科技始終是實現高效投資的工具,保險公司借助保險科技連接數據孤島,發現優質資產,規避風險,實現保險資金保值增值。近年來,科技熱潮持續升溫,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成為炒作新噱頭,大量資金從實體經濟流向科技概念股。許多企業以科技之名大量融資,卻沒有將資金用于科技研發。面對科技熱潮,資管人應當明確保險科技的工具定位,把握保險資金運用方向,堅持保險資金的價值投資理念,既要為快速發展的優質科技公司提供資金支持,發揮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又要規避科技熱背后的融資陷阱,保證保險資金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王軍輝.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創新[J].中國金融,2019(18):34-37.
[2]唐金成,龐雪松.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管理研究[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7,31(2):34-39.
[3]王小青.人工智能在保險資產管理行業中的應用[J].保險理論與實踐,2019(3):25-37.
[4]吳杰.我國保險機構開展保險科技股權投資研究[J].中國保險,2019(9):45-48.
作者:李美華 單位: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