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國家農村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公共財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化,鄉鎮財政收支范圍明顯縮小,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適應公共財政管理改革的要求和新形勢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本文對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實踐與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鄉鎮財政管理;改革;鄉財縣管
按照上級的工作部署,遼中縣從2007年初,就選擇了三個鄉鎮進行了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從2008年開始在全縣范圍內試推廣了這項工作,2009年全縣全面運行。2012年進一步規范財政管理方式,全面推進鄉鎮財政規范化建設,從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惠農補助資金“一折通”發放、支持鄉鎮政府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完善鄉鎮財政機構職能及人員配備、鄉鎮財政檔案管理等方面加強了建設,對扎實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更好地發揮“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職能作用,至關重要。
一、“鄉財縣管”的指導思想
為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按照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改革鄉鎮財政管理方式,實行“鄉財縣管鄉用”。通過縣級財政部門直接管理和監督鄉鎮財政收支,規范鄉鎮的財政收支行為,促進鄉鎮依法組織收入,合理安排預算支出,控制財政供養人員的不合理增長,防范和化解鄉鎮債務風險,緩解鄉鎮財政困難,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政治穩定,促進縣域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二、“鄉財縣管”工作主要做法
以鄉鎮為獨立核算主體,在資金的所有權、審批權和使用權不變的前提下,由縣財政局負責監督管理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主要內容包括:
1.預算共編,按照“統一工作部署、統一支出范圍、統一定額標準、統一核算辦法”和“保人員工資、保正常運轉、保重點支出”的原則,編制本級預算草案,并按規定程序報批。
2.帳戶統設,取消鄉鎮原有在金融機構開設的賬戶,由縣財政局在當地農村信用社開設“財政結算專戶”、“村級資金專戶”、“基本支出戶”和“工資補貼專戶”實行“封閉型管理,開放型服務”,2008年增設國庫集中支付零余額賬戶。
3.集中收付,全面推行綜合財政預算管理制度,鄉鎮所有資金進入“財政結算專戶”根據收入類別和科目分別進行核算。
4.采購統辦,鄉鎮各項采購支出,凡列入政府采購目錄和在政府采購標準以上的,由鄉鎮編制政府采購計劃,縣財政局進行審核,再交縣政府招標采購辦公室統一采購。
5.票據管理,鄉鎮使用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其票據管理權全部上收到縣財政局,實行“專人負責、以舊領新、限量領購、定期核銷、票款分離”的管理辦法。
6.縣鄉聯網,建立鄉財縣管局域網,鄉鎮與縣級財政核算目前已實現光纖聯接,局域網封閉運行,確保網絡信息安全。
三、“鄉財縣管”工作取得的成果
1.鄉鎮財政理財思想觀念得到了轉變。思路決定出路,面對新形勢,切實轉變了觀念,對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的認識不斷深入。各鄉鎮領導由原來的不認識、不理解,到逐步認識,到現在“很有必要”的思想轉變。鄉鎮財政從過去注重面向千家萬戶抓收入的“征管型”向面向農村實施公共財政政策的“服務型”轉變。
2.鄉鎮財政的收支行為切實得到規范。改革前,我縣鄉鎮財務管理薄弱,銀行賬戶開設不規范,支出不按標準,收支執行無預算,財政監督不到位。改革后,規范了鄉鎮收支行為,增強了鄉鎮理財的透明度。縣財政部門參與了鄉鎮財政資金的全過程管理,加大了對鄉鎮財政的指導力度。財政所按照鄉財縣管資金批復程序核算,改變原來鄉鎮財政所審核管理不力現象。
3.加強了對鄉鎮賬戶的管理,避免了“小金庫”現象的發生。取消鄉鎮原有在金融機構開設的賬戶,由縣財政局在當地農村信用社開設“財政結算專戶”、“村級資金專戶”、“基本支出戶”和“工資補貼專戶”。統一了會計核算方法,規范了收支票據,杜絕了白條抵庫和入賬現象的發生。
4.實現了鄉鎮財政管理的網絡化和現代化。全縣建立了鄉財縣管局域網,各鄉鎮財政借助現代化管理手段,目前已甩掉了幾千年來手工記賬的歷史,全部實現了會計電算化,節約成本,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四、“鄉財縣管”工作存在的問題
1.現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與“鄉財縣管”工作不配套。現行財政管理體制不能滿足鄉財縣管工作的需要,給鄉鎮留的資金缺口較大,實行改革后,加強了監管,不許鄉鎮舉債和變賣國有資產,鄉鎮財政收入主要靠縣級財政補助,鄉鎮機構正常運轉困難。
2.鄉鎮財政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業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鄉鎮財政崗位職級低,工作量大,業務性強,有些年輕人不安于工作,流動較大,造成財政隊伍人員年齡老化,不利于財政隊伍穩定和建設。二是鄉財縣管工作要求財會人員不斷提高電算化水平,各鄉鎮財會電算化技能有待進一步培訓和提高。
3.鄉鎮債務問題突出,財政風險很大,有些鄉鎮從帳面上看赤字數額不大,但是債務是實的多,債權是虛的多,債權呆死賬較多,實際能要回來的少,這是鄉鎮債務風險所在,尤其村級債務底數不清,監管不嚴,債務風險更大,進而有可能影響農村社會的穩定。
4.多重管理單位,造成管理混亂。鄉鎮財政與農業經管站在鄉鎮分屬兩個辦公室,鄉鎮財政屬鄉鎮經濟辦公室,業務隸屬縣財政局;經管站現改為村級財務代管辦公室屬鄉鎮農業辦公室,業務隸屬縣農村經濟管理局。鄉鎮財政與鄉鎮村財代管辦分屬不同部門,不利于鄉村財政資金的管理和落實。
五、推進“鄉財縣管”改革的具體措施
隨著“鄉財縣管”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及時整改,2012年開始我縣圍繞貫徹落實省財政廳《關于加強財政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財政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加強新時期鄉鎮財政建設及規范化建設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支持鄉鎮政府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實現便民服務優質化。按照省市財政支持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會議精神,我們嚴格按照程序辦理,從實際出發,本著經濟、實用、高效的原則,因地制宜,宜改則改,宜建則建,新建了11個,改擴建6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實現了百姓辦事“一條龍”服務和“一站式”辦結,明顯地提升了基層財政形象。
2.創新資金監管方式,實現資金監管科學化。我縣從2013年8月1日起,在全縣17個鎮全面推行以“一折通”為主要內容鄉鎮財政惠農補貼資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具體做法是指定遼中縣農村信用聯社為機構,通過系統在縣級實行統一發放,即將相關惠農補貼資金直接撥入受益農戶的專用存折,以確保各項惠農補貼不折不扣地兌付到農戶手中。并通過設在各鎮便民服務大廳的“一點通”查詢機及時進行公開公示,方便群眾隨時了解國家惠農政策及本鎮惠農資金發放情況。
3.鄉鎮財政檔案全面達標,實現檔案管理標準化。目前,我縣17個鄉鎮財政所都有獨立的財務檔案室,配備了檔案管理專用軟件,有7個鎮財政所達到省一級檔案管理達標要求,我縣鄉鎮檔案管理水平已走在全市前列。
六、完善鄉財縣管改革的幾點建議
1.建立新的財政管理體制應與建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到鄉鎮一級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保證鄉鎮資金安全。
2.實行部門聯動,構建新型財政稽查監督機制。紀委、監察、財政、審計、金融等部門要加強鄉財縣管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加大對阻礙改革或違反財政紀律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財政監督的威懾力。
3.將鄉鎮管理村級資金的職能劃歸鄉鎮財政,下設村級會計核算中心,統一管理鄉村兩級財政資金。
4.加強對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績效考核。推進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工作,應加強領導、考核,保證鄉財縣管改革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七、結語
總之,鄉鎮作為最基層的一級政府肩負著保持農村穩定,促進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的艱巨使命。現階段,面對“三農”問題,黨和國家執政能力建設的落腳點與著力點也放在鄉鎮一級基層建設上。近年來,我縣縱深推進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落實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切實增強了鄉鎮財政公共服務能力。
作者:姜琳琳 單位:遼中區朱家房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