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百分百公司教育投資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中國民辦高校也出現了招生難、投資效益低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等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民辦高校甚至出現了關停和倒閉現象。面對高等教育市場不斷增大的競爭壓力,百分百教育如何提高其民辦高等教育的投資效益、增強其投資風險的防控能力、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百分百教育面前亟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百分百公司投資民辦高等教育戰略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1百分百辦學歷史和背景
百分百教育投資是由東莞市新弘電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為投資民辦高等教育產業投資而組建的公司,公司通過企校合作的方式注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開創了一個新型的教育產業投資模式。百分百教育參與投資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學生人數由2004年的810人,發展到2014年的8820人,學生規模大幅增長。學院經過9年的建設,招生專業由2004年的7個發展為目前的31個專業、8個專業方向。并根據社會發展實際需求,開辦了汽車電子、休閑產業營銷(高爾夫)等專業方向。
2投資戰略原則
(1)短期和長期相結合原則,在投資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短期的經濟效益,同時要考慮長期的利益結果。長期是一個相對概念,它可以指企業的某一個發展階段,某一個發展周期或產品發展周期等。但是對于民辦高等教育來講,要強基固本,內涵發展。(2)最低風險原則客觀地說,任何一項投資都會有風險,但投資教育產業,風險卻很低。企業投資學校,學校只要招來學生,就會獲得學費收入,只要經營有效,就會維持學校的存在。這對于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良性循環。(3)系統化原則百分百公司的投資戰略有助于公司系統優化程度地提高。在制定投資戰略時,不僅要關注投資資產產生的盈利情況,還要考慮它對公司整體效益的影響,尤其是對長期收益的影響,使公司系統的整體效益達到最優狀態。(4)動態原則動態原則是指投資戰略的彈性。制定投資戰略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客觀情況變化進行修改和調整,以減少因戰略轉折和戰略失誤所造成的損失。
3投資戰略目標
(一)發展定位到2020年,將信息科技學院建設成為"以工為主,信息學科優勢突出,多學科協調發展,在全國同類院校中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學型大學",立足廣西,面向全國,為國家及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服務型人才。
(二)主要發展目標學院將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全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把提高辦學質量、打造辦學特色作為學院建設與發展的主要任務,實現以下5個主要發展目標:(1)穩步擴大辦學規模。到2018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爭取達到10000人。到2020年,本科在校生規模控制在13000以內,專業碩士100人左右。(2)建設并完善"應用服務型"人才培養體系,教學質量保證體系,"質量工程"取得新的標志性成果。(3)順利通過教育部對學院的規范驗收。(4)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到2020年,專任教師總數達到68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達到35%,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達到60%,"雙師型"教師達到40%,力爭培養和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大力開展應用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從事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4投資戰略行動方案
(一)人才培養(1)以轉型發展為契機,對學科專業群進行分類管理。以電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優勢、特色專業建設為龍頭,整合學院內在聯系緊密、發展方向一致的專業形成電子信息技術、機械設計制造與裝備、計算機工程應用技術三大工科專業群。(2)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兼備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強調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創立學院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推進校企資源共享,積極與企業共建技能教室、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及技能工作室,拓展校外實踐基地,建立一批穩定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加大對實驗室、實習基地、實訓中心、創新基地等實驗、實訓場所的建設和投入,為學生技能的培養提供支撐平臺。(3)從課程體系構建入手,深化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改革。(4)勇于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探索多種形式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鼓勵設置社會急需的空白或緊缺專業,設置社會急需的技能專業或設置社會急需的熱門專業。
(二)科學研究(1)提高學院創新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水平,實施學院創新團隊培育計劃,推動科技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形成跨學科、跨學校、校級合作、產學研結合的綜合交叉的科技創新研究團隊。(2)創新體制機制,以學科建設和協同創新為重點,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科研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構建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社會為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3)進一步加強協同創新和產學研的深度結合,成立校企合作基地,為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服務,鼓勵教師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強化科技資源向企業開放,合作共享,服務地方經濟發展。(4)建立以服務需求和提升創新能力為導向的科技評價和科技服務體系,提高科技管理體系的科學化水平,制定和完善激勵政策,實現學院特色、和諧、可持續發展。
(三)基礎建設與公共服務體系(1)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學院發展需要,按在校生10000人規模,做好二期工程項目建設,滿足師生工作、學習、生活需要。實現校園功能完善、設施條件良好、環境優美和諧的建設目標。(2)全面提高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水平。加大實驗室建設經費的投入,加大實驗室開放和共享力度,提高實驗設備利用率;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加強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推進實驗室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新增多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建設中心。(3)進一步密切與企事業單位的聯系,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根據不同專業和學科性質特點,爭取與更多的滿足實習教學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共建實驗室和實習基地。
作者:宋海軍 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