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保險發展問題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持三農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推進農業現代化,改革是關鍵”,“在改革中,要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農民利益有保障”。近些年來,政府在政策上給予農業發展較大的支持,但僅僅依靠政策支持和國家資金的幫扶,并不能在根本上解決農業發展中遇到的自然風險問題,所以適時加強農業保險體系建設,有利于振興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1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1農戶保險意識不強農村居民文化知識水平偏低的情況使得我國農村居民不能夠正確的對待農業風險,對于日常所發生的農業生產風險沒有一個妥善的計劃和安排,農業保險的推廣面臨一定的難度。由于農村居民文化水平低,他們不能真正理解保險經營的一般原理及其保險分散農業風險的機能,不能夠對投保農業保險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農民對農業保險缺乏信心,認為一旦一些農業巨災發生將會對農業保險的經營機構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些保險機構將無力進行賠償,自己投保的保費也將付之東流,認為農業保險經營機構不會持續穩定的實施,對農業保險實施的有效性產生懷疑,他們寧愿自擔風險也不愿意通過投保損失掉保費。另外,由于農業風險的特殊性,農業保險的經營機構也存著保費偏高、理賠難和保險產品不合理的狀況。再加上農民收入偏低,更加導致了農戶無力投保農業保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農民投保農業保險的積極性,造成農業保險覆蓋率偏低的現狀。
1.2保費厘定不合理由于河北省地域復雜,各個地區面臨的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對農作物損害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費率厘定上應加以不同層次的區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大多數險種并沒有明確的風險層次的區分。這就容易造面臨較低風險的投保人為高風險投保人埋單的情況。保險公司在制定費率政策時,應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的風險發生概率和程度制定差別費率,而簡單的統一的費率政策應用于全省是不合理的。
1.3農業保險經營技術難度大自然災害是農業保險承保風險的主要部分,暴風、暴雨、冰雹、旱災等的發生頻率以及損害程度具有不規律性的特征,并且在一些自然災害發生后,還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后續災害。就保額方面,對于農業保險來說,承保的標的物主要是農作物和家禽、家畜,這些標的物都是有生命的,而且在承包期間都是在連續的不斷生長,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新的價值,保險技術人員在計算保額的適合就難以具體的確定每個階段的具體價值。
1.4政府扶持政策支持不夠合理目前,農業保險的政府扶持政策仍然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對農業保險經營費用的補貼,農業保險經營過程中賠付率高、經營成本高決定了其準公共物品的性質,所以必須采取政策性保險的形式進行推行,我國從2007年開始對農業保險保費給予保費補貼,大大提高了農民投保的積極性,但作為農業保險產品的提供者,農業保險的經營機構經營成本較高、盈利性小,也應適當給予農業保險經營機構一定的經營費用補貼,從而提高其經營農業保險的積極性。二是我國中央及地方對農業保險補貼方式不夠合理,目前,采取按區域劃定補貼力度的方法,從2010年的補貼情況來看,中央政府對于農業保險保費的補貼力度針對不同地區給予了不同的補貼比例,但同一個地區農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盡管按區域進行補貼力度的劃分可以有效提高農業保險的投保率,但是為了擴大農業保險的投保率和使得我國農業保險補貼政策更加合理化,應進行更加細化的劃分。
2河北省農業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
2.1加大農業保險的宣傳力度首先,應加強農村居民的風險管理意識教育,由于受知識文化水平的影響,農民的風險管理意識薄弱是造成投保意識不強的主要原因,在農業生產中農村居民面臨的主要風險來自于農作物遭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對于養殖業來說風險主要來自于動物疾病,大多數農民只知道風險的存在卻很少會去主動采取一些風險管理的措施去規避這些風險。一旦發生了一些自然災害、病蟲害或者畜類傳染病,會給農村居民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甚至會導致農民“因災返貧”狀況的出現。其次,加強農村居民對于農業保險的認知程度。大多數農村居民對于農業保險的經營原理和對轉移農業風險的重要作用了解甚少,因此從農業保險的概念到農業保險會給投保農民帶來的好處要一一向農村居民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另外,由于農業保險運營機構面臨的風險較大,因此,農業保險費率一般較高,所以為了避免打消由于保險價格問題導致的農民購買農業保險的積極性,在進行農業保險的有關宣傳時一定要把政府的補貼政策宣傳到位。
2.2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就河北省農業保險的經營情況看,農業保險的專業人才匱乏,農業保險公司在進行承保和理賠過程中受到了很大影響。目前應該通過各種可能的方法和方式來加強對我國農業保險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首先,農業保險的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強農業保險基層組織的人才培養和培訓,提高農業保險在一線農業保險經營隊伍的素質。其次,相關部門應積極鼓勵對農業保險的研究,促進農業保險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再次,相關部門應采取措施,改善農業保險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提高農業保險從業人員的工資福利水平。另外,在加強對農業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的同時,還應注意吸收國外農業保險經營中人才隊伍建設的經營,建設一支符合國際化要求的國際型農業保險人才隊伍。
2.3加強農業保險補貼和稅收優惠制度建設
2.3.1財政補貼方面。第一,在現有的補貼政策下加大對農業保險經營機構經營費用的補貼。自2007年以來,我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農業保險保費給予了極大的財政支持,極大的刺激了農民的投保意愿。但農業保險經營機構在經營中面臨著較大的經營費用,阻礙了農業保險的發展。首先,由于河北省農業保險開展時間較短,農業保險的數據資料較為缺乏,為了促進保險經營機構更加合理,經營機構不得不進行實地的調查收集農業風險資料,制定農業保險經營計劃,造成了費用的支出。其次,由于農業保險標的物的特殊性,在理賠過程中也需要較大的費用支出,農業保險的標的物往往分布比較分散,發生事故后,理賠人員需要進行現場勘查定損,在承保過程中甚至需要多次到標的物所在處了解標的物的實際情況,形成了較大的經營成本。由于農業保險有著較高的賠付率,比較大的經營費用往往會造成賠付率不足的情況出現。所以,政府應該在現有的保費補貼制度下加強對于經營費用的補貼,做到從農業保險的需求者和供給者兩方面進行補貼。第二,建立細化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制度。目前,我國根據不同的地區劃定了不同比例的保費補貼。但是,對于同一個地區來說,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省內也應該建立更加細化的補貼政策,在按地區進行劃定后還應根據保險的保障程度進行險種的差別補貼政策,對于保障水平低的險種給予較高的補貼比例,保障水平較高的險種給予較高的補貼比例。這樣一來,可以使得收入較低的農民得到較高補貼,收入較高的農民得到較低的補貼,使得補貼政策更加合理化。
2.3.2稅收優惠方面。農業保險作為一項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手段,可以極大的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建設目標,而農業保險經營的非盈利性也決定了其經營的特殊性。從其他發達國家農業保險的經營情況來看,不可能完全由商業保險公司進行農業保險的經營,大多是采用在政府的支持下開展農業保險,而稅收的支持是這些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例如美國對于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采取免征一切稅收的政策。目前在國內,農業保險經營過程中的稅收支持僅限于種植業和養殖業保險的印花稅和營業稅,對于其他農業保險則沒有進行稅收政策的支持,對于所有農業保險經營機構所得稅也沒給與免征的優惠。所以為了能夠減輕農業保險經營機構的經營負擔,增強其面臨風險的抵抗能力,應該對其實行所得稅免征的優惠政策。
3結束語
農業保險的順利實施對于全省乃至全國農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有效降低農業風險帶來的損失。我國關于農業保險的開展時間并不長,有關經驗還比較少,農業保險經營體系的完善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從農業保險的政策制定來看,政府部門已經制定了相關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制度,農業保險立法也開始著手,隨著我國農業保險試點的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業保險經營會積累比以前更多的第一手資料,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業保險經營朝著又快又好的方向發展。
作者:高祥曉 安存紅 李珍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 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