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保險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保險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愿望開始提升,范圍不斷擴大,方式也多種多樣,但其履行社會責任的環境還需改善,認識和能力還需提高。因此,本文建議加強政府立法監管與引導,進一步加強保險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培養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和歸屬感,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關鍵詞:保險企業;社會責任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保險企業經營目標從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擴大到注重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上來。2015年,我國保險監督管理部門也出臺了《關于保險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要求保險企業必須履行其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做一個負有社會責任的企業,保險企業應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隨后,我國保險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成為一種潮流,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意識逐漸滲透到了保險企業內部,影響著保險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然后影響到保險行業,進而影響到了整個金融領域。
一、我國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
隨著我國保險企業做大做強,保險企業管理者越來越認識到社會責任對于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保險企業開始主動適應這一發展趨勢,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保險企業開始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承擔社會義務,在發揮著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投資功能和社會管理功能的同時,不斷延伸保險的功能。
(一)履行社會責任的愿望得到提升近年來,我國保險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中開始意識到:一個企業良好的聲譽和形象是保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履行社會責任是樹立企業良好聲譽和形象的捷徑。一個購買保險產品的客戶從保險合同訂立開始,就將自己的利益與保險企業聯系到了一起,保險客戶不僅重視保險所能帶來的保障和保險服務,還開始重視保險公司在社會中的形象和地位。自2007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第一次《中國人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后,許多保險公司也紛紛了本企業的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向社會公眾表明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貢獻和價值,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愿望正在逐年提升。
(二)履行社會責任的范圍不斷擴大我國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越來越強,而履行社會責任的范圍也勢必越來越大。首先,保險企業充分發揮著保險的防災防損功能來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經濟社會的風險管理。保險企業通過其自身業務參與自然風險管理,促進了我國災害防范與救助體系建設。例如,僅2018年,我國整個保險業的賠款和給付的保險金額就達到了12297.87億元,比2017年增加了9.99%。通過及時提供經濟補償,保險企業幫助其他企業和人民群眾迅速恢復了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對保障經濟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次,人壽保險公司設計了大量健康保險和養老保險等傳統型人身保險,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不斷擴大其保障范圍和保障程度。近年來保險企業開始加大推行企業年金保險的力度,2018年,受保險企業托管企業年金保險的企業達到了8.7萬家,而參與企業年金保險的企業員工有2388萬人,受保險企業托管的企業年金保險金總量達到1.477萬億元。此外,保險企業的健康險業務累計補償和給付超過100億元保險金,商業健康保險已成為我國人民醫療健康保障的重要支撐。第三,保險企業積極參與農村經濟建設,在促進“三農”發展方面,保險企業配合我國政府扶持惠農政策,大力推進農業保險的發展。2018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到572.65億元同比增長19.54%,農業保險金額為3.46萬億元,同比增長24.23%,保險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的增收。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范圍不斷擴大,已成為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三)履行社會責任所采用的方式逐漸豐富起來保險企業不斷創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方式,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保險企業熱衷于社會公益事業,許多保險公司充分利用財政資源,致力于防災救災、貧困學生援助、農村扶貧等社會公益活動,如發生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后,保險公司走到了救災和捐贈的第一梯隊。其次,保險企業自覺履行保護自然環境的責任。近年來保險企業逐步倡導綠色辦公,推行視頻會議或電視電話會議,減少出差降低碳排放,節水節電,全方位多角度履行的社會責任。
二、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環境有待改善保險企業在營銷、承保和理賠過程中,都會與各種保險利益關系人保持密切聯系,保險企業自身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保險企業主動響應社會需求,不斷提高其履行社會責任的效能,可以減輕各種外部環境對保險企業產生的直接壓力。然而,目前我國保險業發展處在轉型期,我國保險市場體系還不完善,市場準入、市場競爭和市場交易的秩序也不十分規范,雖然我國保險監管實行的是最嚴格的實體監管,但從公眾監督、行業協會或者整個市場機制等方面對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約束作用非常有限。如果保險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不努力的行為不會產生對企業不利或影響甚微的結果,那么保險企業為了盡可能節省成本獲取利益,將會讓產生更多的不負責任的機會主義行為,勢必造成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不公平環境。
(二)對社會責任的理解存在偏差一般來說,保險企業對其履行社會責任的理解主要是指保險企業要承擔更多的社會公益事業,而公眾對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理解則首先是要求保險產品的質量和售后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相當多的保險企業沒有充分考慮到公眾的需求,也沒有充分考慮員工權益保護。因此,保險企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才能真正實現其本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許多保險企業管理者并不了解企業管理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他們對履行社會責任能否帶來實惠感到擔憂。他們擔心履行社會責任會增加企業的開支,給企業帶來負擔。事實上,從長遠利益來看,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會增加保險企業的負擔,還會改善保險企業的競爭環境,統一企業的經營目標,從而使公司受益。
(三)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有待提高近年來,大多數保險企業已經意識到履行社會責任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但是仍有少數保險企業為了當前的經濟利益,卻輕視或忽略了它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2018年,中國企業300強的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報告中統計,對國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行評價,進入100強的保險企業只有4家,而且這4家保險企業的社會責任發展指數普遍不高,如表1所示。從上表可以看出,雖然我國保險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重視,但履行社會責任的程度還不夠高,與其他行業相比,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保險企業的社會責任不是法律強制要求執行的,因此讓很多不愿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有可乘之機。
三、關于保險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政府立法監管與引導保險公司的社會責任意識不足與政府的立法不嚴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保險法》規定的社會責任只是道德要求,而非法律要求。政府應該加強立法,把企業參與社會責任的管理納入到相關法律法規當中,從法律和制度層面上來規范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從政府立法監管和引導層面對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和方式進行要求。此外,政府應該對積極參與社會責任的保險企業給予獎勵或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保險企業積極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政府還可以通過新聞、報紙或自媒體平臺對履行社會責任較好的保險企業進行正面宣傳報道,營造一種良好的保險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氛圍。保險監督管理部門還應該進一步健全保險市場,引進履行社會責任的競爭機制,使企業著眼光于長遠,讓更多的保險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二)提高保險企業的社會責任的意識雖然保險企業有一定的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但還需要加強。部分保險企業管理者認為如果更多的去履行社會責任,降低企業運營的效率,從而增加企業的成本,減少了企業利潤。事實上,由保險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可以維護相關利益團體的利益,建立保險企業與公司員工、保戶和其他利益者的良好關系,營造出保險企業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例如,保險企業支持國家教育事業,短期內的確可能浪費企業的精力,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對保險認可度更高的現代青年,他們將比其他人更容易成為保險企業員工或保險企業客戶,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報企業前期投入的時間、精力和成本,最終讓保險企業獲得更加長久穩定的發展。因此,保險企業需要加強履行社會責任的正確認識,從多方位多角度來履行社會責任,挖掘積極正面的企業文化,凝聚人心,創造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
(三)通過企業文化約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企業文化對保險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能在企業內部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讓企業所有員工形成向心力,企業將更容易實現企業目標。保險企業通過企業文化約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讓企業員工樹立共同的價值觀,成為企業無形的企業規則,從而協調和規范公司全體員工的行為,形成一種內在向心力,增強保險企業員工團體凝聚力和集體歸屬感,全體員工共同推進保險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四)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協調發展保險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能吸收員工就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從而減輕政府面臨的就業壓力。保險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必將拉近企業與政府的距離,從而得到各級政府的信任與支持。通常情況下,有保險需求的客戶在選擇保險企業進行投保時,不僅考慮到保險產品的價格和必要的理賠服務,更加考慮到這家保險企業品牌和聲譽,一個擁有良好企業形象的保險企業,能夠贏得保險客戶的信任,將為保險客戶投保時獲得加分,從而給保險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保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贏。保險業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的穩定發展有利于資本市場的完善。保險公司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在防災救災、扶貧扶困、環境保護等社會公益事業方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提升保險公司在民眾心中的形象,增加企業的品牌價值,從而為整個保險行業贏得更廣闊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萬峰.商業保險有足夠優勢來承擔社會保障中的更多責任[J].保險理論與實踐,2018,(01):19-22.
[2]董雪.保險公司承擔社會責任與其經營業績的相關性研究———基于人身險和財產險公司面板數據的證據[J].上海保險,2018,(10):33-38.
[3]馬堅波.險企的社會責任探析———以商業保險在民生保障網中的作用為視角[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8,(12):19-23.
[4]申欣欣.企業對員工的社會責任承擔與避稅———基于非國有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的經驗證據[J].財會通訊,2019,(05):30-34.
作者:常偉 饒曉波 粟湘福 單位:保險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