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產業安全的稅收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產業安全對稅收管理的理論依據
在之前研究產業安全屬性問題中,已經得出一個國家的產業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這個屬性同時也決定了考慮產業安全問題時,應該將產業安全納入社會與財政管理的范疇,糾正市場失靈,協調、干預、引導產業的形成,提高政府提供產業安全這一公共物品的效率與能力。因此將稅收管理納入國家行政體制中,對保障國家在宏觀調控、產業安全維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稅收管理對產業安全的重要支撐
研究產業安全的稅收管理問題,可以在重商主義的貿易理論中找到根源,重商主義強調了運用本國力量保護產業,是國家干預主義的前驅。伴隨著國際貿易的盛行,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從國防安全的層面提出了保護民族經濟的問題,主張對外國船舶絕對禁止或課以重稅,目的是讓本國船舶壟斷國內市場。這種為了國防而實行保護主義的觀點被廣泛接受,成為了許多國家制定產業保護政策的依據。在重商主義貿易理論之后,是以李斯特和漢密爾頓為代表的近代貿易保護主義。其中李斯特在《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書中,提倡應采取高關稅政策,有選擇的保護國內幼稚產業。在我國,楊圣明(1997)與俞曉松(1998)論述了關稅對于產業保護與發展的促進作用。就產業發展的安全性而言,它是一切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關系到一國的經濟權益和經濟地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2009)歸納了產業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國家層面上,總結出產業安全具有戰略性、綜合性、系統性、緊迫性、動態性、層次性六個特點。因此,針對產業安全高度綜合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把產業安全作為一個系統考慮,依靠一些列規章制度的約束,才能形成系統內諸要素之間相互聯系與制約的有機整體,充分發揮其自身功能和作用,同時在過程中,將產業安全管理向稅收管理延伸,逐步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
3.健全稅收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產業安全與稅收管理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可以簡單描述為:稅收管理是手段,產業安全是目的。但這里需要解釋的是,稅收管理不是產業安全的客觀要求,產業安全也不僅僅是優化稅收管理的必然結果,還包括一系列立足于國家層面的戰略支持。產業的持續發展與規模壯大,都需要有全方位、安全可靠的稅收管理體系支撐,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動態的、層次的產業安全。此外,某種程度而言,產業安全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確保民族產業在一國產業體系中占據主導和控制的地位。換句話說,國家產業安全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民族產業是否擁有競爭力。15因此要確保產業的安全,需要不斷健全稅收管理,鞏固和支撐產業競爭力。原因主要有:①產業安全系統性的特征,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在它與財政安全、稅收安全的聯系。直接意義上說,產業安全是一個國家財政安全的基礎和前提,而財政安全主要依靠稅收管理。從宏觀角度分析,稅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在稅收分配的全過程,涉及國家與企業、中央與地方等的分配關系。在稅收分配過程中,可以參與產業計劃決策、組織實施、協調控制和監督檢查。因此,財政安全和稅收管理會對產業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②根據產業安全層次性的特征,研究一個國家的產業安全問題既包括某一產業的安全,也應該包括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安全問題。其中稅收作為國家宏觀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稅收管理能發揮稅收調節作用,但是它并不是被動的由產業安全所決定,也會對產業安全產生反作用力。因此,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這些都離不開稅收管理的配合與支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同時,必然會帶來稅源結構的變化與增長。根據產業結構的逐漸演變規律,第三產業的比重會逐步超過第一、二產業,從而占據國民經濟的主導位置。從產業結構演進理論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因此,稅收可以通過稅負差別對待,引導生產要素向優質的產業結構方向流動,逐步減緩和替代衰弱的產業,優化產業布局,最終實現產業安全的目標。③一國的產業安全在某種程度上與產業保護密不可分,產業保護無疑是產業安全的一種有效手段。科學、合理、及時地設計稅收工具、調整稅收政策,適當的進行稅收保護能夠促進與維護產業安全。實施稅收保護管理政策,設置稅收壁壘,加強對本國民族產業的扶持與引導,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經濟全球化下,國際市場中著名跨國公司對民族產業的打壓與威脅;但與此同時,對于維持一個產業的競爭力來說,產業的過度保護會對產業國際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例如,高度受到保護的產業會因缺乏高水平的國際競爭信息刺激,容易養成不思進取和安于現狀,失去發展的動力。因此,實施合理的稅收管理,對產業進行適度保護,對于維護產業安全具有高度重要意義。
作者:陳婉瑩單位: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