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農村養老保險存在問題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代表著政府對農村養老問題的高度重視。雖然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由于河南省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不同群體的養老需求略有差異,因此研究養老保險制度實施過程的不足之處,然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問題制定具體的實施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對策建議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代表黨和政府對農村養老問題的重視,它主要是由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該制度的建立可以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的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但是河南省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可行的對策建議,為社會的公平發展營造一定的良好氛圍。
一、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歷程
我國對農村的養老問題相對重視,并且也制定了很多養老保險制度,整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過程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起步階段(1992~1994)河南省緊跟中央的政策,1992年省政府頒發了《關于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通知》,通過三個地點的試點推廣,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取得了一些成功,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今后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第二階段:發展階段(1995~1998)這個階段河南省的養老保險制度處于穩定發展階段,從試點工作開始到現在各方面都處于逐漸發展的狀態,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累積的養老保險金達到7000多萬元,可以說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第三階段:整頓階段(1999~2002)這個階段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開始出現一定程度上問題,由于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起步較晚,在很多方面還不夠完善,并且很多地區的監督管理機構不夠嚴謹,出現了領導貪污、資金挪用等不良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基金收支出現惡化趨勢,緊接著農村養老保險開始普遍出現了基金虧損等問題。隨后,河南省的農村養老保險的工作進入了整頓管理階段,很多地區的養老保險制度的推行開始止步不前,因此整體的養老保險制度處于下降趨勢。第四階段:探索階段(2002至今)這個階段我國開始進行農村養老問題的各種探索,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地區進行切實可行的養老保險探索,根據各國各地區的發展狀況制定具體的實施策略,從而為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也為今后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提供了一定的借鑒經驗。
二、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參保意識淡薄中國人特別信守“養兒防老”的觀念,農村的很多人都把養老的事情寄托在兒女身上,在中國人的觀念里養老似乎是生兒育女的主要目的。逐漸地人們總覺得養老的事情就應該是子女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種觀念在農村是特別普遍的。再加上農村人們對國家實行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了解不夠全面,缺乏深入的認識,可能甚至會覺得這種養老保險制度并沒有什么保障性的作用,可能會潛意識的進行心理排斥,使其無法完全認識到養老保險在以后生活中的重要性,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能夠補貼的額度以及補貼方式都不夠了解,甚至對自己以后會領取多少養老金都不清楚,所以這些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制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推行。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養老需求不同,以及農村的經濟水平發展緩慢等因素,大多數人會選擇較低的檔次(每年100元)參加農村養老保險,這也會抑制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
(二)繳費手續繁瑣河南省大部分農民都居住在遠離城鎮的偏遠山區,交通也不是那么的便利,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制約農村居民的繳費積極性,從而使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參保率下降,再加上河南省當地政府部門規定,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60歲以上老人想要領取基礎養老金的話,其子女必須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繳納,可以說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制約農村養老居民的參保積極性,從而會導致大多數的農民會選擇不參保,最終會導致農民總體參保率偏低。
(三)資金籌集不夠養老保險資金充足的話,農村養老制度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如果農村養老資金的籌集出現問題的話,也會制約農村養老保險的發展,然而現階段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資金籌集的重任大多數是由農民來分擔的,但是河南省的農民經濟水平相對來說是比較落后的,農民的經濟負擔較重的話會直接影響農村養老保險的發展積極性,所以最后大部分的農民都會選擇(每年100元)最低檔次的繳費,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積極性,然后進而影響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的發展。
(四)服務水平較低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以來,很多政策都是由當地政府給予落實,因此農民對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滿意程度與當地領導機構的實施能力有很大的關系。整體來說,很多的農村養老保險辦理機構的人員還是具備很高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但是在部分地區依然會存在一些素質較差的工作人員,例如有些工作人員上班打游戲,儀表不潔,對辦理養老金的農民不夠尊重,甚至對那些咨詢業務的人員冷漠不理,這些惡性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農村養老保險的整體服務水平,甚至會影響農村養老保險的參保積極性。
三、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對策
(一)加強政策宣傳,提高農民參保意識河南省很多當地政府的工作人員對政策的宣傳不夠,很多農民不能夠深刻地認識到這些政策的惠民之處,因此政府工作人員應該從實際出發,落實政策的宣傳工作,只有真正的讓政策走進農民的心里,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政策的好處,然后積極主動地參與農村養老保險,這對整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推行是十分有利的,也是促進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二)簡化繳費流程,提高政府財政支持繳費流程過于繁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農民參保積極性,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制定繳費流程時,應更多地顧及到大部分偏遠地區的居民,積極采取措施來盡可能簡化繳費流程,最大程度地為農民提供繳費便利。近年來,隨著國家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農村養老保險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一些貧困居民無法負擔農村養老保險的支付水平,因此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該加強財政地支持力度,并且根據不同地區地情況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盡可能的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除此之外,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充分了解當地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實施策略,以加大財政支持為重點,發揮政府職能最大水平,盡可能地完善養老保險地繳費流程,以此來提高農民的參保積極性。
(三)拓展籌集渠道,實現資金保值增值農村養老保險應該以政府為主導,尤其是資金籌集這一部分。政府應積極主動地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資金籌資機制,充分利用社會各種組織力量,使多種社會團體和社會組織參與籌集,盡可能的拓展籌集渠道,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一切以人民利益為先,適當調節或降低最低繳費標準。并且應該盡可能調動各種社會組織團體地籌資積極性,以此來拓寬農村養老保險地資金籌集渠道,從而促進農村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發展。總之,要不斷拓寬資金籌集渠道,積極探索“新農保”資金保值增值新路徑,增加農村居民的穩定感、幸福感,然后充分調動廣大農村群眾參加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積極性,從而使農村養老保險資金更加充足。眾所周知,只有籌集資金充足才能保證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地可持續性發展,從而保證養老保險制度的良好運行,也促進社會經濟地良好發展,努力為社會地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規范操作流程,提高員工服務意識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工作需要各個地區當地的領導機構嚴格規范管理,更需要所有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的積極配合,只有擺正心態讓所有的農民都充分的認識到農村養老保險的好處,放心的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夠真正充分的調動農民的參保積極性,然后使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農民真正的收益其中,促使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
四、結論
河南省是中國的農業大省,以全國1/16的耕地,生產出了占比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可以說河南生產的糧食解決了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溫飽問題,因此河南省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河南省約一半都是農村戶籍,所以說解決好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的問題,對全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來說是很有意義的。推行好河南省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有利于緩解很多家庭子女贍養老人的壓力,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增強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更有利于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因此,河南省各個地區的政府機構應該積極主動地加強農村養老保險的政策宣傳工作,讓更多的農民都更深入的了解國家頒布的農村養老保險的規定與益處,只有全面的了解政策的內容,才能夠做出理性的判斷,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推行。此外,國家也應該給予更多的政府補貼和政策支持,這也有利于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順利推行,并且各個地區養老保險機構的工作人員也應該規范各種操作流程,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待咨詢業務的農民應該一視同仁,耐心的解答群眾對于政策的不解之處,讓農民群眾真正全面的了解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對待辦理養老保險業務的農民應該認真負責,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養老保險的實施初衷,解決農村各個地區的養老壓力問題,使農民群眾真正收益其中,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達到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田金瑩,廖冬寧.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新措施[J].農家參謀,2018(23).
[2]王超,魏占軍.河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2018(23).
[3]劉惠芳.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發展影響因素和發展策略[J].管理觀察,2016(05).
[4]錢存芬.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與體系完善策略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03).
[5]賀曉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及問題與對策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8(35).
[6]席悅.淺析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9(01).
作者:姚孟柯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