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銀行信貸博弈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的事實證明,中小企業的創新效率和發展彈性尤為突出,為經濟的整體發展帶來了卓越的貢獻,成為二十一世紀經濟增長的重要推手。山東省是全國的經濟大省,2013年全省生產總值達54684.33億元,僅次于廣東省和江蘇省,位居全國第三位。截至2013年全省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增加值增長13.3%,數量達到3.7萬戶。小微工業企業達到12.7萬戶,從業人員達到271萬人;實現營收5931億元,同比增長10.2%;稅金總額達到221.5億元,同比增長2.4%。2013年共有150家企業成功在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交易;5262家信用良好的成長性中小企業獲得優惠利率貸款1100億元;全省232家擔保機構為5.3萬戶中小微企業貸款擔保1447.9億元。在中小企業信貸過程中銀行具有明顯的偏好,而偏好會直接影響其行為,也就是說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偏好決定著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因此,本文將基于信貸主體雙方的內在動因,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運用博弈模型的方法探討中小企業信貸行為的選擇機理,深入描述中小企業銀行信貸的博弈過程,旨在提高對策建議的可操作性。
二、中小企業銀行信貸博弈模型基本假設
眾所周知,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偏好。換言之,中小企業融資時利率高低的行為選擇是一個與銀行直接相互作用時的對策及這種對策的均衡問題,即博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偏好有“保守發展”和“積極發展”兩種策略,而中小企業有“高利率融資”和“低利率融資”兩種策略。從經濟學原理角度來看,經濟活動主體總是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這一動因的推動下,中小企業在融資時具有高利率、低利率和按照一定概率分布選擇高利率等三種不同的行為選擇,尋求最佳的高利率與低利率的概率分布是中小企業的行為選擇。在個體理性作用下,中小企業選擇行為時一般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低利率帶來的隱形收益與低利率帶來的融資失敗損失進行對比,若低利率帶來的隱形收益低于融資失敗損失,將不會選擇低利率,否則選擇低利率有利可圖,就會選擇低利率;二是估計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的偏好,若銀行樂于發展中小企業信貸的程度很大,則選擇高利率的可能性就小,否則選擇高利率的可能性就大。基本假設如下:(1)中小企業和銀行都是理性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2)博弈規則是既定的、公開的,博弈雙方的策略及其在不同策略下的支付函數是一種公共信息,即雙方行為選擇是一個完全信息靜態博弈;(3)只要銀行采取保守發展的策略,那么中小企業選擇低利率便會融資失敗;(4)在市場競爭中,企業融資失敗既要承受融資失敗的損失,也要承受信用損失;銀行的中小企業信貸偏好風險自承,即積極發展的信貸偏好要面臨更高的風險。
三、中小企業銀行信貸博弈模型支付矩陣構建
支付矩陣能夠反映博弈過程中中小企業和銀行采取不同策略時的收益和支出情況,是雙方行為選擇的依據。
(一)參數假定從收益和成本兩個方面進行如下參數假定:1.銀行的中小企業信貸偏好為“保守發展”時授信成本為C,包括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調查、信用打分、客戶管理、貸款審查、貸款催收等付出;保守發展的收益為U,包括利息收入、業務拓展、行業度提高等;“積極發展”的授信成本為S,包括更加復雜的中小企業審查程序(信用調查、信用打分、客戶管理、貸款審查、貸款催收等)、更嚴格的中小企業運營監督成本、更大的貸款不能及時回收的風險等。2.若中小企業以低利率貸款成功,則超常收益為D,主要包括企業減少的融資成本;而此時銀行存在潛在損失為W,指的融資收益的縮水、企業道德風險的加大等。3.中小企業以低利率貸款失敗的經營損失為L,包括企業運營不暢、業務中斷、客戶流失等,信用損失為F。4.中小企業的風險偏好為λq,指的是企圖通過低利率獲取貸款成功的超常收益的傾向;銀行的風險偏好為λb,指的是企圖通過花費授信成本來獲取中小企業貸款利率高低的意愿。
(二)支付矩陣基于以上參數,構建出表1所示的支付矩陣。
(三)中小企業銀行信貸博弈模型均衡點的確定顯然,中小企業與銀行行為選擇的博弈中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博弈雙方必然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指導原則下尋求混合策略意義上的納什均衡。1.中小企業低利率融資的最優概率測定給定中小企業低利率融資的概率為β,在考慮風險偏好的情況下,則銀行選擇保守發展和積極發展時的期望收益函數分別。
四、優化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政策扶持與監管中小企業信貸融資難問題的解決,必須強化政策扶持與監管。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信貸環境,而信貸環境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各經濟主體的行為。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制約、懲罰失信行為的法律體系,使失信者付出代價,以維護整個經濟社會的信用氛圍,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使銀行和客戶在公開、公平的環境中進行交易。1.建立健全信貸市場法律保障體系堅持用法律監管信貸行為。在用法律約束銀行信貸集中行為的同時,也要全面保護銀行的合法權益。當前對民間融資的管理主要是壓制性管理,要建立民間融資的法律法規,由壓制性管理走向扶持性管理,為民間融資發展提供合理的發展空間,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要認識到民間融資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引導民間融資從“地下”轉到“地上”保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推動民間金融的規范化發展。2.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策引導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策引導,提高金融監管能力。政府部門要轉變思想觀念,公平、合理的對待民間融資行為。民間融資中要減少行政力量的干預,為民間融資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而推動民間融資的持續健康發展。民間融資在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要認識其合法地位,還要加強政策引導,充分發揮民間融資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并鼓勵正規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創新。
(二)完善銀行金融機構體系1.提高專業化水平,實現銀企業務匹配中小企業融資中比較青睞國有商業銀行或者具有一定規模的金融機構。這主要是因為國有銀行或者大型金融機構具有充足的資金,實力比較雄厚;同時市場上能供選擇的金融機構較少。這就形成了一種怪現象,雖然中小企業通過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融資難度較大,但還是趨之若鶩。政府結合實際情況,應鼓勵發展一些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融資活動的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2.多措并舉,整合民間融資機構既要建立新型的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還要整合已有的民間融資機構,引導民間金融機構走上規范化、合法化道路。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民間金融機構發展較快,在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這是因為它們在融資過程中具有產權清晰、程度簡單、成本較低等特點。同時這些金融機構具有地緣優勢,對當地實際情況比較了解,容易摸清企業管理模式和經營狀況,從而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成本升高等問題,降低了銀行信貸壓力,分散了銀行信貸風險。
(三)完善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在企業融資的過程中,擔保這一環節是非常重要的,會涉及到融資能否順利進行,因此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是各個關聯方的共同訴求。1.開展信用教育,加強信用資料管理開展信用教育,強化信用資料整理,以形成對失信企業、企業法人代表以及高級管理人員、機構、個人的市場約束機制,篩選掉信用不良的主體,使其沒有市場活動的機會,從而帶動整個市場的良性循環。發展信用征信中介機構,通過信用中介服務行業面向全社會提供征信、咨詢評級等多種形式的信用服務,從而提高信用信息的對稱性,建立社會信用擔保體系。2.發展信用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首先,民營企業商業信用擔保機構要努力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由于商業性擔保機構具有“經營市場化、出資社會化、管理專業化”的特點,所以與政策性擔保機構相比,商業性擔保機構在內控機制、利益分配機制、市場競爭、專業化水平等方面就具有較明顯的優勢。其次,商業銀行信用擔保機構要以盈利性和生存為首要目標,加快自身經營市場化的步伐。再次,為實現行業優化和整體能力的提升,必須不斷對民營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開展備案管理、資信評級、在線申報及動態監管,并且要建立行業自律性組織來提高擔保業的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李巖 單位: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