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動式幼兒園班級文化的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師生情感交融,營造“心態文化”環境
為了實現生態互動式教育,同為人際生態共同主人的教師和幼兒,應該彼此尊重、平等相待、自由和諧快樂地相處,而不再是傳統的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管理與服從、灌輸與接受的關系。在教師與幼兒的相處中,教師應多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如當幼兒做好某件事時,教師對其微笑并豎大拇指,對于其做得不好的地方應微笑、輕拍肩膀或腦袋,并善意地提醒指導。經常用肢體語言動作表示對幼兒的關心、接納、愛撫、鼓勵或不滿意。贊許的微笑,會意的點頭,鼓勵的目光,滿意的大拇指都能給幼兒充滿感情的關注,讓幼兒體驗備受關愛和成功的喜悅,從而營造出班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寬松自由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
(一)優化課程設置,增設互動環節。在課程設定上,我們本著“幼兒發展為本”的宗旨,以幼兒全面、和諧、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學前教育總目標,并將這一目標融合到每一個班級課程中[2]。以下課程從環境創造、共護家園、活動區域提示、教學活動計劃幾方面全方位為幼兒提供既適宜又有挑戰性的活動內容,促進以幼兒為主體的主動學習,從而形成幼兒的構建式學習。如開展玩具總動員的主題活動。將教室用大的紙板隔開,分成幾個小的空間,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小組有一個指揮人員,由指揮人員帶領各小組成員尋找材料,如易拉罐、礦泉水瓶、卡紙、舊的襪子和衣物等,將收集的材料帶到各自小空間,然后各小組開始制作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們通過合作方式一起制作各種各樣的玩具,雖然比不了玩具店里賣的玩具,但孩子在制作過程中增長了見識并提高了動手能力。最后各小組學生可以將本小組制作的玩具組到一起互相分享和交流意見。又或者在這樣每一個小空間,學生可以利用搜集的材料,將小空間裝扮成小房間。如用卡紙或舊衣服制作窗簾,用易拉罐或礦泉水瓶做燈具等。家裝飾好了之后,根據主題,設計分類教學活動,讓孩子將自己制作的物品按家中應該擺放的位置擺好,將家里布置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分類后組織一次社會活動,各小組相互邀請對方到家里玩,以此培養孩子正確接待客人的禮貌和行為習慣。
(二)加強班級制度管理,創建制度文化。以“不學禮,無以立”為班訓,以“創文明”活動貫穿教育始終[3]。幼兒從上幼兒園第一天起,老師就不斷向孩子灌輸這些思想,并且老師不斷建立班級規則,慢慢地孩子和老師都將共同遵守這些規則,逐步形成本班特有規則,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使班集體積極向上。如我們每天安排值日生,孩子們每次當值時,都自豪地向同伴和家長說:“今天我當值日生了!”當他們戴上值日生袖章時顯得尤為自豪,從而爭當文明小衛士。我們還和孩子約定:禮貌待人,早上上學見了老師和同伴要問好,放學回家要向老師說再見,遇到客人要微笑,并主動打招呼;同學間團結互助,相親相愛;不能亂翻亂拿別人的東西,更不能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自己的東西自己保管好,用過后放回原來的地方。建立獎懲制度,按上述規則,做得好的小朋友獎勵大紅花等,做的不太好的小朋友給予適當懲罰。
三、結語
幼兒是祖國最年輕的一代,關注幼兒的教育就是關注祖國未來,建設生態互動式幼兒園班級文化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從根本上保證生態互動式幼兒園的建設,首先要讓幼兒與環境互動,即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營造和諧的心態文化環境;其次,多創建特色課程文化,培養孩子的創造型思維和動手能力;最后就是加強班級制度規范,從小教育孩子按規則辦事,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生態互動式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任重道遠且富有挑戰性的過程,卻是帶給我們幸福豐盈感受的過程。愿孩子們在我們精心打造的環境中童心閃耀、個性飛揚。
作者:張麗麗 單位:惠安縣崇武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