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文化對思想教育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在當今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日益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中西思想文化前所未有的交流、摩擦和融合。在這種文明沖突和文化碰撞的多重因素的相互交織下,層出不窮的文化思潮和理念,使得當代大學生面臨著空前的困惑與迷惘。盡管整體上他們的思想狀況的主流是積極的、健康向上的,但他們的思想不可避免帶有一些新特點,為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認識課題。
1.1思想意識多樣化,價值取向功利化,責任意識淡薄化伴隨著網絡傳播的迅猛發展,思想文化領域世界化進程的迅速發展使得中西多元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活動。與此同時,在他們身上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是:“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功利化傾向越來越明顯,以‘自我設計、自我實現、自我負責’為核心的個體人生價值觀正被一部分大學生接受,他們片面追求個人價值、個人利益和個人需求的實現,淡漠了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和協作意識。”“在崇尚自我中心的同時,不能把自我發展與社會需要聯結起來,甚至陷入極端個人主義而不自省,樂于奉獻、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淡薄了,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淡薄了,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丟失了精神家園。”
1.2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素質層次性差異明顯,心理問題日益突出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當代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素質層次性差異表現明顯。一方面,以獨生子女為主體的當代大學生表現出強烈的獨立自主意識,崇尚自我實現和競爭意識;另一方面,由于自幼成長在家長和老師們所營造的“溫室”里的大學生,他們內心充滿了無限優越感,但在心理上又表現出較強的依賴性,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尤其是近幾年高校頻發的惡性事件更是表明了當代大學生在生活、學習或情感問題上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目前有20%左右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明顯表現出心理矛盾多、壓力大、心理問題多發等特點。”這一數據表明部分大學生心理素質偏弱,抗挫折能力明顯不足。
1.3道德觀念多樣化,道德行為和道德認知偏離思想意識和文化的多元化決定了道德觀念的多元化。處在成長期的大學生是受多元化道德觀念沖擊最大的群體。多數的大學生既遵從中國傳統道德,又吸收西方文化中的部分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他們既有對傳統道德的肯定,又有對傳統道德的某種反叛而且對待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的道德評價標準不再單一,往往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和評價。這也形成了當代大學生的一個突出特點:在認知、情感上具有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和科教等方面的認同感,但行動上的踐行能力比較薄弱,出現行為與認知的偏離。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同時又十分注重道德修養和實踐,強調道德踐履。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形成了一套固定而嚴密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并作為道德傳統世代相承,可以陶冶當代大學生的情操,提高境界,提升修養,改變素質,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對豐富他們的人文素養,完善他們的人格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正如常兆玉(1999)所指出,“傳統文化中的重個人道德修養、重群體價值觀念、重人際親和關系、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等,若加以改造,注入時代內容,也是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利于人類和平發展”。
2.1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中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而且對他們的素質教育也起到根本性的推動作用。通過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熏陶,大學生可以樹立起崇高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意識,將感性的愛國情感轉化為理性的愛國行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拼搏。
2.2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濃重的人文精神,重視人的道德修養,明確了當代中國最根本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準則,對當代大學生所應具備的道德觀點做出的精辟概括。它著眼于理想人格的形成,強調修身為本,主張超越功利的制約,正確地處理人與物的關系,義與利統一。這些對當今社會過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傾向可以起到抵制和克服的作用。
3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
3.1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其納入到教學計劃中當代大學教育是在傳統文化背景下進行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代大學教育應該對傳統文化有所繼承、延續、創新和發展。因此“,大學教育現代化的過程,是對傳統文化重新評價和批判繼承的過程”(劉智運,1995)。鑒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性,對于高校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深入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批判地繼承其精華部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3.2加強課程建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教育主渠道作用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傳統文化思想教育,首先“應注重對相關課程的建設及改革”。其次,要充分發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要發揮這一作用,就必須切實有效地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改善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上,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科學地設計相關的教育內容;在教學手段上,結合多媒體教學和影像教學,創新性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在教學方法上,要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將中國傳統價值觀貫穿于高校育人的全過程,陶冶情操,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
3.3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激發大學生努力奮進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質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校園文化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內化和融入到大學生生活的每個細節和場景中,讓他們從點滴的生活中深切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3.4強化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對大學生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社會實踐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文化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時,強化社會實踐有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根據他們的身心特點,借助于現有的有利的資源和場所,用社會這個大熔爐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與現實中實現個人追求的境界聯系起來,使大學生在現實中認識自己的價值,確立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與此同時,增強其明辨是非、識別美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