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全球化格局之下,傳統文化是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國特色”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如何實現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問題上,教育界尚無科學定論和統一標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文化融入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一書由霍洪波著寫,作者立足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聯性,對于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索。通過對本書詳讀,歸納出以下三個方面特色。
一、理論綜述全面,內容布局合理且有序關聯
本書理論綜述包括“傳統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兩部分,在內容布局上采用“先獨立、后整合”的方式,這樣既保障了理論研究的合理性,也兼顧了理論關聯的有序性。其中,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系統地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基礎理論,第二章“傳統文化概述”系統地闡述了傳統文化內涵、基礎理論,兩章內容基于“獨立呈現”的方式,分別列出了“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各自的特征,進一步對“特征”解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文化屬性”,包括文化理想、文化內涵、文化產物、文化功能等,而“傳統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如“崇德尚賢”的倫理性、“兼容并包”的革新性、“天人合一”的和諧性等,這為第三章“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的關聯性”提供了論據—本書總結了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之間五種關聯模式,分別為“傳統文化修身觀—人格培育”“傳統文化道德觀—德育教育”“傳統文化實踐觀—能力培養”“傳統文化生命力—理論源泉”“傳統文化民族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利用以上五種關聯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序實現傳統文化在學科建設中的融合。
二、問題意識強烈,詳細解剖融合現狀及原因
結合本書第三章“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可看出作者有強烈的問題意識,針對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研究跨越了促狹的“學科”藩籬,引入了“大學生思想行為現狀”這一變量,通過具體案例解讀一一反映出問題所在,并將同一問題置于傳統文化、思想政治兩個維度展開剖析,更為全面地反饋出“傳統文化”絕緣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作者認為,造成傳統文化無法有效滲透、全面融合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是多元化的,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三方面:(1)傳統文化的自我消解,從“洋務運動”到“”再到“時期”,傳統文化價值在教育層面被嚴重撕裂、分解,發展成為功能單一的“思政素材”。(2)西方文化的激烈沖擊,特別在高等教育范疇內,現代高校教育理念、方法、工具等過度借鑒西方,對傳統文化功能重視不足。(3)網絡文化的不良干預。互聯網技術重構了社會信息獲取機制,大學生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捷性、豐富性、互動性優勢的同時,也容易受到不良網絡文化的侵害,導致主觀上排斥傳統文化。
三、解決路徑科學,與現代社會環境高度契合
現代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源自于無產階級革命活動,但其功能、價值、意義卻是自古有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及外延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它不斷吸收民族性、地域性、宗教性等傳統文化基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實踐體系的豐富。因此,割裂思政學科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紐帶是不科學的,應將兩者視為并行發展的有機整體,遵循“與時俱進”思維探尋解決途徑。整體上,作者所提出的融合路徑高度契合當前我國社會環境,如“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推動傳統經典走進大學課堂”“利用網絡媒介營造傳統文化氛圍”等,并提供了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保障機制,包括“激勵機制”“制度機制”“實踐機制”等,突出高校在“融合途徑”探索上的主體地位,具有很好借鑒性及啟發性。
作者:莫莉 單位:曲靖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