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下大學文化建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新媒體具有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層級消解化、傳播手段多樣化及傳播內容分眾化等特征。新媒體的特征對大學生的思想、生活、交往方式有著深遠的影響和重新塑造的功能,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樹立正確的新媒體時代大學文化建設觀念,加強對新媒體的掌握與運用,加強新媒體輿論的引導,能為大學文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和諧環境。
關鍵詞:
新媒體;大學文化;文化建設;機遇
前言
新媒體是一個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演變的概念,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今天我們所提到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本質差異在于技術手段上的數字化與傳播方式上的交互性。從外延上看,具體指當今的網絡媒體,如網站、微博、手機媒體、數字廣播電視等等[1]。如何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樹立一個正確的新媒體大學生文化觀念,對搞好大學文化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新媒體的特性
新媒體的傳播主體不在單一,每一個參與新媒體的人都既可以是消息的者,也可以是消息的接收者。不像傳統媒體一樣,消息發送單向性強,受眾人群極為被動。同時新媒體的主體多元化也使信息傳播的數量與日俱增,豐富性也遠超傳統媒體。傳統媒體的消息首先要發給意見領袖,然后再通過意見領袖傳播給受眾人群,傳播通道極為線性。新媒體消解了這種層級關系,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多人,多人對多人有著非常多的通道可以將消息傳播,每個人都有平等的信息發送權利和接收權利。新媒體傳播手段多樣,主要原因在于傳播的終端多樣化,如手機,電腦、電視都可以作為傳播終端;其次是傳播渠道多樣化,可以通過互聯網、光纖、電纜傳播;最后是傳播的格式多樣化,可以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格式傳播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新媒體的傳播內容是具有分眾性的,每個受眾群體的偏好都不同,通過對受眾群體的偏好設置,對受眾群體的多層次分眾處理,可以有針對性的,更直接的把群體所需的消息傳送過去,更好的實現媒體效應。新媒體的傳播時效性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在傳統媒體時代,從信息的獲取,采集到信息的直至收到反饋的效果,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存在時間上的滯后性。而新媒體則不同,依托于數字化時代的網絡技術應用,網絡信息的傳播都是即時的,反饋也是實時的。大大縮減了傳統媒體信息的時間,同時也將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滯后效應降到了最低。
二、新媒體環境給大學文化建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新媒體給大學文化建設帶來的機遇
(1)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載體。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空前巨量的知識與信息被發覺、匯聚和傳播,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2]。而且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整合和發展,許多新媒體環境中的信息通過圖片、影音等方式更加直觀的、生動的豐富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使校園文化的建設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
(2)傳統媒體時代,大學是相對于外界獨立的“象牙塔”,所有的文化活動都在校園內發生,與外界社會發生的聯系也都是人為刻意的安排,空間局限性很大。而新媒體時代,網絡傳播的無邊界性打破了這個局限,拓展了大學文化建設的空間,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學生可以借助于新媒體隨時的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
(3)新媒體可以更好的滿足大學生各方面的文化需求[3]。新媒體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了各種知識,不僅豐富學生知識結構、校園的業余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特別是在學生思想交流、感情傳遞方面,同時作為連接學校和社會的紐帶,新媒體作為校內師生和社會相互了解的窗口,加快了大學社會化的步伐。
2.新媒體給大學文化建設帶來的挑戰
(1)新媒體目前還缺乏系統化的管理機制,信息紛繁蕪雜,大學生的判斷能力有限,監管不力很容易會導致大學生價值觀的扭曲。比如一些極端的自由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很容易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影響[4]。
(2)校園文化的引導作用被削弱,以往的大學文化建設作為一種潛課程,是一種無形無處不在的教育力量,時刻影響著師生的言行[5]。新媒體的出現,消解了大學校園意見領袖的層級關系,部分學生脫離了學校領袖意見的束縛,受到很多網絡上良莠不齊的信息侵蝕,接受著一些不良思潮,進而影響著其價值觀念,導致大學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教育面臨巨大的沖擊。總結新媒體環境下,給大學校園的文化建設帶來機遇,同時也使其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只有盡快掌握新媒體的特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宣傳優勢,抓住新媒體給我們帶來的機遇,才能不斷增強大學文化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更好的發揮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文化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張朱博.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2]馮莉,田園.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設,2014(5):670.
[3]李萌,張梓群.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2):226.
[4]王繼夏,何雨韓.試論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東南傳播,2014(5):71-73.
[5]徐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作者:陳曉磊 劉海燕 沈士彬 單位:吉林化工學院 吉林化工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