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時代下大眾文化的錯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前網絡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傳播不僅改變了大眾的生活,也對大眾文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國雖然已經進入了大眾文化時代,但是網絡時代下的大眾文化開始趨向于大眾化與庸俗化,所有我們必須保持理智與清醒,共同促進大眾文化的健康發展。本文主要針對網絡時代下大眾文化的錯位及回歸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
網絡時代;大眾文化;錯位及回歸;思考
大眾文化的發展與大眾媒介息息相關,包括報紙雜志、廣播與電視等,大眾媒介一直推動著大眾文化的發展,尤其是“第四媒體”的出現,更加推動了大眾文化的發展,不僅改善了大眾文化的生存面貌也改變了其發展狀態。因此,網絡時代下的大眾文化開始趨向于大眾化與庸俗化,但是大眾文化的回歸也是借助了網絡這一媒介。
一、大眾文化的錯位及回歸
目前中國學者對于大眾文化的定義還沒有一個準確且公認的定義,筆者認為著名的大眾文化理論家約翰•費斯克對于大眾文化的特征概括的比較全面,即他認為大眾文化首先是普通民眾所擁有的;其次是普通民眾所享用的;最后是普通民眾所鐘愛的文化。也就是說大眾文化的創作者不是少數人而是面對大眾的普通民眾;大眾文化的使用者不是泛指特定的生活圈子而是面向所有的普通民眾;大眾文化的目的在于讓普通民眾所喜愛與娛樂,而不是針對少數人的娛樂內容。綜上所述,約翰•費斯克對于大眾文化特征的概括具有面向所有普通民眾的特點,而不是像精英文化的目的在于娛樂部分人且為少數人才能擁有。我國現在已經進入大眾文化時代。現代都市的發展、我國中產階級與社會消費文化的逐步壯大與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對大眾日常生活與觀念的操作與影響,使得大眾文化在我國的發展越來越順利。對于影視界的大眾文化,我們可以理解為依附于權力文化以意識形態宣傳為目的進行的文化創作、依附于大眾文化以商業價值為目的進行的文化創作與依附于精英文化以藝術品格為目的進行的文化創作,且它們也融入了多元融合時代。其中,大眾文化相對于其他文化而言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因為無論是主流影片還是藝術品,都是以觀眾的需求與觀眾的娛樂程度為主要目的,只有獲得觀眾的稱贊與喜愛,影視界的大眾文化才能充分發揮它主導的力量。因此,依附于大眾文化以商業價值為目的進行的文化創作是現在中國電影大眾的主要力量,即中國電影發展的主要類型已經趨向于人們喜愛的愛情片、宮廷片與故事片等,電影上映的目的不僅要增加收視率,還要通過電影展現商業價值,那么如何提高電影的收視率,就與人們對這類電影的喜愛程度有關。所以電影播放的內容既要有豐富的情節,又要融入娛樂情節,積極調動人們的興趣,從而充分發揮大眾文化在影視界的作用。
二、網絡的重要作用
網絡的快速發展,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還促使社會的溝通表達方式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即任何人都可以以自我為中心,在任何一個具有網絡的地點發出自己的聲音,從而面向整個社會傳播出自己的信息。網絡是和諧、公平與公正的,不會偏向任何人的聲音,網絡文化給我們提供的平臺具有多樣化、民主化與平等化的特點,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尊重別人與學會傾聽別人的聲音,網絡的民主化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個和平的網絡平臺從而取代傳統的霸權主義。因此,網絡文化的發展應在大眾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開放性發展,其中開放性發展是網絡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說網絡除了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管理,即使是兩臺連在一起的計算機都不會相互控制,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雖然開放性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帶來了便利,但有的時候也會因為其開放性與其傳播的速度之快,會把一些內容進行迅速擴散,使傳播內容眾所周知。例如,胡戈的《饅頭》,本來只是民間一個年輕人的小作品,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使得這部片子快速流傳,雖然不知道這部片子是出知誰手,但是人們在網絡上都可以隨意觀看與評價,也就是說在網絡上,任何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作品與感想,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欲望。因此,網絡的個性化與開放性為普通民眾的智慧創造了發展空間。
三、建設和諧的網絡文化促進大眾文化發展
我國雖然已經進入了大眾文化時代,但是網絡時代下的大眾文化開始趨向于大眾化與庸俗化,所有我們必須保持理智與清醒,共同促進大眾文化的健康發展。首先,我們要加強網絡文化生產和創新的力度。現代網絡文化的發展都是以即時性與消費性為主要形式,缺乏具有創新性與個性化的網絡文化,所以消費型文化的到處擴散與生產型文化自主創新的衰退,為網絡文化的發展帶來相應的挑戰。面對這種挑戰的時候,我們不僅要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為發展目的,還要努力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即由于全球化的發展不僅導致文化或文明的沖突更加嚴重化,而且使文化或文明有了新的表現形式。因此,如何加強對強勢文化的入侵且還要保持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與精神面貌是一個既現實又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在網絡文化發展中,我們必須正確理解全球化與民族個性化的意義,且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不僅要借鑒全球化的文化精髓發展與壯大自己,且禁止文化霸權主義,從而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色,為建設和諧的網絡文化促進大眾文化發展做出貢獻,而且需要改革傳統的網絡文化管理方式,傳統的網絡文化管理不僅污染了網絡環境也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我們必須摒棄傳統的網絡文化管理,創建出新的網絡管理體制,充分展現網絡文化的發展與保障青少年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大眾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不僅對網絡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人們的生活也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大眾文化踏上庸俗化道路時,我們應積極引導大眾文化朝著健康與積極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凌全.試談網絡時代影視文化傳播對大眾文化的影響[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10,02.
[2]余建清.網絡惡搞:儀式下的狂歡與抵抗———基于《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分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
[3]陳更海.網絡時代的大眾文化[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8,04.
[4]蔡騏.對網絡惡搞文化的反思[J].國際新聞界,2007,01.
作者:鐘桂芳 單位:惠東縣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