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兒童詩校本課程有助于傳承文化、啟迪智慧、審美創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教師要充分把握兒童的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全面厘清兒童詩的文學特點以及兒童詩課程開發的積極意義,對兒童詩課程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不良情況進行客觀分析,結合學情、狀態等對兒童詩文本進行挖掘,為今后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兒童詩;校本課程;課程開發
兒童詩校本課程是學校根據國家課程,依托兒童詩閱讀、創作教學以及兒童詩文化教育活動制定的以學校為本位的進行兒童詩教育的校本課程,是在分析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詩內容設置的基礎上對小學語文教材的補充和拓展。兒童詩課程是農村小學生自主意識形成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的要求,有利于學校課程管理和決策的民主化、課程資源的最優化,是教師專業精進、學生素質發展和學校特色建設的必然訴求。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不僅符合我國傳統文化與禮儀文明傳承的需要,還是我國時展背景下人文素養回歸的必要條件。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辨別是非能力、認識世界能力與審美創新能力,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鋪墊厚重的文學底蘊,建立正確的是非觀與價值觀。因此,教師要充分把握兒童的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全面厘清兒童詩的文學特點以及兒童詩課程開發的積極意義,對兒童詩課程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不良現象進行客觀分析,結合學情、狀態等因素對兒童詩文本進行挖掘,構建完整的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一、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兒童詩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考慮到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與智力特點,要盡可能保障內容豐富、生動、趣味性強。這就意味著教師在進行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必須將大量的圖片信息與趣味文字相結合,使之貼近學生的生活,具體、形象,能夠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2.教育性原則盡管兒童詩校本教材及課程開發要遵循趣味性原則,但是其畢竟是教育課程的一部分,因此,必須具有教育、審美和認識的功效,讓孩子在學習兒童詩的過程中,既能夠感受到不同于一般文學體裁的優美、生動,也能夠通過感悟剖析得到心靈的凈化與靈魂的升華;既能夠培養孩子的道德修養,又能夠增長學識認知、提高審美情趣。3.整體性與差異性共存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要滿足整個學校的課程需求,兼顧整體,另外也要兼顧學生的差異性。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同樣的,也不會有成長環境、性格特點、智力水平一樣的學生,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有所側重,有所調整,將整體性與差異性相結合,保障校本課程開發更具針對性。4.實踐性原則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所掌握的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實踐。只有更關注實踐層面的操作,學校才能夠探索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的最佳途徑與實施手段。
二、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的策略
1.聚焦課程標準,整體設計課程兒童詩課程開展必須考慮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首先制定科學的兒童詩課程標準,合理安排教學課程、設置教學課時;同時有意識地培養一支優秀的兒童詩教學師資隊伍,編寫一套符合兒童發展需求的優秀兒童詩教材。為配合兒童詩教學的需要,學校還可以鼓勵創建兒童詩創作和朗誦社團,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余也能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進一步提高兒童詩學習興趣。兒童詩教材可以選擇一些名家詩作和優秀的兒童詩作,種類要豐富多樣,語言風格要簡潔明快。也可以在學校網站、“樂教樂學”平臺以及班級管理群展示兒童詩教學資源,通過“問卷星”對學生進行調查,確定各年級學生對兒童詩的價值取向,圍繞導語激勵、學習主題、賞析板塊、拓展實踐等方面編制兒童詩校本教材。2.融入學科教學,推進活動設計著名兒童詩詩人金波先生曾說:“與其多講理論,不如引導孩子們多讀好詩,在閱讀中學習技巧。”[1]為此,教師應該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為學生們篩選好詩、過濾好詩,將朗朗上口、合轍押韻的詩歌作為首選,力求做到以讀代教,讓學生通過在課堂上的精讀、細讀、泛讀、個讀等,將優美的詞句銘記心間,借助華美的語言感悟情感的升華。除了誦讀外,教師在開發兒童詩校本課程時,可以力求將兒童詩融入到各個學科的學習中。如果是音樂課,教師可以將所選取的兒童詩譜上優美的樂曲,編成動聽的歌曲供學生們哼唱。這些節奏明快、語言凝練的小詩具有雙重的美感,既有韻律美,又有音符美,更能激發學生對美的認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改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障學生能夠切實融入到教學活動中。為此,教師應該為學生設計一系列適合的活動配合校本課程的應用實施。如開設班級詩歌欄,在學生朗讀、體味過兒童詩后,將自己的感悟重新積蓄進行創作。以“大自然”主題的詩歌為例,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了自然主題的詩歌賞析后,引導學生談及自己對自然美景的感悟,回憶自己印象中感悟頗深的自然景觀,嘗試創作,互相品讀、鑒賞、評價,并張貼展示。或者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教學討論小組,讓學生們自己賞析詩歌,制作詩歌總集,開展話題討論,進行詩歌創作、朗讀、品鑒大賽,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活動展示詩歌的無限魅力。3.聚焦課程目標,拓展評價渠道兒童詩校本課程規劃需要基于全局視野的頂層設計。要從課程的設置、結構、實施、管理等方面進行思考和安排,增強課程操作的適切性。課程規劃要為國家課程服務,系統設計課程要符合兒童發展規律,要符合學校發展方向。課程規劃要堅定兒童立場、教師立場、課程立場。因此,對課程的評價要考慮課程的目標是否具有現代價值,課程的材料是否具有豐富性,課程的經驗是否具有過程性,課程的組織是否具有規范性,課程的推進是否具有連續性,課程的實踐是否具有發展性,課程的效果是否具有顯著性。不僅要從系統化、整合思維的角度考量課程的設計與實踐,還要從課程的切適性的角度考量課程的適應能力和生成能力。不僅要考量教師和學生發展變化的水平,還要考量學校文化和社會影響的效度。最終要從課程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教師發展、學校文化的積淀、社會的影響和評價等層面全面評估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效能。4.加強師資培訓,完善童詩體系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任重而道遠。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師應起到引導者、領導者的作用,教師只有引領好方向,學生才能通過課程內容與活動充分地發揮出其自身的潛力。為此,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期在開發兒童詩校本課程時切合兒童的成長特點與學情,使課程發揮最大效用,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融合度,提高學生的審美認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在工作實踐之余善于反思、勤于思考、勇于嘗試”[2],通過閱讀、交流、學習、操作等方式豐富自身,完善自我。任何一所學校的校本課程總是體現了該校的教育理念。開發兒童詩校本課程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教師必須采取適合的策略,積極地將兒童詩融入到活動、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熱情澎湃地參與活動,繼而不斷提高,成為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金波.金波論兒童詩[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4.
[2]李杰.經典浸潤童年,健康詩意成長———《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J].新課程,2017(02).
作者:靳慶華 單位:江蘇邳州市燕子埠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