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代文學教學策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比較閱讀可以多角度、多方面來進行。下面,筆者從教學中的實例簡要談幾點,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相似經歷相近題材不同作家的比較閱讀。
文士命運多悲苦。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大凡有所成就的文人,命運無不坎坷。如《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小石潭記》作者柳宗元、《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記承天寺夜游》作者蘇軾,當時均遭遇仕途坎坷———被貶官,但他們卻又懷著兼濟天下的雄心壯志,雖位卑未感忘憂國,屢遭窮愁困厄,卻癡心不改。相同的經歷,相同的抱負,使他們也寫出了一些題材相近的作品,他們都曾用筆墨來盡情地書寫祖國的山山水水,并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抱負。
2.相同時代不同作家的比較閱讀。
唐朝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高峰,涌現了大量杰出的文人。其中成就最大的當屬李白和杜甫。兩人雖同處唐朝,其作品風格卻是迥然不同。
李白的詩歌天馬行空,想象奇特,灑脫飄逸、變化莫測。他的詩如江上行船,異峰奇巖,山花竹海,撲面而來。又如高度烈酒,一飲入喉,便熱力入肺,胸膽開張,飄飄然有凌云之感。他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世人美譽其為“詩仙”。杜甫的詩歌則沉郁頓挫、感時憂國、緒密思深。他的詩記錄了當時的歷史,冶煉了歷史的苦難,書寫了人民的血淚。如果把李詩比喻為烈酒,那么杜詩則如一杯香茗,讀杜詩需點一枝燭,焚一枝香,以虔誠之心與作者的心靈對話。你會深深地感受到作者曠達的心胸和那個時代的苦難。他是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后人也贈予他“詩圣”的美譽。
有人把二人創作風格截然不同的原因歸結為二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認為李白處于盛唐,而杜甫則處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筆者不贊同這種說法。從年齡上來說,李白只比杜甫大十歲,他們都經歷了“安史之亂”。我認為應是二人家庭背景、性格的不同和經歷的不同導致了二人創作風格的不同。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對二人的性格、背景和經歷等進行比較,相信學生對二人的詩歌理解將會更深刻。
3.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作品的比較閱讀。
不僅是不同作家的風格不同,即使是同一位作家,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經歷之后其風格也會發生變化。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關注這一點。
如宋朝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婉約詞派代表。她出生于書香門第,官宦之家。早期生活優裕。作為一個士大夫階層的大家閨秀,她不僅可以劃著小船,嬉戲于藕花深處,而且可以跟著家人到東京街頭,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18歲時她嫁與宰相之子趙明誠為妻,二人志趣相投,生活美滿。所以,她早期的作品,大多描寫她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風格清新,韻調優美。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但是好景不長,金人南下,北宋滅亡。在逃亡途中,丈夫病死,又遇劫匪,與丈夫多年來收集整理的文物被搶去多半,后流落在南方又遭婚騙,不僅失了錢財還入了監獄,后在親友的多方努力下才脫離牢獄。國破家亡,命運多舛,經歷了這種種磨難,她的詩歌多了一份深沉的凄苦之情。如她53歲時在浙江金華時所作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其心情、詞情之悲苦可見一斑。當然這時她已不局限于個人的兒女私情,在國難當頭之時,她發出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絕唱。當然,對古代文學的比較閱讀并不局限以上幾個方面,還可以同一風格不同作品的比較閱讀,不同觀點的作品的比較閱讀,不同表現手法作品的比較閱讀等,在此不一一枚舉。
通過比較閱讀教學,我們不難發現枯燥的古詩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并且更有深度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濃厚了。比較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鑒別欣賞、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歸類,并做到厚積薄發;有助于學生能力的遷移和拓展,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當然,不僅在古詩文教學中可以運用比較閱讀教學法,其實在其它教學內容中也可以運用,因為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贅述。
作者:鐘文芳單位:重慶市南岸區濱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