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漢語語法自適應學習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引言:
隨著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漢語的學習者數量正在逐年增長,漢語學習的熱度也越來越高,面對漢語水平存在巨大差異的學習者,需要根據學習者的漢語水平以及學習風格,為其提供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實現自適應學習,而能否構建好的領域知識模型和學習者模型是自適應學習系統能否達到預期學習目的的關鍵。
一、自適應學習相關概念
自適應學習系統以學習者模型、領域知識模型為主要模塊,通過對學習者進行相應的評估分析,找到其相對薄弱的知識點,推薦符合個人學習狀況學習計劃,進行強化訓練,從而使學習者的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二、自適應學習研究方法
2.1構建學習者的學習風格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風格往往是被認為是一個學習者所具有的最穩定的特征之一,在個人學習習慣的形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樣,在自適應學習系統中,學習者模型也將作為系統的核心,不同的學習風格,適合其自身的教學模式也往往具有較大差異。在學習風格的構建方面,為了使學習者的學習風格更為直觀的體現,將學習風格分為四個方面,其特征主要為:1感知與直覺型。感知型學習者傾向于通過標準方法解決問題。擅長以記憶處理,對待問題認真;直覺型學習者傾向于原則和創新,注重所面對的問題本身,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新事物的掌握較快,能較快理解抽象的問題。2視覺型與文字型。視覺型的學習者往往通過具體事物,如圖像、表格、框圖等獲取信息,作為自己的信息來源;文字型學習者往往傾向于通過文檔、聲音、言語等作為自己獲取信息的方式,而他們也常常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3活躍型與自省型。活躍型學習者傾向于自己動手,親身付諸于實踐活動中去,在實際的活動中展現自己的才能;反省型更加傾向于從自身尋找問題,以實現自我突破,往往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學能力。4全局型與序列型。全局型學習者往往把自己的關注度放在整個問題上,能夠全局把握事物的發展;序列型往往傾向于解決問題的順序,按照一定的順序漸進式學習。
2.2構建領域知識模型
在自適應學習系統中,領域知識模型是系統成敗的關鍵,其主要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資料的來源,知識模型是知識結構的直接表現。所以建立完善的領域知識模型,一定要具備良好的知識結構體系。構建領域知識模型過程中主要考慮:確定模型中的知識點分類;定義知識點的屬性;構建題庫模型。1確定模型中的知識點分類知識點的分類是為了讓知識體系更加清晰,因此在確定知識點類別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基本的判斷: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性,在之后的定義知識點屬性時標注;對于短語可以分為并列短語、主謂短語等;對于句子可分為單句和復句等。2定義知識點的屬性知識點的屬性包括本知識點的難度等級,將知識點劃分為(簡單、中等、較難)三個等級;并設置知識點是否經過學習,以及正確率也作為該知識點的屬性之一,對于知識點本身所具有的屬性,如詞的詞性,句子的句型,也在知識點的屬性欄進行標注。
2.3構建題庫模型
構建題庫模型需求分析通常可以從知識點的分類、知識點的屬性以及風格三個方向進行,其中知識點之間包括并列、包含等關系;對知識的屬性包括知識點的難度以及風格進行相互關聯,共同構成知識架構。
三、自適應學習系統設計
經過系統前期需求分析和結構設計,初步完成漢語語法自適應學習系統的開發。在系統的開發過程中,采用Python、CSS、JavaScript為主要開發語言。當學生登錄系統后,根據學生自己的學習風格、當前漢語水平和學習記錄,系統會呈現個性化內容。通過本界面可以看到系統分為學習中心、我的生詞表、個人資料三個模塊。學生可在學習中心模塊查看自己的學習進度。
四、結語
本系統在自適應學習系統的構建過程中,分別建立了學習者模型和領域知識模型,根據兩者相互匹配,共同實現個性化學習路徑的推薦。本系統經過測試,在一定的學習資源的情況下,對學生學習效率進行測試,發現本系統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對系統優化方面,將進行知識模型的細化和豐富,使其與學習者模型匹配度更高,更好的實現個性化學習。
參考文獻
[1]姜強.自適應學習系統中用戶模型和知識模型本體參考規范的設計[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1,(01):61-65.
[2]姜強,趙蔚等.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自適應在線學習分析模型及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5,(01):85-92.
作者:張錦濤 黃杰 劉芳芳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