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傳統體育保護與發展的價值取向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近年來,在外來體育文化的影響和沖擊下,我們對于民族傳統體育保護與發展的價值觀卻產生了偏差。因此,主要進行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概述、民族傳統體育保護與發展中存在的價值取向偏差以及正確的價值取向三個方面的分析。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保護與發展;價值取向;研究
在千百年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一種具有健身、競技、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的民間文化,民族傳統體育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國各民族的文化、宗教和生活習慣,促進了民族體育的健康發展。近年來,在西方競技體育的影響之下,我們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出現了萎縮的狀態,尤其是武術申請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失敗之后,我們的民族體育運動更是一蹶不振。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必須堅定正確的價值取向,保證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與發展能夠順利進行。
一、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概述
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數量和形式堪稱世界之最。據統計,我國的漢族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301項,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更是多達676項,我們經常接觸的傳統體育項目有賽龍舟、大秧歌、氣功、太極拳等等,而不為我們所知的體育項目如搶花炮、珍珠球等更是不勝枚舉。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大多是從休閑型的民俗游戲發展而來,具有民族性、傳統性、地域性、延續性、人文性和節日文化密切性等等特點,強調文化認同和文化傳承功能以及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強民族進取心和娛樂健身的作用。近年來,雖然我國陸續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民族體育運動推廣活動,但是在西方現代競技體育浪潮的影響之下,我們的民族傳統體育保護和發展現狀并不理想,我們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理解和發展道路選擇都產生了一定的迷茫和誤解。
二、民族傳統體育保護與發展中存在的價值取向偏差
1.重視其競技性,輕視其大眾性。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來自民間,歷史上曾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種進行健身娛樂和社會交往的主要形式,但是自從20世紀以來,西方競技體育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使得人們對于體育的競技性要求遠遠大于對其的大眾性要求。這種風氣導致民族傳統體育的大眾性得不到發揮,而且“削足適履”地勉強迎合社會的價值觀需求,導致民族傳統體育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斷喪失。
2.重視其體育性,輕視其文化性。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都是采取體育部門主管,教育、民政等其他部門協管的工作機制,過分強調了民族傳統體育的體育性,而忽視了其“文化屬性”。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社會行為,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有其特有的促進民族和地區交流、傳承歷史文化等功能,因此具有不可忽略的典型的文化屬性。目前我國雖然鼓勵少數民族地區廣泛開展傳統體育運動,但是也只片面強調了體育性而忽略了文化性。
3.重視其傳統性,輕視其現代性。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和發展,還存在著一種誤解,那就是單純地保護其“原生態”傳統,拒絕任何形式和內涵上的變化。雖然我們近年來加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都適合按照非遺的標準進行保護,相反地,只有將一些體育項目進行適應現代文明的轉變,才能促進傳統民族體育的進一步發展。在進行變革的工作當中,我們注意到,很多地區已經認識到了民族傳統體育的價值,并將其作為一種旅游招徠手段,不分時節、地點、文化內涵地盲目推廣,不只沒有發揮正面作用,反而造成了傳統民族體育的粗俗化。
三、堅持正確的民族傳統體育保護與發展的價值取向
1.挖掘民族傳統體育的傳統屬性,使其遺產化。我們的民族傳統體育脫胎于農耕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于我國的考古研究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對于傳統體育中不適合現代化改造的內容,我們應努力使其遺產化,綜合利用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手段,搜集、記錄、分類、整理民族傳統體育資料,并且通過相應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工作機制的完善,實現民族傳統體育的合理利用與傳承發展。
2.發揚民族傳統體育的體育屬性,使其大眾化。民族傳統體育從本質上是一種具有競技、健身、娛樂功能的體育運動,它能給公眾帶來身心的愉悅,而民族傳統體育屬性的有效發揮,必須依靠其普及程度的提高。民族傳統體育來源于生活,對于場地和設施的要求都比較低,同時由于其根植于群眾當中,因此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基于這些特點,我們必須積極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揮其大眾體育的作用,重視社區、中小學和大專院校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3.重視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屬性,使其現代化。使民族傳統體育現代化,就是要借鑒現代競技體育中的有益元素,運用現代社會的思維方式改變傳統體育中不適合社會需求的部分,在進行改造中,我們需格外注意剝離其文化和遺產屬性。民族傳統體育的現代化,絕不是單純的表面上、形式上的和內容上的現代化,而是要實現體育思想價值體系的現代化,改變其中制約發展的因素,大膽創新,使其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運動和審美需要。
參考文獻:
[1]王林,陸海.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
[2]陳麗珠,畢仲春.西方現代體育主導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本的保護與發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
[3]張治遠,陳婷.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J].參花,2016
作者:魏邦明 單位:成都東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