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貿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多元化的社會正在逐漸形成,在這樣的時代中,我們不可避免與世界各地的人群進行接觸和交流,此時,跨文化交際的意義不僅局限于情感和認知的改變,還涉及到價值觀念、語言行為以及生活方式的融合。因此,對中職外貿專業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際
美國學者Hall最初提出跨文化交際這一概念,他所提出的跨文化交際是指一種語言的本族使用者與非本族使用者之間進行交際的過程,也可以說是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的人群之間的交際,而所謂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為成功的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對所需的能力進行培養和訓練的活動。劉春燕在2010年提出進行跨文化交際方面的人才要具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語言運用能力,要對英語專業知識能夠掌握牢固,并且,這些專業型人才還要對經貿、科技知識和外事等涉及的專業知識有足夠的了解和掌握,具備獲取知識和不斷創新的能力。從以上的論述中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際正在以不斷變化的形態逐漸影響著人才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其對語言和文化交流的意義也可見一斑。
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
1.培養中職外貿專業學生的語言習慣中職外貿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現代貿易的技能和方法,通曉貿易理論,還要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才能在具備現代商人素質的同時,更好的進行跨文化交際。而培養語言習慣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影視欣賞。調查研究表明,中職學生對影視更為青睞,影視作品能夠給學生傳遞更為直接、更加簡單的語言和文化信息,學生通過對影視作品的欣賞,可以深切感受外語的語言運用習慣以及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差異,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而影視作品的選擇遵循以下幾個要素:第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過分脫離學生生活就會導致學生對影視內容理解力低,有時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第二,要選擇與母語有顯著文化差異的作品,影視作品中所傳遞出來的語言、文化要與母語之間有強烈的反差就會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在心里形成對比,并銘記于心,這要比教師在課堂上反復強調更能讓學生接受和了解。第三,影視作品的時間不宜過長,時間過長則會導致學生將注意力全部放在欣賞影視作品上了,而忽略了對語言和文化的觀察與研究。在學生觀看影視作品前,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方向,如:注意觀察影視人物之間相互問候的方式,注意人物的體態、習慣性動作、口頭語等等,人物所表現出的體態就是人物的肢體語言,而肢體語言往往最能反映出人物的日常習慣及其內心世界,這對外貿專業的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進行跨文化交際有很大影響。在影視作品播放結束后,學生將自己看到的甚至可以是猜到的影視人物所表現出的文化特征與大家分享,共同總結一些日常用語和慣用語。通過這樣的觀看和討論,學生將關注點從形態上發散到語言和文化上,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外語語境,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水平,推動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2.準確把握跨文化交際中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產生的心理上的距離,而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必然會建立這樣或是那樣的人際關系,這就要求中職外貿專業的學生要對跨文化交際中的人物關系有準確的把握。人際關系一般分為三種:情感關系、工具關系和混合關系。情感關系是指雙方的關系中有情感為依托,一般體現為家庭成員或是親朋好友的關系,在交往中能夠互相滿足情感需求。而工具關系就是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建立的關系,交往只是達到目的的有效工具。混合關系則是集中了情感和工具這兩種關系類型,雖有一定的情感基礎,但是感情還沒有深到極度信任的地步。
中國人的人際關系偏情感和混合關系,將個人和公共關系混淆,過分的重面子、重人情,講究禮尚往來、內外有別,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社會行為在無形之間形成了一種約束。而多數西方國家卻很少顧及面子和人情,偏重人事兩清,遇事一定會公事公辦,不會因為關系特殊就予以特殊對待,他們講理性、認為相互之間要平等對待。西方人尊崇個人主義,這里的個人主義并不是貶義詞,而是指西方人不會將自己的事和別人混為一談,就像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飯,也是各付各的錢,根本不會出現中國式的搶著買單的現象,他們在交往時,往往是理智要超越情感,這被稱為功能取向的人際關系。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如果不能對人際關系有很好的理解,就會產生誤解,中國人會認為西方人自私自利,而西方人會覺得中國人過于依賴感情,造成跨文化交際失敗。由此可見,了解并掌握跨文化的人際關系對培養中職外貿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日習得的,而是需要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日積月累的培養。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方法,還要熟悉母語以外的語言環境,深入了解其民族內的文化,避免在進行交際中發生不必要的誤會和分歧。
作者:李軍輝 單位:寧波鄞州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