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廉政文化力的培育機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關于“文化力”研究現狀在國外的研究中,“文化力”一詞來源于“軟實力”,“軟實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5]在國外的研究成果中,美國對于文化力的研究比較深入,主要體現為文化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和抑制作用,文化對于制度變革的影響以及文化力在發揮作用過程中的各個方面的制約因素等。日本對于文化力的研究主要表現在日本鄉村社區自覺維護公共設施的傳統道德責任,使得他比缺乏這種道德責任的社會能以更少的成本完成其鄉村發展計劃,在這里傳統的道德責任就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力。[6]歐洲對于文化力的研究較多體現為人類的個性對于文化的影響以及由此展現出的強大力量。
(二)國外關于“高校廉政文化力”的研究現狀相比之下,國外對于高校廉政文化力的研究幾乎呈現空白狀態,大部分仍停留于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設策略研究,而對于如何促進廉政文化力量的生成和迸發、如何在高校內系統的進行廉政文化力建設的研究成果甚少。加之國外與我國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他們的觀點存在一定偏差,我們在研究中只能作為參考。
二、國內研究現狀
(一)高校廉政文化力的概念研究綜述由于目前學術界尚無對高校廉政文化力的研究,因此我們將以高校廉政文化和高校文化力作為基本切入點,通過對這兩個概念進行系統梳理,為高校廉政文化力概念的界定提供理論來源。1.高校廉政文化的概念研究綜述對于高校廉政文化的概念,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宋波在《高校廉政文化內容體系研究》中首先通過分析文化的內涵,指出了文化建設對于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意義,并進一步深化得出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設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在此基礎上提出高校廉政文化的概念和內涵,概念上側重于從廉政知識的傳播、廉政精神的弘揚、廉政制度的建設等方面開展論述,內涵上則從具有教育行業特點的廉政價值觀念、具有教育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準則、樹立傳播廉政文化的教育理念、為全社會廉政文化發展服務四個方面展開論述。[7]孫瑰杰在其碩士論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論析》一文中首先從中國古代“廉政”一詞的內涵切入,廣度上結合“文化”的大概念,提出了廉政文化是文化的一個分支以及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知識、信仰、價值觀念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的總和”,最終得出高校廉政文化在內涵上的三個不同層次即“精神層、制度層、物質層”及其之間相互關系。[8]雖然學者們對高校廉政文化尚無統一定義,但他們大多以廉政物質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廉政精神文化三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在層次上呈現出較強的一致性。2.高校文化力的概念研究綜述何順進與劉國新在《大學文化力審視及構建》一文中指出:“大學文化力的構成要素需從文化及文化的結構出發予以界定,大學文化力由大學物態文化力、制度文化力、行為文化力、心態文化力構成。”[9]劉國新和王春喜在《論高校文化力的特點與功能》一文中指出,“高校文化力是高校文化對高校及其師生發展的作用力和對社會及其民眾的影響力”,并進一步闡釋了“一方面高校文化在潛移默化的傳播和繁殖中形成力量,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思想觀念傳播給師生,另一方面高校經過歷史積淀形成的大學精神和文化形態可以引領社會文化先聲,主導社會文化發展”。[10]李書和王體正在《高校文化力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評價探析》一文中認為“高校文化力是指高校文化所產生的力量,是高校文化諸要素對學校及其成員的綜合作用力和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力”,作者進一步指出“高校文化力是一個動態的文化形態,是學校所擁有的大學精神、歷史傳統、管理制度、校風學風、人際關系等要素的綜合體現”。[11]學術界雖然尚未對高校文化力概念形成統一認識,但大都從物質文化力、精神文化力以及行為文化力三方面入手并系統進行論述。
(二)高校廉政文化力的特點研究綜述高校廉政文化力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了一系列特點,劉志新、宋影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一文中指出“高校廉政文化具有導向性、凝聚性、約束性和監督性”四個方面的特征。[12]高鑫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研究》一文中總結出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時代性與先進性、文化性與政治性、廣泛性和針對性、全面性和系統性、督導性和凝聚性等幾個特點。劉國新、王春喜在《論高校文化力的特點與功能》中指出高校文化力由高校文化孕育產生、高校文化力存在方式多樣性、高校文化具有積淀性、高校文化具有導向性等四個方面特征。[14]陳昌興在《大學文化力與大學發展》一文中指出,在大學發展中,大學文化力主要體現為導向力、凝聚力、感染力、形象力和創新力。張士昌在《現代大學文化力的培育與管理》一文中倡導培育優秀的大學文化導向力、凝聚力和滲透力,促進學校和學生全面發展。通過以上論述可得出目前學術界對于高校廉政文化力的特點尚無明確概括,但是在研究中仍可以從高校廉政文化以及高校文化力的特點中總結出相關可行性觀點并加以借鑒。
(三)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設面臨問題研究綜述高校廉政文化力是在高校廉政文化進一步發展和積淀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我們在考察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設的制約要素時有必要將當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歸納和借鑒,并與文化力建設相結合,最終提出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設的科學策略。郝祥在《論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一文中指出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存在的四個方面問題,分別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缺乏足夠重視、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形式單一、高校廉政文化的制度體系不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較為薄弱。[17]李進宏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機制構建》一文中從廉政文化建設的組織主體不明確,對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容認識不足,廉政文化建設的目標不夠具體無法形成長效機制等三個方面系統闡述了當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不足。斯陽、王華俊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現狀、不足及對策》提出了三個制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進一步開展的因素:高校廉政文化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仍不健全,廉政文化宣傳教育缺乏針對性、有效性,廉政文化建設的方式方法亟待改進等。劉志新、宋影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一文中指出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缺乏頂層設計,沒有建立適合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工作大格局;高校廉政教育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和滲透性;缺乏廉政文化制度規范;缺乏載體、形式單一。雖然高校廉政文化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式呈現多樣化,但大多圍繞“高校重視程度、廉政文化建設形式是否多樣化、相關制度體系健全與否”幾個方面展開,這為研究和解決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來源。
(四)高校廉政文化力培育機制構建研究綜述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不斷積累和沉淀優秀廉政文化,通過理論的持續創新以及實踐的不斷突破,促進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教育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的迸發。對于如何構建高校廉政文化力的培育與作用機制,李進宏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機制構建》一文中提出了成立專門領導機構,明確廉政文化建設的責任主體;暢通信息溝通渠道,使廉政文化深入師生心靈;提高制度執行力,完善廉政文化的制度體系;通過檢查考核,及時糾偏,不斷強化廉政文化的核心內容;通過隊伍建設達到文化養成的保障機制、傳播機制、約束機制、反饋機制、長效機制等五種機制的構建。[21]劉志新、宋影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一文中首先以廉政文化內涵作為切入點,在深入分析高校廉政文化的導向作用、凝聚作用、約束作用、監督作用的基礎上,提出加強廉政環境建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廉政文化網絡陣地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建設的各種載體等措施,從思想的源頭上消除滋生腐敗的文化根源,推進高校和諧有序發展。[22]朱曉梅、扈航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路徑探析》一文中指出加強新時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要在加強廉政文化頂層設計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創新廉政文化建設的路徑,培育廉潔價值理念,夯實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思想基礎,加強廉政制度建設,構筑規范有序的廉政文化體制機制,打造“大宣教”格局,整合高校廉政文化資源,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深入開展。[23]王友云在《我國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實踐分析與路徑探討》一文中以廉政文化的內涵和特征作為切入點,通過總結近年來我國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基本經驗,提出高校廉政文化的不足之處,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探討我國高校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認為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應充分遵循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進行廉政文化建設理論創新;同時,在廉政文化建設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豐富內涵,創新形式,進行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實踐建構的具體設計。[24]目前學術界對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措施大多集中于加強廉政文化思想基礎、擴寬廉政文化建設載體、加強廉政文化制度建設等幾個方面,缺乏針對性和創造性,面對當今高校腐敗現象不斷加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應突破束縛,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實現創新和超越。
三、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本研究課題的創新點
目前學術界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以及高校文化力建設方面的研究數量較多,成果較為新穎,但大都忽視了高校廉政文化在發展中產生的內生力量,對于高校廉政文化力的研究寥寥無幾,這不利于高校的和諧健康穩定發展,不利于我國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因此,加大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設的研究,在理論上可以填補學術界的研究空白,開拓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新領域,為后續學者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在實踐層面能夠有效降低高校腐敗案件的發生頻率,以校風校訓及廉政制度為基本發力點,促進我國高等院校朝著綜合性、創新性、世界性的一流大學邁進。
作者:商植桐 張紅建 梁思遠 臧月寧 單位:河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