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對外傳播民族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研究設計
(一)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昆明三所高校(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大學、云南農業大學)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47份,回收有效率為82.33%。其中泰國留學生132人,越南留學生72人,其他國家留學生43人。他們當中本科學生為153人,研究生30人,漢語短期培訓的學生64人。
(二)調查問卷本研究所用的工具為自行編制的調查問卷,該問卷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受試的基本信息,包括國籍、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旨在調查他們對云南的印象及對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情況。第三部分為開放式問答題,主要調查他們接觸和了解云南文化的主要途徑。在分析他們對云南文化的了解程度時,主要采用李克特1-5等級量表。
二、研究發現與討論
問卷調查主要從他們對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及認同層面來分析他們對云南的印象。云南作為一個多民族的邊疆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共有25個,這些民族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民族習俗、飲食服飾及文化特點,同時,由于云南少數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云南多樣化的少數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溝通,從而匯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文化體系。
(一)東南亞國家留學生對云南的印象在問及“來中國之前,提起云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時,回答次數最多的是昆明,提及次數比較多的是“少數民族”、“香煙”、“民族服飾”、“過橋米線”、“石林”、“茶”。這說明,東南亞留學生對云南的最初認識是從地理概念開始,最先了解的是省會昆明;其次由于調查對象為學生,他們來云南之前,查詢了解更多的是云南的高校,而云南高校最集中的地方是昆明,所以“昆明”這個詞是他們最為熟悉的;第三由于諸多國際航班直飛云南的到達站均為昆明,它是連接東南亞留學生從本國到中國的第一站,因此,留學生們對昆明的熟悉程度較高。此外,由于云南跨境民族較多,東南亞留學生對云南少數民族提及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二)東南亞國家留學生對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為調查東南亞留學生對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共設計了“云南民間藝術及歌舞(含中國民間藝術等)”、“云南城市”、“云南飲食”、“云南旅游景點”及“云南少數民族節日(含中國傳統節日)”五個方面的內容。結果發現,在這五個方面,他們最為了解的是“云南城市”和“云南旅游景點”,100%的學生都能列出一到兩個云南城市或景點,其次是“云南少數民族節日(含中國節日)”,最不了解的是“云南民間藝術及歌舞”。結合調查結果,排在每個層面前五位的分別是:云南城市:昆明(99%)、大理(99%)、西雙版納(99%)、香格里拉(99%)、麗江(99%)云南旅游景點:石林(95%)、大理古城(88%)、云南民族村(87%)、恐龍谷(84%)、玉龍雪山(80%);云南飲食:過橋米線(90%)、餌塊(88%)、炸土豆(84%)、臭豆腐(81%)、火腿(70%)云南少數民族節日(含中國節日):中秋節(86%)、春節(82%)、端午節(77%)、火把節(75%)、潑水節(68%)云南民間藝術及歌舞:京劇(72%)、書法(70%)、太極(63%)、剪紙(53%)、功夫茶(49%)為了了解東南亞留學生來云南學習的同時,是否有興趣了解中國或者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問卷中還提到“你還想了解更多的云南少數民族文化或中國文化嗎?”,83%的學生表示云南民族文化豐富多樣,有很多有趣的民族,他們愿意了解更多的云南民族文化和中國文化。但是也有8%的學生表示不愿意,還有9%的學生表示無所謂。而問及“你最想了解云南或中國文化的哪一方面”時,選擇“中國飲食”和“中文”的比較多,選擇“經濟”和“建筑”方面的比較少。這可能與被調查的身份有關,他們大多是學生,來云南主要學習的是中文,要適應當地文化,和中國學生交流,語言是基本溝通工具,雖然部分學生可以使用英文,但是他們更傾向于用中文來交流。為此,選擇想要了解“中文”的學生比較多。同時由于在學校,學生們每天都離不開的是飲食,當地食物是否符合他們的口味,也很容易影響到他們來昆明的文化適應情況,因此,很多學生傾向于了解中國飲食。
(三)東南亞國家留學生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的途徑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東南亞留學生在昆明上學期間,了解云南的主要途徑有:云南當地的數字媒體,包括互聯網、廣播節目、電視和報紙;學生所在學校學習的有關文化的課程、身邊的中國同學及老師;還有他們在云南的旅游經歷及來云南之前在本國的一些媒體資源等。同時還有部分學生表示通過觀看中文電影、參觀會展中心的文化活動或展覽、閱讀相關圖書、觀看歌舞或者節目表演等來了解云南民族文化。此外,還有部分學生表示通過去云南各地旅游或參加文化體驗也能了解到部分民族文化。為了進一步探究東南亞留學生在昆明學習期間,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的途徑是否方便,問卷中還問到“你覺得你能很方便獲取云南民族文化方面的資料或者知識嗎?”,73%的學生反映他們不能便捷獲取云南民族文化方面的資料。雖然圖書館和書店都有很多這方面的中文書籍,但是翻譯成他們本國語言的不多,雙語對照的涉及云南民族文化主題的教材或著作也幾乎沒有。同時互聯網介紹云南民族文化資源的主要是中文網頁,個別有英文介紹,但是用泰語、越南語、緬甸語對照的網站基本沒有。同時還向調查對象了解“你在國內的時候有機會接觸并了解云南民族文化嗎?”,88%的學生表示他們在自己國家基本沒有專門介紹云南文化的節目,也鮮有網頁或者雜志談及云南文化。
三、總結與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在昆明的東南亞國家留學生對云南民族文化的內容認識相對比較清楚,但是了解和認同程度還有待提高。美妙絕倫的旅游景點,五彩絢麗的少數民族,美味可口的當地小吃構成了他們對云南的基本印象。而對云南少數民族的民族習慣、民族舞蹈、歌曲及民族節日等了解還不夠深入,也缺乏這方面的文化體驗。同時,因為被調查者中間大多是漢語專業學生,他們對中國文化(含云南民族文化)及中文都有極高的認可度,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表示不愿意繼續了解云南文化。這一現象值得深究,我們需要提升來昆留學生對云南本土民族文化的關注度;如何構建適合他們語言水平的涉及云南文化主題的漢語材料及他們本國語言材料也值得分析。為此,為了進一步加大云南民族文化對外傳播,實現云南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可以依托在云南的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增強他們對云南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并將之培養成為學成歸國后宣揚云南文化的主力軍。具體建議有三:
(1)加大信息資源建設,構建多語種的外宣網絡平臺。云南省現有不少推廣介紹云南民族文化的相關網站,但是網站語言大多局限于漢語,還有少量提供了英語語種界面,但是涉及東南亞語種的網頁目前還比較匱乏。在與東南亞國家進行經濟文化合作交流過程中,對外宣傳的主要受眾是東南亞國家的民眾,為此,在外宣網絡平臺建設中,應將東南亞國家語種列入網站語言,這樣更方便這些國家的民眾了解和感知云南民族文化,也能促進云南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2)依托留學生課堂教學,設置云南本土文化系列課程。昆明高校的東南亞留學生今后將是他們自己國家漢語教學或者其他崗位的優秀人才,也將是對他們國家民眾宣揚云南民族文化的主力軍,如何引導他們更好地了解云南民族文化,構建良好的云南印象值得探究。因此,我們應該立足于校園,充分依托留學生的課堂教學,增加他們了解云南文化的途徑。如:開設與云南民族文化,摩梭族文化或者云南旅游景點賞析等課程;同時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課程學習,或者將云南民族文化傳說或者民俗改編為本國語言,進行再創作等。此外,還可以在云南民族文化課程中加入一些民族服飾展覽、服裝設計或者昆明飲食文化等內容提升留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要求學生們分組,選取云南的某一個民族為主題對象,對其服飾、飲食、民俗、語言等內容進行搜集匯總,并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全班分享,如此一來,他們對云南民族文化的某些細節或者特色會有更清晰的認識,也會促進他們進一步展開深入研究和分析。
(3)打造云南民族文化品牌,開拓云南民俗體驗途徑。由于云南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珍貴獨特的習慣、服飾、舞蹈、歌曲、節日及美食等構成了云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留下來許多經典的作品或儀式表演等。為了強化留學生們對云南多樣化民族文化的感知和認識,云南省宣傳部門、教育部門及文化產業部門可以聯合打造一些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文化品牌,表演風格和內容創造既能呈現云南省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在歷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特色,同時還要切合觀眾的需求,具有較好的文化感染力。如此一來,這樣的品牌能充當東南亞國家民眾了解云南的重要媒介,有效推進云南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東南亞國家民眾了解云南文化。如今,云南省已經打造了如《云南印象》、《夢幻騰沖》和《麗水金沙》這樣的典型民族文化品牌。當然,為了能讓留學生們更加近距離感受云南民族文化的風情,在昆明學習期間,還可以給他提供體驗云南民俗的實踐機會,如暑假云南民族文化社會實踐、潑水節云南民族村一日游,或者大學生暑期去云南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等。這些民俗體驗活動都會給他們帶來最直觀的沖擊和印象,也能增加他們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進而進一步深入學習和了解云南民族文化。
總之,將云南建設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戰略是云南省十二五期間的重要機遇,將促進云南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地處中華文化圈與南亞、東南亞文化圈的交匯處,傣、傈僳、景頗、德昂、佤族等16個少數民族民族跨境而居,云南省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交往歷史源遠流長,云南民族文化對外宣傳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因此,云南省在文化強省建設過程中,應立足于橋頭堡建設戰略,切實加強與東南亞各國的合作和交流,重點關注昆明高校的東南亞國家留學生,考慮他們作為文化受眾的需求,積極拓寬他們了解云南民族文化途徑,重視他們對云南民族文化認知的調查,科學開設云南本土文化相關的課程,適時了解他們的行為以解讀云南民族文化對外傳播的效果,進而探究云南民族文化對東南亞國家傳播的有效策略,實現云南民族文化國際化的目標。
作者:楊玉單位:昆明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