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文化價值觀混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當前多元化社會背景下必然導致人們思想文化觀念、意識形態的多元化,進而影響到高職大學生對文化價值的多元化選擇。多元化的文化價值觀積極的一面可使高職大學生接觸、學習到多種文化知識,活躍思想,豐富生活,消極的一面是不加判斷、鑒別地對于各種文化來者不拒,是非不分,很容易誤入歧途。首先是馬克思主義文化價值觀和非馬克思主義文化價值觀的混淆,即是非問題。以馬克思主義引領文化的發展潮流是我們長期以來始終堅持不動搖的原則、立場,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以后各種形形色色思想文化潮流的涌入國門、校園,上述的原則、立場受到了不小的沖擊,特別是一些西方資產階級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文化、意識形態,他們宣揚的所謂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普世文化價值觀”使一些理想信仰不堅定的人很容易被吸引、蠱惑,甚至最終淪為忠實信徒。高職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本上還處于初步形成的不成熟時期,如果不加以正確教育引導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就會發生扭曲。其次是核心文化價值觀和非核心文化價值觀的混淆,即主次問題。堅持以核心價值觀引導教育高職大學生健康成長是根本路徑,我們雖然不反對非核心價值觀,但必須一分為二地看待。到底誰是“主”誰是“次”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既然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都強調了“核心”一詞,那么就應該是“主”,其他的就應該是“次”,所以高職大學生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自身文化價值觀的構建,一切與其沖突、不符的非核心價值觀都應該堅決予以摒棄,包括個別企業文化里面的東西。還有就是核心價值觀與職業價值觀的混淆,即先后問題。高職教育所提倡的“以職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理念在一定范圍內是適用的,但是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就會很容易走向成功利化。對于高職大學生來說,一個根本性問題必須解決,即“我為誰而工作?”如果只是為了自己,就會陷入個人主義泥潭,置集體、國家、社會利益而不顧,今后在企業里面也不會有什么大的作為。
(二)與專業結合不夠
當前教學中與專業結合力度不夠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學生、專業的具體情況缺乏深入的了解。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面向所有在校高職大學生開設的,而目前不少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專兼職教師數量有限,一名教師一個學期常常是同時教好幾個不同專業的班級,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深入了解學生、專業的具體狀況,不少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時往往只能叫出少數幾個學生名字。與專業結合最重要的路徑是專業案例方面的結合,在教學中多講一些行業、專業、企業的案例、文化可以拉近師生間距離,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無形中也增強了對企業以及企業文化的認同感。二是教師的學科背景局限。高職思政課教師的專業背景主要以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為主,包括哲學、政治、歷史、法律、社會學等,而且他們很少有在企業掛職或工作的經歷,可是多數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專業是以理工科和經濟、管理類為主,與專業相結合必然要求他們對理工、經濟、管理類等的學科、專業知識有所涉及,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教學中往往會出現“兩張皮”的現象,教師把思想政治理論講得再好,但是因為沒有專業、職業、企業方面的內容,學生就是不喜歡聽,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三)實踐教學薄弱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一門單純的理論講授課,強調的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紙上得來終覺淺”。對于高職教育而言,高職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因為畢業以后馬上就要到企業一線去從事生產技術工作,沒有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是不行的。但是,現在的思政課教學因為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總體上還是課堂理論教學時間遠遠多于課外實踐教學時間,即使開展了課外實踐教學,頂多也就是那么一兩次,方式基本上只是走馬觀花式的參觀、訪問而已,去的地方雖然包括一些企業在內,可是近距離感受、接觸、體驗企業文化的機會還是表層次的,企業的核心文化價值觀只是略有所聽一下。還有就是與企業一線工人的交流溝通幾乎不存在,他們到底對于企業工作或文化有什么樣的真實想法,他們的價值取向如何學生很難深入其內心世界。另外,要了解企業員工的文化價值觀最好是能夠深入了解工作以外的“生活世界”,而現在的實踐教學很少就這一問題展開調查,學生們說實話是非常想知道今后也要從事這一工作崗位上的人的實際人生觀和價值觀的。
二、建構的路徑
(一)強化核心價值觀教育
高職大學生企業文化價值觀形成受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但主要還是由自身文化價值觀決定,而一個人的文化價值觀形成歸根到底還是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黨的十八大創造性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新的概括,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各種社會思潮、意識形態包括文化價值觀的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內容所涉及的國家、社會、個人的價值取向與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不僅不相矛盾、沖突,而且可以更好地引領其朝著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一個優秀的企業(包括文化和價值觀)應該是一個具有國家意識、社會責任、自我奉獻的企業,能夠正確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對高職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樣是在為其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二)深化與專業的結合
把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內容很好地融入到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當中,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深化與學生所屬專業的有機結合。結合的具體路徑必須找出思政課教學內容中哪些是可以與專業進行結合的。經過這些年來的探索,目前采用得最多的結合路徑就是專業案例的結合。例如,“毛概課”的第十章內容是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可以嘗試引用行業、專業的企業文化案例進行教學。還例如“思修課”的第四章內容是關于人生觀、價值觀的,也可以引入本行業、專業的企業價值觀案例進行教學。事實上,只要下大力氣去發掘和積累,還是能夠整理出相當多的專業案例,只有這樣才能更進一步結合,才能更好地培養高職大學生的企業文化價值觀。
(三)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是另外一條培育和塑造高職大學生文化價值觀的重要路徑。俗話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管是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也好,還是文化價值觀也好,從書本上、課堂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的,最終要想認識事物或事理的本質,還必須自己親身去實踐。如何提高課外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務之急是在實施過程中把企業作為一個重要的固定的實踐基地,與企業各方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學生到企業去實踐不應該是單純的“走馬觀花”式參觀,最好是全方位體驗式的參觀。還可利用學生專業實訓、實習機會,讓學生把對該企業文化、價值觀的感受寫下來。
作者:歐陽娟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