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社區群眾文化的發展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每一個群眾文化工作者都應自覺更新對社區群眾文化特征、功能、意義的認識,結合社區文化的新特點,從理論高度闡明一些新問題,提出一些新舉措。同時,要特別注意拓寬對社區文化內涵和外延的認識。要將社區內的成員單位都納入研究體系中綜合考慮,要將研究提升到培樹正確價值觀、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提升道德素質、傳承弘揚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區的高度,增強理論研究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文化人才——社區群眾文化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
社區文化隊伍是社區群眾文化發展的生力軍,直接影響著社區群眾文化發展的成效,因此,強化社區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加強社區文化指導隊伍建設。指導隊伍主要指社區干部和文藝骨干兩類群體。社區干部是社區文化建設的引導者,要將優秀人才和新鮮血液不斷充實到社區干部隊伍中,并通過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整體素質,落實相應待遇,推動社區專職文化管理隊伍的加速形成。文藝骨干是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重要的組織者、實施者,要注重在工作中發現、培養文藝骨干,并發揮文藝骨干的優勢,實現“傳幫帶”;通過招募志愿者引進有一技之長、熱心社區文化的人加入;文化主管部門也應發揮人才優勢,開展駐點培養,下基層鍛煉等多種方式輸送專業人才,提升社區群眾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強社區文藝隊伍建設。按照組建一批團體、挖掘一批人才,培育一批能手的思路,根據轄區居民群眾的愛好和自身特長,組建一批特色文化社團;通過舉辦比賽和活動,挖掘一批有潛質的文化人才;針對文化社團的特色和人才結構特點,開辦文化技能培訓班,培育一批有特長的文化能手,充分挖掘出社區蘊藏的豐富文化資源,發揮出社區居民無窮無盡的藝術創造力,讓社區群眾文化繁榮之花常開常艷。
二、文化陣地——社區群眾文化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社區群眾文化的發展依賴于場地場所、設施設備這些基礎硬件。沒有完善的活動設施和廣闊的活動場地,文化活動就無從開展,更談不上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實現社區群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應加大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結合區域特點和優勢,建設和完善活動室、圖書室、展覽室,開辟文化小院、文化長廊、民間藝術中心、影視文化教育基地、社區博物館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場室,讓社區活動有陣地。可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采取政府部門設立專項社區文化資金,或者社區與企業聯姻共建等形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文化建設,保障資金來源。此外,對于新建小區,建設前需預留文化活動中心(室)和休閑場地,并將其作為重要審批條件。新社區活動場地建成后及時配置開展文化服務必須的設備、器材和圖書等文化資源。可以按照一次規劃,分階段實施的步驟,逐步把新建小區居民所需文化消費設施落實到位。對于舊城區社區文化設施沒有或不達標準及要求的,應通過更新、新建、改擴建或置換、租賃、共享等方式解決,切實保障社區居民的文化活動需求。
三、文化活動——社區群眾文化健康可持續發展載體
現階段,我國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政府主導的文化活動,以滿足工作需要為主,群眾參與度底、熱情不高;另一類主要是群眾自發組織的小活動,以老年人、婦女為主體,限于自娛自樂,品質不高,這也導致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單調,缺乏可持續性。社區文化活動是居民文化需求最直接的反映,實現社區群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文化活動的可持續發展需先行,要在堅持群眾文化廣泛性、群眾性、娛樂性、公益性的基礎上走品牌化路線,通過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活動品牌,為社區群眾文化注入活力和生命力。首先要找準品牌定位,充分考慮民族性、地域性、季節性差異,通過挖掘、整合、分析資源優勢,制定符合地區實際的特色品牌戰略,塑造出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個性魅力。建立一個成熟的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要經過打造者的不斷打磨和群眾的逐步接納,這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科學培育,循序漸進,更要持之以恒。
社區群眾文化必須走一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保持持久生命力,這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當前,社區群眾文化的發展水平還不高,但勢頭良好,我們必須抓住這一時機,通過正確把握社區群眾文化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指南,充分發揮出生力軍的作用,有效鞏固發展基石,科學培育發展載體,實現文化理論、文化人才、文化陣地、文化活動的可持續發展,以達到社區群眾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本文作者:楊閎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