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信任與群眾文化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事實上,不但群眾文化的形成離不開社會信任,其良性發展也同樣離不開社會信任。那么在群眾文化的發展中,社會信任應當如何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呢?一般來講,影響社會信任的主要原因有政府、社會以及參與群眾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所有成員。其中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還是在于群眾文化的參與者。只有參與者在參與和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一直表現出能夠使人對其產生信任的言行,才能促進社會信任的深層發展,才能使群眾文化在此基礎上得到更深遠的發展。若群眾參與者本身無法證明自己是可以被信任的,那么群眾文化也就很難得到良性發展。那么,群眾文化的參與者應當怎樣表現自己的言行,才能被其他參與者信任呢?筆者認為,參與者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1正確處理“公”“、私”之間的關系一些群眾文化是以家族式或師徒式進行的,具有明顯的排他性,在這樣的關系中,“公”與“私”常?;焱?,祖輩所掌握、孫輩所習得的技藝究竟是屬公共財產還是私人財產呢?師傅與徒弟的關系是公共關系還是私人關系?從道理上,多數人并不難明白并可以接受傳統工藝、技藝等都應屬于公共財產、師徒關系也應納入到客觀的社會關系之中的正確觀點,但許多人在實際的行為中卻與此認識發生脫節,仍然繼續著公私不分、公私混淆的做法,結果就可能使一些很有價值的群眾文化私人化,漸漸失傳。特別是在今天,只有真正將群眾文化視為公共財產,才能喚起公眾關心群眾文化、參與群眾文化的熱情。
1.2始終以促進社會發展為目標群眾文化往往具有地域性,這一特性既使群眾文化獲得了當地群眾的廣泛支持,融入到當地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時又使群眾文化變得各自為政,有些群眾文化就表現出了以鄰為壑的狹隘性,所以,必須超越群眾文化固有的地域性,把群眾文化視為整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從促進整體社會發展的高度看待群眾文化,使不同的群眾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借鑒,建立彼此信任的良好關系。
1.3以追求合理的人文價值為發展方向中國正處于劇烈的社會變革時代,其間既有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的變革,又有傳統政治觀念向民主政治制度的轉變,同時還伴隨著熟人社會的瓦解和陌生人社會的興起。群眾文化深受考驗,究竟是以市場取向來決定群眾文化的走勢,還是以政府的意志來制約群眾文化的發展,抑或完全聽任自發力量讓群眾文化自生自滅?為回答這一問題,又必須回到有關群眾文化存在及其本質這樣的原初問題上。只有以人文價值為導向,才能使群眾文化不斷獲得新生力量,迎接各種挑戰。政府應扶持那些與人類精神相符合、對民族整體價值最有益的群眾文化,而對那些既有人文價值又有市場競爭力的群眾文化則可以創造舞臺,任其自由發展,讓市場決定其勝敗。
2社會信任在群眾文化中的落實目標
與主流文化相比,群眾文化的形式并不固定,內容也并不算過于復雜難懂,再加上群眾文化主要是在基層群眾間流傳,受耳濡目染的影響,無需刻意學習,就能夠掌握相應的群眾文化。而社會信任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需要落實的目標,則是要使這些代代相傳的不同群眾文化得到各自的認同。也就是說,不同地區或不同形式的群眾文化,在社會信任的基礎上逐漸向外擴散,使更多的人愿意接納并認同外來群眾文化,從而在整體上提升群眾文化的發展水平。只有在社會信任的基礎上,使某種群眾文化走出自己固有的傳播圈子,使更多的人接納并認同,才能真正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提升群眾的基本素質水平,擴寬群眾的知識面,促進群眾文化和精神文明社會的構建。綜上所述,在群眾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社會信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正確看待并利用社會信任,使其充分落實到群眾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中去,才能促使更多的人接納和認同外來群眾文化,從而實現群眾文化的互動與相互傳播,提高群眾文化發展水平。
作者:朱本紅單位:大慶市大同區大同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