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歷史教學人文素養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歷史學科是一門重要的社會學科課程,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和培養。
[關鍵詞]歷史教學;人文素養培養
所謂的人文素養,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人文精神而形成的內在品質,歷史教育是人文素養教育重要的媒介和載體,人文素養教育是歷史教育的重要內涵。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意義
關于歷史學科人文素養培養的意義,我用著名歷史學者易中天在一次做客一論壇上的話回答。作為邀請嘉賓,臺下有聽眾向先生提問,學習歷史有何意義,易中天怔了一下,回答“無用之用”。我想這是易先生對學習歷史這一社會科學最貼切的回答,學習歷史不是你記住了哪些重要人物、事件、時間,那些可能都是皮毛,而是要培養人的一種人文精神、文化素養、內在氣質。易先生的“無用之用”則是對歷史學科人文素養意義培養最好的詮釋。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存在的問題在當前教育環境中,還是以學生所考分數為考核學生、老師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標準,當然,這也是最公平、最有效的方法。強調分數,但容易使學生成為教育和考試的機器,容易忽視對歷史情境情感的體驗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在現行條件下,教師一方面加強業務學習,增強自身素養;另一方面應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三、歷史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的途徑
1.教師自身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升自我提升教師自身素養,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條件。教師只有自身人文素養深,才能更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才能反哺好學生,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和良好的形象,讓學生在長期熏陶中自身人文素養得到有效提升。首先,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一日為師,終生學習。教師本身要把自己當做蓄水池、當做充電寶,平時要不斷給自己注水、給自己充電,不斷學習,不斷給自己保鮮。其次,多看跟歷史教學相關的專業書籍,這些書籍,不僅包括歷史教學輔導書、資料,還應包括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通史、通俗版《史記》、湯因比《歷史研究》等歷史文化書籍;第三,平時多參加歷史培訓和進修,了解這個時代的變化,了解歷史學研究的最新動態。只有厚積薄發、充滿個性魅力、富有人文氣息、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老師,才能培養良好人文素養的學生。
2.在教學實踐中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注重情感教育培養(1)我們有著上下五千年的輝煌燦爛的文明,有著豐富的人文素養素材。在講述《宋明理學》一課中,不能只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進行簡單比較,要對教材升華,挖掘理學的價值,從儒家視角,引用岳飛《滿江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明于謙《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修身個人角度它尚德、力行、追求銳意進取,齊家家庭角度注重家庭和諧,治國社會角度注重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張載“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理學精髓所在。延伸至今天,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述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被彈丸之地日本打敗,簽訂《馬關條約》,從多角度分析給中國帶來的社會影響,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運用大量的課外知識來分析闡述,我仍記起當時已經下課,學生請求老師上完后再下課,最后以譚嗣同《有感》“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落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結束這一課的內容時,很多學生眼眶濕潤,這堂課是成功的,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主義情感。(2)借助多媒體等影像再現歷史,讓歷史顯得更加鮮活。講述紅軍長征這一知識點時,在講述長征的苦和艱難,自然條件惡劣,國民黨的圍追堵截,長征開始前及途中內部分歧時,由于距離時代久遠,學生不能深深體會。后在晚自習放了《苦難輝煌》長征這一集紀錄片,大渡橋橫鐵索寒重新再現,夏季物資匱乏穿越終年積雪的雪山,川北甘孜草地,充滿著沼澤,一望無際,學生體會更加深刻,此時無聲勝有聲,很多學生流下了淚水,希望老師播放更多類似紀錄片,能夠更多更深地了解這個國家、這個民族。(3)開展歷史課外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其人文素養。我所在地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址,元帥故居和紀念館,歐陽海烈士紀念園、毛澤建烈士紀念墓等,每一個歷史文化遺址都有著其豐富的歷史內涵,作為地區歷史教師,充分利用地區歷史文化遺址,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和愛國情懷。舉行歷史辯論賽,征訂歷史小論文等課外活動,學生去查閱和準備相關資料,在準備的過程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活動中學生能力和素養本身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結束語:
作為歷史教師,作為一人文社會科學的老師,需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責任和潛在優勢,加強自身學習和文化素養,注重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當然還需要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尋求突破與創新。
作者:向建軍 單位:湖南省衡東縣教師進修學校